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談『性』?》(原則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道你是否有遇過以下類似狀況?
  • 在班上常聽見同學們說誰「吃香蕉」,然後一群人就笑成一團…
  • 在手機瀏覽記錄中意外發現孩子上「色情網站」…
  • 最近孩子回到家就進房間,看著手機一直笑,不知道是不是談戀愛了…
  育兒親職之路最沒辦法等待的就是孩子長大的速度,一轉眼我們就看見孩子來到了會對「性」感到好奇的年紀。不管是「性」或是「情感議題」,要去跟孩子談論,肯定都不是容易的事。畢竟從小到大,在這議題上,我們鮮少被好好地教育和有人能討論,更遑說要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了。而我們也知道,孩子是很聰明的,未能好好和他們談這個議題,他們也會從其他管道獲取資訊(通常都不會是正式與正確的管道),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這些是出自於發展的本能,我們很難去壓制住他們對此的好奇,這樣對個體的發展也不是件好事。然而疏於與孩子討論的結果,我們總會等到事情發生了、事態嚴重,才會去指正孩子的行為,甚至是覺得他們「怎麼沒有保護自己」等批判的言論,無形中對孩子、對親子關係帶來的影響都不會是我們所樂見的。
  或許你會說,小時候你也沒特別受過性教育,自己還不是活得好好的,但我想仔細回想過去接觸這議題的歷程,在民風保守的臺灣社會長大的我們,或多或少可能在性或親密關係上有過不太好的經驗。我們不是對於此議題太過羞愧而選擇自己探索,或是在面對受傷情境太過自責而不敢再碰,然而那些情緒卻是真實且存在我們的心中。或許你心中也會有個小小的聲音:「如果那時候有個人能幫忙我就好了…」,這小小的聲音,其實正是你我孩子心裡的聲音,只是隨著時間推移,心裡的聲音會慢慢被失落、羞愧與自責堆疊,進而消失在無聲之中。
  所以,我們其實都知道性教育、情感教育很重要,但究竟該怎麼跟孩子談呢?首先,我想先請你想像一下你要去跟孩子談性/兩性教育的過程。
  『你會拿起一些書,做一些筆記,然後心裡沙盤推演要跟孩子討論的東西,然後在某一天晚上,很正式的將孩子叫到客廳,跟他說「我有話想跟你說說」,孩子正襟危坐地坐在沙發上聽你說,你可能問了問你有沒有做某些事(講性暗示的話/上色情網站/自慰/交男女朋友等),孩子不是大方承認有,就是極力反對沒有(取決於你跟他的關係),然後你就開始告訴他怎麼樣做才是對的,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最後孩子聽完跟你保證他聽得懂你說的話並會照著做後,就結束這個對話。你也覺得你為這個性/兩性教育做出了一小步的貢獻。』
  從上述這可能的情境,我們得去思考過程中,孩子吸收到了什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我們也不難瞭解孩子會覺得「爸媽有件事情要我知道,是有關那個難以啟齒的事情,我大概知道該怎麼做,但談這個有些尷尬(整個氣氛都很尷尬),所以我答應了爸媽我聽懂且會照做他們說的,已結束這個話題。」你對於談論性相關議題的態度與狀態是如何,孩子肯定會覺察出來,而對於這些性相關議題,尷尬、彆扭的感受是很常見的,不管是對家長,對孩子亦是,但孩子的感受很常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與反應。
  因此,談性相關議題的第一步,就是去「覺察自己對於性的態度」,有兩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去思考:
  1. 你過去有關性與情感關係的經驗是如何?
  2. 你能自在、不彆扭、坦然、開放地談論性與情感關係的想法與經驗嗎?
  這個自我覺察是為了與孩子談論性相關議題所做的事前準備。如果我們不夠認識自己的狀態,我們很容易會用防衛的方式來應對,往往難以理性與平和的態度去瞭解孩子的好奇提問。舉例來說:孩子詢問你的做愛經驗。如果你在談論性的相關經驗時是感到不自在、彆扭的,你身上所承受的壓力與焦慮會讓你防衛,認為孩子怎麼可以問這麼不禮貌的問題,進一步責罵或告訴他不可以亂問別人這個問題(如果從人際界線角度去切入是可行的)。然而一般孩子問這個問題多數時候是出自於好奇,當我們瞭解了自身狀態,便較能以理性與平和的態度應對,除了回應孩子區辨人際界線與尊重他人,也能以此瞭解孩子問題背後的需求並加以機會教育。
  接著第二步是與孩子談性的核心:親子關係。我們知道要和一個人談論議題前,會去考量到我們之間的關係,當關係不錯也有信任,也就能自在談論也談的深。與孩子談性也是如此,就像我時常問家長及老師們的問題:如果你在許多性相關議題中常以尷尬、迴避、禁止的方式回應孩子,你又怎能期待孩子在發生以下問題時,主動找你討論或求助呢?(有些是真實情境)
  • 同學嘲笑我娘娘腔,不想跟我一起玩
  • 有位女老師碰我的屁股很不舒服
  • 堂哥叫我掀內褲給他看
  • 男朋友跟我說明天去他們家做愛
  • 男友劈腿好痛苦,我要用實驗室的王水毀了他
  • 男朋友把我甩了,我想跳樓自殺
  • 我未婚懷孕了,男友說要去帶我去見密醫拿掉孩子
  「親子關係」是談性議題、性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所有親職教養的核心。若少了良好的關係,那你與孩子的相處只不過如上司管理下屬般的制式化關係而已。
  當我們能先有足夠的自我覺察,瞭解自身對性議題與情感關係的態度為何,加上日常建立起的良好親子關係,我們再來去談該怎麼樣回應孩子的那些『魔王級問題』,才會有機會能貼近孩子,陪伴他探索自己,進而懂得自我保護、尊重他人。不然就只是停留表面上打轉,大人認為該教的都教了,孩子也口頭上答應了,但實際真正遇到問題時,孩子依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應對,不會有「與家長討論、求助」這個選擇,而這也常是我們所見到憾事發生的原因之一。
  下一篇,我們來談談有關於性議題「魔王級問題」能如何回應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面對疫情三級警戒長達兩個月的日子,居家防疫生活的大家都好嗎? 暑假也悄悄過了一星期了,家長和孩子們都還好嗎? 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步調慢了下來,帶來的變化與影響使我們心慌又煎熬。然而危機可以是轉機,也許這段時間給了我們機會回頭檢視原有生活,那些想要與不想要、喜歡與不喜歡的人事物;茫茫然的人生,有
今天想來談談的主題是「創傷」(trauma)。想到創傷,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那些經歷性侵、家暴、重大事件的人們身上所帶著的沈重包袱嗎?這幾年的觀察下來,我們總覺得創傷的定義太過嚴苛,創傷對我們來說比想像中的還普遍。
孩子停課在家自學期間,家人間在家相處的時間拉長,可能原先兄弟姊妹互動就常常吵來吵去,這陣子長時間湊在一起,不知道家有雙寶或三寶的家長,是不是常覺得育兒之路更艱辛了呢?
從前兩週政府因為疫情嚴峻而宣布要學校停課,家長不僅要跟著孩子學習線上課程的操作、打理孩子的三餐、安排親戚照顧、緊盯孩子的功課,重點是自己還要上班,真的是有苦說不盡! 家長們,真的真的辛苦了!
上一篇我們理解到孩子是因為內在的焦慮與需求匱乏未能被好好承接與處理,因而衍生出一些令人頭痛的外在偏差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這些解釋成本能「戰或逃」的非理性行為(當個體處於焦慮、恐懼、驚嚇狀態時,會透過戰鬥或逃跑來自我保護,但這些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是缺乏彈性與適切性的),常見的像是說謊、偷竊或打架等行
在實務現場中,我們發現會讓孩子焦慮增加的事... 「父母親長期吵架」 「在網路上被同學霸凌」 「突然上了國中很多課業都不會」 孩子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 「父母忙著在工作」 「在班上被排擠沒有人裡他」 「吃不飽穿不暖」
面對疫情三級警戒長達兩個月的日子,居家防疫生活的大家都好嗎? 暑假也悄悄過了一星期了,家長和孩子們都還好嗎? 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步調慢了下來,帶來的變化與影響使我們心慌又煎熬。然而危機可以是轉機,也許這段時間給了我們機會回頭檢視原有生活,那些想要與不想要、喜歡與不喜歡的人事物;茫茫然的人生,有
今天想來談談的主題是「創傷」(trauma)。想到創傷,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那些經歷性侵、家暴、重大事件的人們身上所帶著的沈重包袱嗎?這幾年的觀察下來,我們總覺得創傷的定義太過嚴苛,創傷對我們來說比想像中的還普遍。
孩子停課在家自學期間,家人間在家相處的時間拉長,可能原先兄弟姊妹互動就常常吵來吵去,這陣子長時間湊在一起,不知道家有雙寶或三寶的家長,是不是常覺得育兒之路更艱辛了呢?
從前兩週政府因為疫情嚴峻而宣布要學校停課,家長不僅要跟著孩子學習線上課程的操作、打理孩子的三餐、安排親戚照顧、緊盯孩子的功課,重點是自己還要上班,真的是有苦說不盡! 家長們,真的真的辛苦了!
上一篇我們理解到孩子是因為內在的焦慮與需求匱乏未能被好好承接與處理,因而衍生出一些令人頭痛的外在偏差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這些解釋成本能「戰或逃」的非理性行為(當個體處於焦慮、恐懼、驚嚇狀態時,會透過戰鬥或逃跑來自我保護,但這些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是缺乏彈性與適切性的),常見的像是說謊、偷竊或打架等行
在實務現場中,我們發現會讓孩子焦慮增加的事... 「父母親長期吵架」 「在網路上被同學霸凌」 「突然上了國中很多課業都不會」 孩子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 「父母忙著在工作」 「在班上被排擠沒有人裡他」 「吃不飽穿不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你能夠坦然談論性嗎? 從小到大,談論性的機會寥寥可數,難以隨意和身邊人提起,擔心自己的性不被他人所接受,想了解也不知如何開口,不確定談論到什麼地步會被接受,好像任何事只要和性有關就變了質。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作為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環境,提出了在家庭中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和建議。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孩子無意間脫口而出的「不雅字句」而感到尷尬?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他們會好奇的探索語言的各種可能,包括那些讓大人們臉紅心跳的詞彙。 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尷尬或困擾,但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一個黃金的教育機會? 閱讀全文,理解孩子探索語言的自然過程,探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你能夠坦然談論性嗎? 從小到大,談論性的機會寥寥可數,難以隨意和身邊人提起,擔心自己的性不被他人所接受,想了解也不知如何開口,不確定談論到什麼地步會被接受,好像任何事只要和性有關就變了質。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作為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環境,提出了在家庭中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和建議。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孩子無意間脫口而出的「不雅字句」而感到尷尬?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他們會好奇的探索語言的各種可能,包括那些讓大人們臉紅心跳的詞彙。 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尷尬或困擾,但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一個黃金的教育機會? 閱讀全文,理解孩子探索語言的自然過程,探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