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性教育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性教育的本質,在學習尊重與自重
會想講這個主題,一來是接到了青少年戀愛議題相關的演講,二我想跟我本人的經驗很有關聯,談起性我想很多時候脫離不了戀愛關係,但更多的是在身體界線中不舒服的接觸,就讓我分這兩部分,娓娓道來。
大概從兒童國小五六年級以後,往往就可以聽到兒童個案開始分享他們對異性的興趣,或者提到交往,但這時候的交往可能還沒那麼快會牽扯到性,常常是有好感,對A片感到好奇,看了電視節目也來交個男朋友女朋友,處在通訊軟體聊聊天的階段,但當走入了青少年時期,很多看了A片或身處環境使然,而會有想嘗試進一步接觸。青少年們其實正在嘗試戀愛的階段,他們剛開始會單戀、告白、進入戀愛,當走過熱戀期,慢慢體會到在關係中兩人的需求,也正是初次的戀愛,失敗告終的往往也不少,因為大家都還在學習愛人和被愛。還記得高中時,班上郎才女貌的班對,有一次被我撞見兩人在教室後走廊吵架,吵的無非是女孩跟哪個男生太靠近,讓男友吃醋。也看見某個在班上人緣好的女孩因為和同班男友分手,結果該男友快速地和班上另一名女同學交往,使得班上大部分人孤立這個男孩,難怪有句俗語叫好兔不吃窩邊草,因為會惹來太多的人際紛擾。
我想這些都是在戀愛關係裡的一部分,常常在摸索如何取得在關係裡和伴侶相處及和保有獨立自我的平衡,愛情裡也有許多不同的模樣,青澀的愛情其實也很美麗,因為從中青少年們可以去體會陷入愛裡的感覺,思考如何維繫愛和社會對這階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探索想要如何被愛和愛人,還有對於身體界線,如何學習尊重他人的身體及重視自己的身體。在實務經驗當中,不乏有個案談起伴侶希望彼此能有性接觸,認為有性關係才代表愛,對於青少年而言初嘗禁果是讓他們擔憂的,特別是女孩承擔更多的社會壓力和擔憂身體的變化。甚至在青少年間會把和多名男性發生性行為經驗的女孩叫破麻,但有豐富性經驗的男孩卻不會受到這樣對待。台灣的社會文化是不鼓勵太早的性行為的,而特別是女孩當有過性行為往往會被認為是一種恥辱,也連帶如此老一輩的父母親多半對性教育緘口不提,使得孩子們往往只能從言情小說、偶像劇、A片、漫畫裡學習什麼是戀愛和性,但往往這些媒材給予的確不是多正確的資訊。
就拿我本人來說,在國中胸部正發育時,有次和母親一起逛大賣場,走在後面的我突然迎面而來一名男性,就朝著我胸部撞上去,這個感覺讓我很不舒服,事後回想怎麼樣也不可能就朝著別人胸部撞(除非他神智不清),我將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居然是一副那又沒甚麼的反應,彷彿是我大驚小怪,讓我感到受傷,在成為心理師常常帶一些跟身體界線有關的課程時,往往會讓我想到這個經驗,是的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裡面寫著,「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父母在性教育這一塊是永遠缺席的,或許也是因為沒有人教導過他們吧!!!
性與其說是生理現象,我更喜歡跟孩子們去談的是尊重與自重,奇特的在這件事上會有許多迷思,很多人會誤判對方的意願,往往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你愛我就要給我」、「女生說不要就是要」,如果這樣我行我素的去解讀,那如何維繫兩人的戀愛關係?畢竟當在關係中一方總是隱忍,那麼遲早有一天會爆發,而走向分離的。還記得在大學時,有一次因為下大雨機車發不動,無法返回學校宿舍,剛好那時候認識的不太熟的男生朋友主動說要載我回宿舍,但騎到半路這名男性卻突然轉頭,開始摸我的大腿和頭髮邊說很可愛,但我當下的感受是驚嚇和害怕,在平安回到宿舍後,過好幾天我都不敢獨自騎機車出門,只要有這名男同學在的場合,我旁邊一定要有女性同儕相伴。只是摸個大腿和頭有什麼,不~不被同意不被允許的觸摸就是一種性騷擾,因為身體是屬於自己的,別人無法任意觸碰的,而每個人都有身體界線,什麼樣的關係可以做什麼樣的接觸,就像是陌生人和男女朋友可以觸碰的身體界線就不同,當關係不夠親密,未得到允許的任意觸碰顯示的就是不尊重,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解,並從小就讓孩子有身體界線的觀念,不要害怕和孩子談性,因為閉口不談不會比較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1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愛流動~永不止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家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談母子關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魯的懷孕生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進入國中前的心理建設(3)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往往才是你看到的階級複製關鍵。而我們今天因為台灣教育還是以公立學校為尊,才導致菁英家庭把小孩送去第一志願,讓許多人以為進了第一志願就能夠翻身。 其實不是這樣。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1-05-04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進入國中前的心理建設(2)常常跟老師溝通,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狀況,跟家庭教育配合,適時導正。筆者上面的表格,可以跟你保證,就算是糟糕的學校,你一樣可以把補正值拉回90%以上,甚至100%以上的正面發展。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1-04-27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進入國中前的心理建設(1)這篇有點長,主要是解釋一些常見的問題,跟解答讀者疑慮,讓大家知道,為何我家小孩怎麼就輸給人,是不是要多補習,還是要怎樣加強。也要讓各位了解,新聞跟網路常見的宣傳,多半都有問題,或是建立在很多前提上。 以下會用MMORPG的概念來解釋,便於快速理解,不是說就一定是這樣,請各位讀者見諒。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1-04-20
題目:講不完的教育(五十) 現代教育理念來自於人性的挑戰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雖然我對美國卸任總統川普某些行為言語不是很認同,但來自許許多多現實社會假面具的傳統思維,也唯有像川普這樣勇於挑戰真假行為行動的人。美國兩百年來的教育思維從
avatar
謝立婷
2021-01-22
教育觀察日記:我通宵改文,你卻欠我功課——談情緒勒索與教師紓壓「今天X老師要我寫一封悔過書,交待在中文堂上看書的原因。我在中文堂看書的原因是你在鬧人,不是在教書,我對你有多辛苦備課,晚上改簿改到很夜沒有興趣,不關我事。」如果你也會對學生說:「老師很辛苦,所以你要努力讀書」,原來已經落入了情緒勒索。來讀讀這篇文章,了解教育環境中的情緒勒索及紓壓方法。
Thumbnail
avatar
陳星晴
2020-09-23
雨萱和韻如說的《想見你》,有何不同?家安老師談情感教育愛情,被喻為大學必修的學分之一,但「小小年紀談什麼戀愛」「你長大就會懂了」的斥責我們也並不陌生⋯⋯如果愛情並非不學就會,那我們該如何/用怎麼樣的方式談(教)感情(教育)?對此,老師認為連續劇《想見你》挺有意思地用生命的不同角度,展示了這個教育議題。
Thumbnail
avatar
家安老師
2019-12-04
【影評心得】《大師兄》- 走出制式教育的框架 近年來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不勝枚舉,而這次由甄子丹主演監製的電影《大師兄》,更結合精彩的動作武打與香港制式的高壓教育,將嚴肅的社會議題以輕鬆寫實的故事呈現。比起探究制度本身的扭曲與問題,有時教育扮演的角色更是:同樣面臨高壓快速的社會氛圍下,學校與家長如何引領孩子找到學習真正的動力,而非分數下的迷思
Thumbnail
avatar
艾斯特Esther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