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 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4/10/30
咦,等等,原來《被討厭的勇氣》是2014年就出版了的嗎?怎麼我覺得自己是在這三、四年才開始大量聽說這本書的?
幾年前一名工作上的前輩跟我聊到《被討厭的勇氣》,說:「我覺得我太晚讀它了,如果能夠更早個幾年就好了。」當時我超驚訝的,因為這名前輩在我眼中不太像是會說這種話的人。當時他的能力在我們組內是第一把交椅,個性稱不上自信外露,但是作風穩健,識人更是犀利(題外話,跟他玩過幾次桌遊,他總是在我抽完陣營或角色卡之後,在我抬起視線的瞬間就識破了我的身份……到底是要我跟他玩什麼啊!)所以要說他的心理上有什麼弱點,我真的看不出來。
要不是前輩的這句話,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可能不會買這本書,而就在我就買完實體書後不久,又在myBook的贈書活動裡拿到同一本的免費電子書(再一次題外話,myBook每月至少都會贈送一本免費電子書,送的書真的很不錯,先前我的
《情緒勒索》、
《超速學習》等等都是這麼獲得的)。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對話錄,內容以一名心理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來表達阿德勒心理學,形式上就像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對話錄;事實上阿德勒心理學雖然是一門心理學,也像是哲學。
它談論的是「人要如何才能變得幸福」這樣的問題,另外也包含為什麼我們會感到自卑、為什麼會在意他人眼光、該如何不再自卑、如何尋找自己的價值等等——
答案都不適合在這裡說。甚至網路上有很多人整理書中的摘要,我也不建議沒實際讀過本書的人直接閱讀這些結論。
這是因為就如前面所述,阿德勒的思想是結合了心理學與哲學的理論,他獲得這些結論是來自於一套因果邏輯,懂了邏輯之後,就能夠明白他的結論並非無中生有。然而因為結論實際講起來經常貌似心靈雞湯,斷然說出容易被認為太過武斷、或者是理想論,網路上的一些負評就是這麼來的,來源包含真正讀過書的人、以及只聽別人簡述與摘要的人。
不過呢,說是理想,我是不否認啦。因為阿德勒的這些答案說得很簡單,要真正實踐卻是非常困難。例如:我們該如何不再著重於過去的創傷,而是賦予過去的經驗別種意義?
道理其實很簡單(請看書)(咦)。
但是當人在負面的狀態之下,我認為一般人很難真的去實踐阿德勒的理想,然而當我們願意跳脫既有思考,阿德勒的思想確實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發揮效用;這也是為什麼書中提到「要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學,並達到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目標,至少需要『現在歲數的一半時間』才夠。」以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來說,這點我是還蠻相信的;雖然直到現在我才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不過它的很多觀念其實跟這十幾年來我的種種改變都有關係,很多我難以用言語表述的價值觀上的轉變,在這本書裡都被一一談到了。而我確實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變成現在的自己,起點則是起始於我與我另一半相識的開始,也就是書裡也有提到的橫向關係。
所以要說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我會很推薦給一些對於自己沒有自信、充滿煩惱與迷惘的人。除了已經很幸福或自由自在的人之外不談,阿德勒心理學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因為不是人人都願意做出改變——這樣的現象,以阿德勒的解釋就是「維持這樣的狀態對當事人來說是『善』的」。
不過我覺得看看也好,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也有這樣的思考、也有這樣的方法、並且去感受世界的寬廣,最後就算決定不使用這樣的思考模式、或者對其嗤之以鼻,總也沒有壞處。
說到這個,前兩年我剛好有一個類似的經驗:非常想離職,不離職的話我可能會自殺,大概嚴重到這種地步。但是這樣的感覺在我去別家公司完成一次愉快的面試之後、以及自己也想通了一些事情之後,突然就淡了很多。直到現在我還是待在原公司,但是因為那次面試,看到了自己除了原公司以外的其他選擇,而感到自己不會是無處可去、以及寬廣的人生。
知道阿德勒心理學的過程,我想大概也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