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organ Housel on Unsplash
獨立於原生家庭自立門戶,需要許多生活用品,由於是自己的房子,開始,有了選物的念頭,會去思考,物品不再以CP值為唯一的標準,而是以使用者(自己)的感受出發,根據自身的需求,用的喜歡用的久更為重要。
你也有內建「省錢」的DNA嗎?
在國外念書與工作的時候,有非常緊迫的預算限制,每周的購物重心,會繞著超市裡的特價商品打轉,遇到真的想吃的食品沒有打折,就會告訴自己要忍耐,轉而選擇類似而有特價的替代商品。
回到台灣,即使薪資隨著年資微微的豐厚一些,習慣「比價」的行為仍然根深蒂固。舉例,我幾乎不會在周間去藥妝店買東西,遇到需要的物品,我會蒐集幾家藥妝店的價格訊息,然後,確定最低價的店舖後,選擇等待到周六去結帳。就像是一個強迫症一樣,沒有樂在其中,只是覺得這樣才會划算。
為了省錢,我浪費的是…
小小的食品與雜貨姑且如此,遇到新房子需要的家具與家電,美好的事物因為比價的習慣反而造成哭笑不得的煩躁。從單一品項的品牌/外型/性能比較,到購買時段/通路的考慮,還有整個家的搭配。好不容易做了決定,又因為特定通路的促銷方案產生新的排列組合,有沒有省錢其實算不清楚,一點兒也不省心卻是千真萬確。
擁有一個家的這幾個月來,深有感觸,在這房價高漲的年代,最貴的是空間,最珍貴的則是時間。因為空間很珍貴,找尋能夠一物多用的好產品更為重要,價值高的物品伴隨的高價格,購買的重點是需要的物品本身,而不是相應的折價與贈品,那是商家百家爭鳴的手段,如果想買最喜歡的吸塵器與電風扇,就不要糾結在特價組合的喜歡的吸塵器與次級的電風扇,東奔西跑的精力花在找到自己要的物品已經不夠,苦心鑽研在小利小惠顯得太過奢侈。
寫在母親節特惠日的最後一天,決定放下各種特價折價的誘惑,只考慮我需不需要這個物品,在需要的時候購買,不會預先買著等待,或是延遲購買造成生活不便。物品是來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而不是被這些物品奴役,佔據了寶貴的思考時間。
把時間留給學習與想做的事,這些生命裡重要的事,花再多時間也不夠。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