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 我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 做之前和做之後有哪些改變
我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我自已認為自己還算是蠻極簡的人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
我不會留沒有用或是"暫時"沒有用的東西在身邊
假設我有了一些沒有用的東西
我會很積極的想辦法送人或者賣掉
曾經的我也不是這樣的
我很喜歡亂買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但後來我發現我買了很多東西,但我並沒有用到,或是用了幾次就束之高閣
我曾經買過但用的不多的東西
- 治療床
- 雙節棍
- 3D 列印筆
- Arduino
- 震動按摩眼罩
- …
大學完後從台南搬回台中直接塞滿一台小轎車
真的是太誇張
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東西
我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東西,但卻沒有用到,但我卻還是會買
我有沒有真的把精力和錢都花在刀口上
(不過最大原因不是錢啦,下一章會詳細講)
所以從那之後我就開始慢慢審視自己買東西的習慣
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讓自己變得更極簡
我參加唐鳳辦的比賽拿到獎品是得過紅點設計獎的檯燈,我拿到之後不到一週就送人了
曾經很喜歡拍照就買了單眼,後來沒有時間拍也把相機送人了
其他東西包括書/攀樹裝備(我也是一個攀樹教練)/滑板/電腦/手機/App
我的衣櫃中同樣用途的衣服不會超過三件(ex. 運動短褲、體面的襯衫、外套)
但少於三件我覺得就有點緊張了,畢竟要洗的
當然我能這麼做很大程度歸功於生活型態,身為工程師不用穿正裝上班,也不用穿制服
平常我的興趣也是比較能配合極簡:彈吉他、唱歌、看書、寫文章
如果有人的興趣是品酒那就不太能配合極簡了,畢竟家裡要放一個酒櫃(去酒吧喝就另當別論)
我的瀏覽器視窗不會超過五個分頁
也不會開著 30 分鐘內不會用到的 App
在買東西的時候我會先想想我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因為如果不需要買了基本上也是要送人
不只看到買了對我有什麼"幫助",也會想到買了對我有什麼"成本"
身邊很多朋友都只會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後者
所以會更認真的去審視自己的行為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老實講對我來說
極簡的主因並不是為了環保/省錢/省空間(這些都只是副產品)
我選擇極簡的原因是我不想要有過多的"心裡負擔"
當我有東西時常常會想到,但我一直沒有用到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好像該去用一下
但當我沒有時間用的時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心理負擔
這種心理負擔會讓我覺得自己很沒效率,因為我有這麼多東西卻沒有用到
也會讓我有的時候會去用一下,但通常是為了做而做,而且因為並不是連貫的做這件事
所以往往也沒有效果
(也是看性質啦!像是假設一個月只彈一兩次吉他/看一兩次書,很多東西都是每次要從頭開始,練歌可能連譜和旋律都忘了,就會很沒有效率,也沒有辦法真的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
極簡後的改變
好處
我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我不會有心理負擔
不太會有沒有用到的東西,送人或賣了也不會看到
不會有心理負擔,所以也不會有想要用一下的衝動
也因為這樣,我會更專注在我正在做的事情上
不會有其他事情干擾我,也不會有其他事情讓我覺得我應該要去做
壞處
當然我的生活極簡方式也不是全都是好處
因為我不會留沒有用的東西在身邊,所以常常會有需要的時候卻沒有東西可以用
切換任務的時候成本也會比較高,因為要清空目前的環境,才能開始下一個任務
並且開啟下個任務時,很多事都要從頭開始,所以也會有一些效率上的問題
總結
我覺得很多時候好處壞處都是相對的
切換任務的成本高也會讓我偏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並且在做事之前會有更多的思考和準備
也會在要開始新項目時會更謹慎的去思考
我覺得極簡的生活模式其實不一定是絕對的好
而是要看你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及你自己的需求
有沒有適合你的生活方式
我自己覺得極簡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很適合的
但我也不會強迫自己去做太多難以實行的,畢竟用自己適合的方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