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 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4/10/30


  咦,等等,原來《被討厭的勇氣》是2014年就出版了的嗎?怎麼我覺得自己是在這三、四年才開始大量聽說這本書的?

  幾年前一名工作上的前輩跟我聊到《被討厭的勇氣》,說:「我覺得我太晚讀它了,如果能夠更早個幾年就好了。」當時我超驚訝的,因為這名前輩在我眼中不太像是會說這種話的人。當時他的能力在我們組內是第一把交椅,個性稱不上自信外露,但是作風穩健,識人更是犀利(題外話,跟他玩過幾次桌遊,他總是在我抽完陣營或角色卡之後,在我抬起視線的瞬間就識破了我的身份……到底是要我跟他玩什麼啊!)所以要說他的心理上有什麼弱點,我真的看不出來。

  要不是前輩的這句話,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可能不會買這本書,而就在我就買完實體書後不久,又在myBook的贈書活動裡拿到同一本的免費電子書(再一次題外話,myBook每月至少都會贈送一本免費電子書,送的書真的很不錯,先前我的《情緒勒索》《超速學習》等等都是這麼獲得的)。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對話錄,內容以一名心理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來表達阿德勒心理學,形式上就像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對話錄;事實上阿德勒心理學雖然是一門心理學,也像是哲學。

  它談論的是「人要如何才能變得幸福」這樣的問題,另外也包含為什麼我們會感到自卑、為什麼會在意他人眼光、該如何不再自卑、如何尋找自己的價值等等——

  答案都不適合在這裡說。甚至網路上有很多人整理書中的摘要,我也不建議沒實際讀過本書的人直接閱讀這些結論。

  這是因為就如前面所述,阿德勒的思想是結合了心理學與哲學的理論,他獲得這些結論是來自於一套因果邏輯,懂了邏輯之後,就能夠明白他的結論並非無中生有。然而因為結論實際講起來經常貌似心靈雞湯,斷然說出容易被認為太過武斷、或者是理想論,網路上的一些負評就是這麼來的,來源包含真正讀過書的人、以及只聽別人簡述與摘要的人。

  不過呢,說是理想,我是不否認啦。因為阿德勒的這些答案說得很簡單,要真正實踐卻是非常困難。例如:我們該如何不再著重於過去的創傷,而是賦予過去的經驗別種意義?

  道理其實很簡單(請看書)(咦)。

  但是當人在負面的狀態之下,我認為一般人很難真的去實踐阿德勒的理想,然而當我們願意跳脫既有思考,阿德勒的思想確實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發揮效用;這也是為什麼書中提到「要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學,並達到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目標,至少需要『現在歲數的一半時間』才夠。」以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來說,這點我是還蠻相信的;雖然直到現在我才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不過它的很多觀念其實跟這十幾年來我的種種改變都有關係,很多我難以用言語表述的價值觀上的轉變,在這本書裡都被一一談到了。而我確實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變成現在的自己,起點則是起始於我與我另一半相識的開始,也就是書裡也有提到的橫向關係。

  所以要說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我會很推薦給一些對於自己沒有自信、充滿煩惱與迷惘的人。除了已經很幸福或自由自在的人之外不談,阿德勒心理學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因為不是人人都願意做出改變——這樣的現象,以阿德勒的解釋就是「維持這樣的狀態對當事人來說是『善』的」。

  不過我覺得看看也好,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也有這樣的思考、也有這樣的方法、並且去感受世界的寬廣,最後就算決定不使用這樣的思考模式、或者對其嗤之以鼻,總也沒有壞處。

  說到這個,前兩年我剛好有一個類似的經驗:非常想離職,不離職的話我可能會自殺,大概嚴重到這種地步。但是這樣的感覺在我去別家公司完成一次愉快的面試之後、以及自己也想通了一些事情之後,突然就淡了很多。直到現在我還是待在原公司,但是因為那次面試,看到了自己除了原公司以外的其他選擇,而感到自己不會是無處可去、以及寬廣的人生。

  知道阿德勒心理學的過程,我想大概也是這樣的。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49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光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些老屋在書中的編排是按照坐落的縣市來分類的,因此很適合規劃成一趟縣市的深度旅遊
「我們的正義」到底是什麼呢?這本書裡的每一篇故事背後都在尋求這個答案,伊坂幸太郎所訴說的正義是一種需要透過反覆思考以及持續反抗所產生的動態歷程……
「你到底有沒有良心啊!?」 沒有錯,這句貌似偶爾會出現在八點檔劇情裡的台詞,原來不見得完全是誇飾法啊。因為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真的沒有良心。
其實我最欽佩的反而是評審們的選文能力,畢竟要從眾多作品中選出五篇特色相異的作品,需要的會是非常多元的品評能力;華文推理界能有這麼一批人願意經營這塊市場,簡直就是作者們的寶藏了吧
古事記記載的是日本神話起源一直到奈良時代的歷史,且以天皇為主要敘述對象;其章節分為上中下卷,上卷乃是日本神話,中卷以後講的是第一代神武天皇以後的事情。因為從創世起源一路串連到天皇血脈,它在日本歷史的意義上相當於是確立天皇正統性的一個重要依據。
《風的十二方位》收錄十七篇娥蘇拉奶奶在 1963 到 1972 年的短篇作品。在這段期間裡,她出版的長篇有地海系列的前三部、《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等,也就是我所認識的娥蘇拉奶奶的雛形大多都已在這個階段成形;因此透過這部短篇集,可以很濃縮地看到她在這近十年間的文風與思想變化。
這些老屋在書中的編排是按照坐落的縣市來分類的,因此很適合規劃成一趟縣市的深度旅遊
「我們的正義」到底是什麼呢?這本書裡的每一篇故事背後都在尋求這個答案,伊坂幸太郎所訴說的正義是一種需要透過反覆思考以及持續反抗所產生的動態歷程……
「你到底有沒有良心啊!?」 沒有錯,這句貌似偶爾會出現在八點檔劇情裡的台詞,原來不見得完全是誇飾法啊。因為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真的沒有良心。
其實我最欽佩的反而是評審們的選文能力,畢竟要從眾多作品中選出五篇特色相異的作品,需要的會是非常多元的品評能力;華文推理界能有這麼一批人願意經營這塊市場,簡直就是作者們的寶藏了吧
古事記記載的是日本神話起源一直到奈良時代的歷史,且以天皇為主要敘述對象;其章節分為上中下卷,上卷乃是日本神話,中卷以後講的是第一代神武天皇以後的事情。因為從創世起源一路串連到天皇血脈,它在日本歷史的意義上相當於是確立天皇正統性的一個重要依據。
《風的十二方位》收錄十七篇娥蘇拉奶奶在 1963 到 1972 年的短篇作品。在這段期間裡,她出版的長篇有地海系列的前三部、《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等,也就是我所認識的娥蘇拉奶奶的雛形大多都已在這個階段成形;因此透過這部短篇集,可以很濃縮地看到她在這近十年間的文風與思想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