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政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基於最近剛好有個機會接觸到討論愛國教育的哲學,所以就把手邊這本書拿來翻一翻,作為理解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趁跨年假期的時間邊玩樂邊看這本書。
首先必須要說翻譯的品質真的不是太通順,有一些句子挺明顯的不是中文的語法。但或許譯者也盡力了,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這本並非通順好讀。作者則是享譽國際的理論大師法蘭西斯福山,對於現代政治學的分析,福山絕對是重量級的學者,他的書也多數翻譯出版,大抵而言可以說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作者思索這個問題,基本上受到川大大當選很大的影響,對於一個政治學者而言,他無疑是政治上的異數,而根植於這個不理解,而開始討論的身分認同,則恰切的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以說明世界的政治體制趨向全面的破碎化以及超級中央集權的反烏托邦這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
起於對經濟現象的觀察,歐債和次級房貸風暴,掀起了大規模的經濟衰退,連帶的影響多數人對民主政治的不信任。對照起大談強國夢的左岸,極權似乎又是一帖靈藥,且不論他是不是毒酒,喝起來止渴對於許多人來說極具吸引力。
想飲鴆止渴的究竟是哪些人,福山提出了他的觀察:居於認同邊緣的人,且不論這個認同邊緣是經濟上的或者是政治上的。人性中參雜的好惡、理性以及激情,成為身份認同的來源,其中又以激情影響最為廣泛。
過去公民和認同是專屬於保家衛國的衛士或貴族等上流階級的,演進到近代社會,就成了區別你我的標準。這些自尊的源頭,追溯西方發展的傳統,約略可追到路德從宗教上找到的靈性,慢慢地被盧梭的自然天性所取代,成功的將內在的自我世俗化。而後續黑格爾的理論,更將尊嚴普遍化,使自由民主和尊嚴平等觀念,進入到法律的層次,而公民也因此成為共享自治的道德主體。
然而這些主體性的建立進到民族國家的時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隨著工業革命產生了本質上的變化。當個人不再能夠在小地方生老病死,到了不熟悉的社會環境中,就開始被迫需要考慮認同的問題。民族主義國家把尊嚴放在特定民族尊嚴的層次,政治邊界和文化社群相契合,於是結合血統、語言等特徵的政治實體,開始了一連串的區辨敵我的相互競逐。
認同的問題反映在經濟上,就像是大象曲線所顯示的,當相對剝奪感上升了之後,所謂的不平,進到了以比較為基礎的認知與感受,而不單是物質上的匱乏。也因為對失去的感受強度明顯高過獲得,相對經濟地位、文化認同的消逝,成為近現代民主政治的危機根源。
移民造成的經濟、認同問題,再前述相對剝奪感中被放大,也使得某些政治野心家趁勢而起。作者對川大大的描述,大抵都是負面的,也都是在這個脈絡中。作者對於全球化情境下,多元認同問題提出了重要的觀點。儘管多數人都相信多元文化的必要性,但不可否認的是諸多植基於國家的政治、經濟權力才是賴以生存的根源,於是認同的問題在這個脈絡中被放大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現象。
區域經濟的鞭長莫及,在政治上、經濟上都顯示了這樣的認同尚無法取代國族認同,但在普世人權的框架下,個人的移動自由應該受到某個程度的保障。面對這樣的兩難困境,作者提出的是一面強化邊境管制,另一面同時網開一面提供一個歸化的途徑,解決日漸緊張的對立與衝突。
身分政治的認同不可避免的與國家認同產生相當緊密的關聯,於是建議消彌國家認同而追求世界大同可能性不高。在政治傾向絕對集權與完全破碎兩個可怕的極端困境中,能夠有的選擇就是建立起一個對新的民主福利國家的共同認同,透過公共教育和移民同化的政策來整合信念式身分認同或許才使解決過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解方。
推薦給能夠稍稍忍耐不通順文筆又想要了解當今最當紅的學者對身分政治觀察的朋友,這絕對是一本比較不這麼通俗的書,但也挺值得一讀的,能夠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來理解、觀看這個世界現在正在進行式的變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會員
452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所幸,家中尚有還在世,受過日本教育,且是在皇民化教育開始展開時受教育的長輩可以詢問,以下簡單紀錄問答的結果...
avatar
小朋友
2021-03-01
不合時宜的身份認同政治討論--有冇咁二元對立? 這是跟人們聊天後的一些隨想。聊著,會發覺許多我眼中關切的爭論都不必要,或跟年輕、走在前緣的人已經脫節。認知到脫節(irrelevant)的一刻,多少有點感傷,驚覺真的老了:我的生活經驗,跟年青朋友的生活經驗,差得遠了,開始會怕自己是否很離地。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歡慰。原來我或我
avatar
慕雲
2021-01-28
身體與地方:交織在立足點、經驗與政治探討身體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著重在差異化身體與地方感之中。
avatar
Wei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