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日本料理的5個法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今年還是未可以出Trip,所以決定留在港學習廚藝,本來想報讀法國菜,但錯過了一班,要待明年才開班。因為我也跑去考唎酒師資格,所以既然法國菜要等,不如先學日本菜。有朋友問,我那麼喜歡日本,為什麼不學日本菜,我說日本菜不難學會,只是你有沒有耐性把各個步驟去細緻化,而且日本菜主張材料新鮮,調味和醬汁的處理,法國菜比較吸引我。

上了兩堂課,學校採取「跟師」和「自修」兩種模式,老師不會跟你說太多,你要眼看著他怎麼做,看到不明白便要問,他是不會主動跟你講的,這樣的模式,讓我的同學都有點怨言。另外就是自修,回家去要把那天學過的各種東西,自己找參考資料,然後繼續深化自己的日本菜烹飪知識。所以,老師不會跟你說醬油的分別,只會告訴你如何做,你自己回家要找關於日本醬油的資料來學習。

第一課,老師派了一份厚厚的筆記,第一章便是要學習日本菜的5個法則:五色、五法、五味、五覺及五適。這是和食的基礎,同時也是易學難精,因為一道料理要包含所有的東西,實在不容易。

五色

五色指白、黑、黄、紅、綠。老師的筆記在「綠」後面刮上(青=藍),大概我理解為藍色也可以,只是很少會有藍色的食材。又或者時大家誤會了,因為日語的「青」是指藍色,跟中文不一樣。日本人很注重食材的擺盤,在吃之前已讓人賞心悅目,這樣可以胃口大開。我在課堂上,老師很注重擺盤,每次叫一聲「Presentation」,我們便會把煮好的食物放得整齊漂亮。

這五種顏色,在日本菜裡分別代表:白=清潔;黑=莊重;黃&紅=增進食欲;綠/藍=安心。

五法

五法,初初都不太明白,原來是解作「五種烹調」技法,包括:生、煮、燒、揚、蒸。

生的意思是Sashimi(刺身/生魚片);煮是根據不同的食材,配搭出不同的湯汁(だし)然後加入調味,利用不同火候煮出菜色的方法;揚是「煎炸」的意思;燒與蒸和中菜大致相同的做法。

五味

大家對五味都應該了解,就是:甜、酸、苦、鹹、旨,對的,日本料理中沒有辣的。「旨」(UMAMI)是指鮮味,也是日本菜中最首要的味道,成份中包括了氨基酸。日本人為了提取鮮味,會利用昆布和木魚提取鮮味造成高湯,在江戶時代中期已經有大量的烹飪書記載,可想而知是多麼的重要。我自己很喜歡用這個高湯來煮粥,加冬菇和粟米(玉米)已經很美味。

日本菜也很講究調味料加到食材的先後次序,首先是糖,然後是鹽、醋、醬油和味噌。

五覺

五覺即是「五感」,那就是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

聽覺:食感,聽到食的聲音,咀嚼新鮮的蔬菜在時,會發出脆脆的聲音。

視覺:色彩、擺設、食器和季節。

嗅覺:季節的香味、食材的香氣。

觸覺:溫度、質地質感。

味覺:素才的原味。

raw-image

五適

上述的四原則,相信大家一看便會明白,那麼什麼是五適呢?這個便是體現日本人做任何事都突顯他們細緻的心思。

適溫:溫暖的食物要保持溫暖,冷的食物要保持冷的狀態進食。

適材:客人的年齡及性別適合的份量,同時使用合適的材料。

適量:不要過多、過少,分量要適當的使用。

適技:採用適當技巧處理,適度加上一些手法。

適心:和食器及餐桌擺放,房間的氣氛要保持輕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ou are professional
avatar-img
沙米@一隅的沙龍
123會員
72內容數
“文房“的成立,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在外國去的咖啡館、cafe、文具店、雜貨小舖,也了解許多品牌,也許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文創品牌的故事。 這個地方,把我到過的一隅,用文字和影像一點一滴記錄下來,這裡都是我自己寫的東西,是我的私房筆記本。
2024/03/14
剛好翻出來查點東西,另一邊聽到有人在說獺祭。 獺祭不用杜氏來釀酒,全機械生產,少了點人性,但每年的酒都很隱定,所以我常說,喝過一次就夠,不必喝第二次,日本有這麼多日本酒,試試其他。老闆本身不會釀酒,但marketing功夫了得,讓大家為之而瘋狂。但學會了喝日本酒之後,知道沒有了杜氏,酒的個性也會失
Thumbnail
2024/03/14
剛好翻出來查點東西,另一邊聽到有人在說獺祭。 獺祭不用杜氏來釀酒,全機械生產,少了點人性,但每年的酒都很隱定,所以我常說,喝過一次就夠,不必喝第二次,日本有這麼多日本酒,試試其他。老闆本身不會釀酒,但marketing功夫了得,讓大家為之而瘋狂。但學會了喝日本酒之後,知道沒有了杜氏,酒的個性也會失
Thumbnail
2024/02/12
早前收到一份很詳細的新聞稿,介紹了一家香港的日本海產專賣店魚屋的資料,他們會引入一整條吞拿魚(鮪魚),所以甚麼部位都能吃到。那時身在英國,覺得香港最幸福的是有很多美食,不管哪個國家的東西都可以吃到。 吞拿魚一定會有筋脈 能否吃到取決於廚師 說起吞拿魚,原來好多朋友不太知道赤身、中拖羅和大拖羅是甚
Thumbnail
2024/02/12
早前收到一份很詳細的新聞稿,介紹了一家香港的日本海產專賣店魚屋的資料,他們會引入一整條吞拿魚(鮪魚),所以甚麼部位都能吃到。那時身在英國,覺得香港最幸福的是有很多美食,不管哪個國家的東西都可以吃到。 吞拿魚一定會有筋脈 能否吃到取決於廚師 說起吞拿魚,原來好多朋友不太知道赤身、中拖羅和大拖羅是甚
Thumbnail
2024/02/01
鳥取縣的中部倉吉市,是個不錯的散步地方,那裡仍保留了古老的白壁倉庫群。這個古色古香的地方,除了可以試穿當地特色和服和參觀不同的百年老店之外,還可以品嚐到特色鄉土料理。那裡有一幢百年古宅,是一家從明治時代便開始經營的火鍋老店。那裡的火鍋並非我們吃到牛肉或豬肉火鍋,而是年糕火鍋(麻糬),成為
Thumbnail
2024/02/01
鳥取縣的中部倉吉市,是個不錯的散步地方,那裡仍保留了古老的白壁倉庫群。這個古色古香的地方,除了可以試穿當地特色和服和參觀不同的百年老店之外,還可以品嚐到特色鄉土料理。那裡有一幢百年古宅,是一家從明治時代便開始經營的火鍋老店。那裡的火鍋並非我們吃到牛肉或豬肉火鍋,而是年糕火鍋(麻糬),成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人追尋的記憶中的味道,可能就來自廉價而平凡無奇的調味料,而不是珍貴的松露番紅花。
Thumbnail
許多人追尋的記憶中的味道,可能就來自廉價而平凡無奇的調味料,而不是珍貴的松露番紅花。
Thumbnail
調味料 調味料(ちょうみりょう) 鹽 塩(しお) 糖 砂糖(さとう) 醬油 醤油(しょうゆ) 醋 酢(す) 黑醋 黒酢(くろず) 胡椒 こしょう 沾醬 ドレッシング 醬汁 ソース 蠔油 オイスターソース 辣醬 チリソース 番茄醬 ケチャップ 美乃滋 マヨネーズ 芥末醬 マスタード 麻油 ごま油(ごま
Thumbnail
調味料 調味料(ちょうみりょう) 鹽 塩(しお) 糖 砂糖(さとう) 醬油 醤油(しょうゆ) 醋 酢(す) 黑醋 黒酢(くろず) 胡椒 こしょう 沾醬 ドレッシング 醬汁 ソース 蠔油 オイスターソース 辣醬 チリソース 番茄醬 ケチャップ 美乃滋 マヨネーズ 芥末醬 マスタード 麻油 ごま油(ごま
Thumbnail
味道 味(あじ) 酸 酸っぱい(すっぱい) 甜 甘い(あまい) 苦 苦い(にがい) 辣 辛い(からい) 鹹 しょっぱい/塩辛い(しおからい) 澀 渋い(しぶい) 臭 臭い(くさい) 腥 生臭い(なまぐさい) 麻 舌がヒリヒリする(したがヒリヒリする) 味道淡 味が薄い(あじがうすい) 味道濃 味が濃
Thumbnail
味道 味(あじ) 酸 酸っぱい(すっぱい) 甜 甘い(あまい) 苦 苦い(にがい) 辣 辛い(からい) 鹹 しょっぱい/塩辛い(しおからい) 澀 渋い(しぶい) 臭 臭い(くさい) 腥 生臭い(なまぐさい) 麻 舌がヒリヒリする(したがヒリヒリする) 味道淡 味が薄い(あじがうすい) 味道濃 味が濃
Thumbnail
我一直都記得跟著師傅學做菜時,師傅最常說的就是:「菜要好吃就是要香。夠香,才願意動筷子。不香,煮得再好吃都沒用」。後來的t廚藝過程中,不論是中式爆香、法式調醬還是義式料理,都一直嘗試用各式香料所烹調出來的味道,去體驗不同火候之下的香味表現。
Thumbnail
我一直都記得跟著師傅學做菜時,師傅最常說的就是:「菜要好吃就是要香。夠香,才願意動筷子。不香,煮得再好吃都沒用」。後來的t廚藝過程中,不論是中式爆香、法式調醬還是義式料理,都一直嘗試用各式香料所烹調出來的味道,去體驗不同火候之下的香味表現。
Thumbnail
尋找第五味 什麼是第五味? 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首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現在已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Umami表示胺基酸L-穀氨L酸鹽和5'-核糖核
Thumbnail
尋找第五味 什麼是第五味? 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首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現在已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Umami表示胺基酸L-穀氨L酸鹽和5'-核糖核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發現糖醋醬的成分是番茄醬和白醋的時候,我內心驚呼不可思議,對我而言番茄醬代表西方,白醋是東方的,是什麼緣分讓他們攪和在一起,而且還這麼美味甜蜜。最近的衝擊則是美乃滋和醬油,我的調味邏輯被摧毀了,難道我們在外面餐廳吃到的美味都是這樣南轅北轍的搭配嗎。是誰!誰這麼大膽願意犧牲自己的味蕾。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發現糖醋醬的成分是番茄醬和白醋的時候,我內心驚呼不可思議,對我而言番茄醬代表西方,白醋是東方的,是什麼緣分讓他們攪和在一起,而且還這麼美味甜蜜。最近的衝擊則是美乃滋和醬油,我的調味邏輯被摧毀了,難道我們在外面餐廳吃到的美味都是這樣南轅北轍的搭配嗎。是誰!誰這麼大膽願意犧牲自己的味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