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到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未必是真解脫,仍然要透過生活實踐才能一一驗證檢證自己的體悟。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真實的智慧是在生活裡無盡煩惱的過程中才能誕生。


raw-image

教養這件事,是所有父母一生的煩惱。

我們總是先具備了父母的身分,才開始學習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合格的父母。

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因為父母的對待,對於當爸媽這件事有許多想像;諸如,在不能吃牛肉的家庭裡,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讓自己的小孩開心的吃牛肉。

這就像是我們在人生中遇過各種好的、壞的老師,讓我們對於 老師 一職有各種想像,但只有當我們真的長大、具備 大人 的身分,才能理解原來老師不過是一個職業,他也有房貸要背、有家庭要顧、有怪獸家長要面對、有同儕長官的競爭壓力,而不是單純一個每天早上八點出現在學校,總是溫和地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而已。

我也看過諸多教養相關的書,源自於自己終究很難對自己有完全信心能夠好好地教小孩。各種流派總是在我們的不同階段提供指引。諸如:大的要讓小的、小的要聽大的。這種看似矛盾卻又應該對於兄弟紛爭有基本排解力量的原則。在執行上也並不困難。或者薩提爾式地,嘗試去分辨理解孩子現在的情緒,或許有引導的成分,但是總是雙方同時互相在確認&分辨情緒的過程,理解情緒之後,我們或者比較能夠向前,不拘泥在過往與逃避的情緒之中。

然而,這些教養理論總還是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容易處理:做為父母的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的確,我們可以聽專家的意見,幾歲的小孩用甚麼樣的管教方式才符合他們大腦的發展,才有助於他們的情緒表達與成長。在任何時間點,我們可以試著去分辨自己的情緒處於甚麼樣的狀態,想想看該怎麼樣和伴侶溝通才能確實、正向地表達意見,只有當父母雙方都達成一定共識,才能幫孩子找出前進的方向。

可是,如果我們都不了解自己現在處於甚麼狀態,在對孩子行為感到憤怒的當下,無法分辨究竟只是單純的生氣,還是夾雜了對他後續行為的擔憂、在公眾場合的羞恥感、愧對自己為自己冠上好爸媽的標籤…我們有可能在自身都處於混亂的狀態下就教好孩子嗎?

當然可以。

千百年來不就是一直這樣過來的嗎?

在公與私之間有領域的界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透過各種偏方、信仰,教導孩子,甚至只是單純讓他們在這混雜無序的世界自行成長。而且他們也確實自然地長大了,甚至其中出了不少偉人、以至於有更多的家庭想要模仿學習偉人們的家庭教育。只是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目標放高一點,至少沒有八十分也有六十分嘛!(笑)

那幹嘛看這本書呢?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哪一本教養的書籍對於父母自身內心想法有這麼清楚地描繪與建議。當我家的五歲小鬼用一根不銹鋼筷弄壞電風扇葉而暴怒的我,我以憤怒包裝擔憂、恐懼、羞愧等情緒,他的哭泣或許包含後悔、害怕、對抗等情感。它可能是一個結、可能會成為一道生命的刻痕,也可能完全被遺忘,不論如何,如果沒看到這本書,我可能還困在“這小孩很難教”,”我搞不清楚他要甚麼”的認知障礙裡

我無法說明月光有多皎潔,但我想多點時間待在月光沐浴之下,這本書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每個人都當過孩子,但在沒有小孩之前,沒有人當過父母,當了父母也才知道,所有的教養只能邊做邊學,有了第二個孩子後才知道,老大的教養方式不見得可以套用在老二的身上,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特質,於是又是一場邊做邊學的旅程。
Thumbnail
每個人都當過孩子,但在沒有小孩之前,沒有人當過父母,當了父母也才知道,所有的教養只能邊做邊學,有了第二個孩子後才知道,老大的教養方式不見得可以套用在老二的身上,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性格特質,於是又是一場邊做邊學的旅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自己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我很少出言關心,完全是放牛吃草的方式。這點常被內人抱怨,她看別人家孩子似乎都很順遂,至少不會太差,心急問我為什麼總是漠不關心孩子的未來?孩子該唸什麼科系,將來的前途預先規劃,我應該適時提供建議,好讓他們有個追尋目標。畢竟孩子見識短淺,空有滿腹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自己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我很少出言關心,完全是放牛吃草的方式。這點常被內人抱怨,她看別人家孩子似乎都很順遂,至少不會太差,心急問我為什麼總是漠不關心孩子的未來?孩子該唸什麼科系,將來的前途預先規劃,我應該適時提供建議,好讓他們有個追尋目標。畢竟孩子見識短淺,空有滿腹理
Thumbnail
以第一人稱,小孩子的視角帶入整篇故事 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心理、壓力、懷疑 文字簡單,讀起來沒有負擔
Thumbnail
以第一人稱,小孩子的視角帶入整篇故事 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心理、壓力、懷疑 文字簡單,讀起來沒有負擔
Thumbnail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Thumbnail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道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