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

2021/10/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到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未必是真解脫,仍然要透過生活實踐才能一一驗證檢證自己的體悟。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真實的智慧是在生活裡無盡煩惱的過程中才能誕生。
蔡志忠<禪說>
教養這件事,是所有父母一生的煩惱。
我們總是先具備了父母的身分,才開始學習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合格的父母。
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因為父母的對待,對於當爸媽這件事有許多想像;諸如,在不能吃牛肉的家庭裡,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讓自己的小孩開心的吃牛肉。
這就像是我們在人生中遇過各種好的、壞的老師,讓我們對於 老師 一職有各種想像,但只有當我們真的長大、具備 大人 的身分,才能理解原來老師不過是一個職業,他也有房貸要背、有家庭要顧、有怪獸家長要面對、有同儕長官的競爭壓力,而不是單純一個每天早上八點出現在學校,總是溫和地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而已。
我也看過諸多教養相關的書,源自於自己終究很難對自己有完全信心能夠好好地教小孩。各種流派總是在我們的不同階段提供指引。諸如:大的要讓小的、小的要聽大的。這種看似矛盾卻又應該對於兄弟紛爭有基本排解力量的原則。在執行上也並不困難。或者薩提爾式地,嘗試去分辨理解孩子現在的情緒,或許有引導的成分,但是總是雙方同時互相在確認&分辨情緒的過程,理解情緒之後,我們或者比較能夠向前,不拘泥在過往與逃避的情緒之中。
然而,這些教養理論總還是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容易處理:做為父母的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的確,我們可以聽專家的意見,幾歲的小孩用甚麼樣的管教方式才符合他們大腦的發展,才有助於他們的情緒表達與成長。在任何時間點,我們可以試著去分辨自己的情緒處於甚麼樣的狀態,想想看該怎麼樣和伴侶溝通才能確實、正向地表達意見,只有當父母雙方都達成一定共識,才能幫孩子找出前進的方向。
可是,如果我們都不了解自己現在處於甚麼狀態,在對孩子行為感到憤怒的當下,無法分辨究竟只是單純的生氣,還是夾雜了對他後續行為的擔憂、在公眾場合的羞恥感、愧對自己為自己冠上好爸媽的標籤…我們有可能在自身都處於混亂的狀態下就教好孩子嗎?
當然可以。
千百年來不就是一直這樣過來的嗎?
在公與私之間有領域的界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透過各種偏方、信仰,教導孩子,甚至只是單純讓他們在這混雜無序的世界自行成長。而且他們也確實自然地長大了,甚至其中出了不少偉人、以至於有更多的家庭想要模仿學習偉人們的家庭教育。只是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目標放高一點,至少沒有八十分也有六十分嘛!(笑)
那幹嘛看這本書呢?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哪一本教養的書籍對於父母自身內心想法有這麼清楚地描繪與建議。當我家的五歲小鬼用一根不銹鋼筷弄壞電風扇葉而暴怒的我,我以憤怒包裝擔憂、恐懼、羞愧等情緒,他的哭泣或許包含後悔、害怕、對抗等情感。它可能是一個結、可能會成為一道生命的刻痕,也可能完全被遺忘,不論如何,如果沒看到這本書,我可能還困在“這小孩很難教”,”我搞不清楚他要甚麼”的認知障礙裡
我無法說明月光有多皎潔,但我想多點時間待在月光沐浴之下,這本書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