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聖靈》認識真耶穌教會的歷史淵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透過閱讀認識一個教派,教派的發展脈絡,總有許多分歧,這次透過葉先秦整理的《晚雨聖靈》認識了五旬節派的脈絡,看來有機會應該再去讀前作《聖靈的洗》,才能開始認識靈恩運動的脈絡,靈恩運動方面道聽塗說不少,聽過一些 Podcast 談論靈恩,有用揶揄方式談論,不然就是懵懂的談論表象,似乎很難去真正深入這些現象形成的歷史淵源。
談論五旬節的脈絡,這本書在書摘提到「 五旬節運動的研究開始擺脫以北美模版、範型的視野,轉向關注全球南方或非西方的類似教會。 」各地陸續都有不同的靈恩運動發起,透故作者整理和歸納,提出的探討就是靈恩派的定位問題,不能單從西方阿蘇薩街大復興談起,從維基百科中,可以看到更詳細的脈絡,但似乎不能輕忽南方或非西方類似教會的變化。
書中的重點是談論真耶穌教會的歷史淵源,及與五旬節教派的接觸歷史,這部分歷史在真耶穌教會的官網上有補述:「信心會之基本信仰有三項:即受聖靈說靈言、獨一真神(非三位一體)、施洗奉主耶穌的名(非奉父子聖靈的名)。這與本會信仰完全一致。」因著與早期的五旬節教派,部分是談論獨一神論,不接受三一神論,免去因位格形成的泛神論爭議。但在耶穌道成肉身和救贖觀來看,並不具太大爭議,因此現在部份外教派是採接納的態度。
書中也可以看到,因為國族主義的關係,中國在當下的文化氛圍,形成的排斥西方或切割關係,形成了一個獨立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基督信仰的教派,另一方面書中談論的是初代創辦人之間的恩怨情仇,透過整理過往的書信和書報,讓這方面的資訊進行思索,這方面也帶給我很大的提醒,面對以前的盲從,不如去尋根,廣泛的涉略不同領域的觀點,讓歷史呈現出不同觀點立場的樣貌,再從中思辨自己所信的為何?
面對宗教信仰,不同的教派世界,我應該在更多深入去認識,不同教派的歷史淵源,並且不能單從官方文獻去探討,同時需要觀看當代歷史與關係人是如何苗素,才能避免只接受包裝後的面貌,看來這段學習歷程仍然漫長,似乎沒有終點,但學習過程,能有不同的發現,也不失一份樂趣。

晚雨聖靈:真耶穌教會的再定位與全球五旬節派研究的想像和再現

作者: 葉先秦
出版社:橄欖
出版日期:2020/02/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131530
叢書系列:台灣基督教文藝/歷史文化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購買資訊:晚雨聖靈
簡介:
在「世界基督教」概念的影響下,五旬節運動的研究開始擺脫以北美模版、範型的視野,轉向關注全球南方或非西方的類似教會。
真耶穌教會此一自立教會即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五旬節派的案例,尤有進者將之與其他全球南方的「五旬節派」教會放在同一個類型內;另一方面,華人則用「屬靈派」、「靈恩派」等在地標籤理解真耶穌教會。兩者都反映某種本質化的認識以及對他者的想像。
本書探究真耶穌教會與五旬節運動的歷史淵源,嘗試指出該會與後者並無共時性連結關係,並指出「全球五旬節派研究」可能潛藏的東方主義想像與再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書名 《雨的守望者》 配上開頭的引言,以為這是要寫一本關於樹的小說,想說現在小書的範疇無奇不有,書中提到了樹活到了三四百歲,他的記憶比人類要豐富許多,而生命本有著各種機制,去溝通協調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別說是古人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一次閱讀丹‧布朗的作品,先前因為他前作《達文西密碼》掀起來一陣風波,有人會以詆毀信仰來評論他,甚至帶來基督教會眾不少的討論,但可能需要先釐清小說總歸是小說,不要把現實和小說混完一談,各種真實與虛構的組合,才能讓故事充滿著驚奇,《起源》正是以現代社會觀描寫人工智慧,描寫柯許將要揭露創造的可能性,故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每一個不同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有的人平淡,有的人精彩萬分,每一個領域又有不同領域的經歷,對於生活在有限的生活圈,透過閱讀不同人的故事,增添一些生活中不同的趣味,正適合閱讀這本《醫學系在幹嘛?》
從書名 《雨的守望者》 配上開頭的引言,以為這是要寫一本關於樹的小說,想說現在小書的範疇無奇不有,書中提到了樹活到了三四百歲,他的記憶比人類要豐富許多,而生命本有著各種機制,去溝通協調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別說是古人提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第一次閱讀丹‧布朗的作品,先前因為他前作《達文西密碼》掀起來一陣風波,有人會以詆毀信仰來評論他,甚至帶來基督教會眾不少的討論,但可能需要先釐清小說總歸是小說,不要把現實和小說混完一談,各種真實與虛構的組合,才能讓故事充滿著驚奇,《起源》正是以現代社會觀描寫人工智慧,描寫柯許將要揭露創造的可能性,故
朋友推的坑,所以買了這一本《沒有名字的人》,關於台灣這片土地,有太多我未學習的事物,本書開啟我對原住民族的另一個接觸點,小時候在國民政府教育學習下,認識的是大中華的世界,外加上我是外省二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接觸更是少,其中還有另一個問題,早期閩南開拓者所建立的歷史,日據的統治,這片土地有著錯綜複雜
學習聖經這條路真的相當漫長,如果只是從字面上認識聖經,讀過大概就可以認識大部分的內容,除了早期合和本聖經,裡面有一些罕見字以外,大部分都可以讀懂,晉升一點就是讀不同的譯本去更認識聖經,語言能力好的人,還可以讀不同語言或是原文的部分,對聖經涵義會有更多元的認識。
閱讀張馨潔的作品,感受的是一種成長的無奈,面對家庭生活中的難處,將它化為文字闡述出來,感受是清晰的,但思緒卻是無奈,長期處於家庭的陰影中,透過寫作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作者來說算是一種紓壓,但對閱讀者來說反而是沉重,生活的景況投射在文字中,慢慢的閱讀,說是品嘗人生,或著也只是在尋找一種解脫。
每一個不同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有的人平淡,有的人精彩萬分,每一個領域又有不同領域的經歷,對於生活在有限的生活圈,透過閱讀不同人的故事,增添一些生活中不同的趣味,正適合閱讀這本《醫學系在幹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