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與「註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多謝齊阿哥為正義而發聲,為良心而指摘,多謝您!
另外,文題用「注冊」一詞,在臺灣常用正體詞彙,是用「註冊」的,雖則「注」與「註」有時可互通;但,大陸就只有「注冊」而無「註冊」。為正視聽,筆者會堅持用「註冊」。

有網友留言,說:多謝用心教導。

不必客氣!
筆者有個缺點——好「衛道」,所以經常會以孔老夫子這句話提醒自己: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論語·衛靈公7】

筆者,解說這句話,就直指本心,說:失言,那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但,失人,就是誤人一生啊!
2021-1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6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Thumbnail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Thumbnail
2014/1/2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 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良因曰: 人與人相處,要緊的在一個「誠」字。 人前人後的面諛背議,這不是君子的作風。 《大學》:「貨悖而入,亦悖而出」, 怎麼來的,往往就將怎麼失去。 佛弟子當深信因果, 而終究必報!
Thumbnail
2014/1/2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 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良因曰: 人與人相處,要緊的在一個「誠」字。 人前人後的面諛背議,這不是君子的作風。 《大學》:「貨悖而入,亦悖而出」, 怎麼來的,往往就將怎麼失去。 佛弟子當深信因果, 而終究必報!
Thumbnail
2013/8/4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辱身喪名,莫不由此。 求名適所以壞名,名豈可市哉!」 良因曰: 敦詩書者,知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能篤行勝賢的教誨。 智者思之!
Thumbnail
2013/8/4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辱身喪名,莫不由此。 求名適所以壞名,名豈可市哉!」 良因曰: 敦詩書者,知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能篤行勝賢的教誨。 智者思之!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3/2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良因曰: 身心靜默,因此表現於外,也就敏捷而從容。 因為放鬆,所以能夠專注,處世自然也就謹嚴儉約,而不張揚。 如此放鬆而專注,自然能照顧好自心,也不易招來禍害, 故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Thumbnail
2013/2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良因曰: 身心靜默,因此表現於外,也就敏捷而從容。 因為放鬆,所以能夠專注,處世自然也就謹嚴儉約,而不張揚。 如此放鬆而專注,自然能照顧好自心,也不易招來禍害, 故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Thumbnail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如果遇到可以虛心受教或可以談心的人, 你卻不說,就等於說錯待了人。 如果遇到無法虛心受教或不值得談論的人, 你卻說了,就等於說錯了話。 / 不會錯過也不會說錯,為智者。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
Thumbnail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如果遇到可以虛心受教或可以談心的人, 你卻不說,就等於說錯待了人。 如果遇到無法虛心受教或不值得談論的人, 你卻說了,就等於說錯了話。 / 不會錯過也不會說錯,為智者。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