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盪鞦韆計時器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根據台北市公園處的說法,在大安森林、青年、南港、前港、碧湖、花博等6個公園的鞦韆旁設置3分鐘計時器,是為了讓孩子領會遊戲中的分享的精神,輔導孩子們養成排隊輪流玩的習慣。

這又是一個規訓侵入道德領域的例子,當人們以為規訓可以養成道德時,常常會適得其反。

以這個例子來說,當其他縣市的孩子來到台北,「3分鐘計時器」只不過在他們習慣的分享原則上給予客觀標準,但如果你的孩子是從小就在台北這6個公園玩,反而會因此錯失學習分享、增進同理心的機會。對在規訓中成長的他而言,把鞦韆交出給下一個孩子並不是為了分享、也不是因為他能體會別人的心情,僅僅是因為「3分鐘到了」。

所以這些孩子到外縣市會發生什麼事?比起其他孩子,他們有較高的可能會佔著鞦韆不放,因爲在這裡,沒有任何規矩要求他離開。甚至,即使在台北,他們也有較大的機會霸佔共享的玩具,畢竟玩具可沒有3分鐘的規定。

民主社會中,道德勸戒與強制規訓之間的取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當原本屬於公民道德領域的善行,變成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時,那人們從事這項行為的動機,也會從無私的共善,變成貪求獎勵或是畏懼懲罰。於是,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監視與枷鎖,只為了維持那個原本善良的社會,威權領導人也可以更輕易地以維持秩序之名來消滅反對的聲音,完全違反了民主的初衷。

當然,盪鞦韆只是現代孩子千百種遊戲中的一項,討論這件事並不是要滑坡成「柯文哲教壞小孩」,而是提醒若連盪鞦韆這種事情都要訂出規矩,乃至於鉅細彌遺地在生活中制定各種規範,那我們的孩子會失去很多學習尊重以及與他人凝聚共識的機會,而這正是經歷世界最長戒嚴的台灣人所最欠缺的能力,這樣的匱乏,不該再透過錯誤的教育方式毒害我們的下一代。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晚上,我們一家騎車在路上等紅燈,隔壁一台機車,載了兩個大人,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沒戴安全帽,站在前面。 旬見狀,說:她沒戴安全帽耶! 爸:對耶!這樣很危險 ! 旬:會不會是正要去買安全帽?或是剛好忘記帶了?還是⋯人太多,安全帽不夠? ✿
Thumbnail
晚上,我們一家騎車在路上等紅燈,隔壁一台機車,載了兩個大人,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沒戴安全帽,站在前面。 旬見狀,說:她沒戴安全帽耶! 爸:對耶!這樣很危險 ! 旬:會不會是正要去買安全帽?或是剛好忘記帶了?還是⋯人太多,安全帽不夠? ✿
Thumbnail
前一陣子台北市盪鞦韆三分鐘計時器吵得沸沸揚揚,到底討論的是什麼?官員、父母、孩子、師長,各有各的考慮與想法。有人讚之為德政,也有人嗤之以鼻,這截然不同的態度背後,展現不同的立場,也引人重新思考台灣社會對於規則與同理的理解。 面對衝突,不只對於孩童是個挑戰,誠實來說,對我們這些成人何嘗不是。
Thumbnail
前一陣子台北市盪鞦韆三分鐘計時器吵得沸沸揚揚,到底討論的是什麼?官員、父母、孩子、師長,各有各的考慮與想法。有人讚之為德政,也有人嗤之以鼻,這截然不同的態度背後,展現不同的立場,也引人重新思考台灣社會對於規則與同理的理解。 面對衝突,不只對於孩童是個挑戰,誠實來說,對我們這些成人何嘗不是。
Thumbnail
北市府公園處自今年10月9日至17日,分別在大安森林公園、前港公園、南港公園、青年公園、花博美術園區公園、碧湖公園等六處試辦「盪鞦韆計時器」,規定孩童盪鞦韆限時三分鐘,但此舉卻引起不同的看法。到底盪鞦韆需不需要政府規定?還是交由孩子自行解決?
Thumbnail
北市府公園處自今年10月9日至17日,分別在大安森林公園、前港公園、南港公園、青年公園、花博美術園區公園、碧湖公園等六處試辦「盪鞦韆計時器」,規定孩童盪鞦韆限時三分鐘,但此舉卻引起不同的看法。到底盪鞦韆需不需要政府規定?還是交由孩子自行解決?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流行遊戲跟玩具,這一點在有了孩子之後更會觀察到。 不過,基本的遊戲元素並沒有多大變化,身為職能治療師,很清楚小孩子自然會去尋求一些感官刺激,這是因為感覺需求所至,而些感覺需求也是職能治療師在感覺統合課程裡用來判斷的指標。 小時候喜歡的東西,不外是遊戲場裡有的,像滑梯、鞦韆、攀爬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流行遊戲跟玩具,這一點在有了孩子之後更會觀察到。 不過,基本的遊戲元素並沒有多大變化,身為職能治療師,很清楚小孩子自然會去尋求一些感官刺激,這是因為感覺需求所至,而些感覺需求也是職能治療師在感覺統合課程裡用來判斷的指標。 小時候喜歡的東西,不外是遊戲場裡有的,像滑梯、鞦韆、攀爬
Thumbnail
話說我辭職之後,一件固定的任務就是,接小孩放學後要先帶他們去公園玩。 因為這樣,所以我這半年來常常去去嘉義公園的遊樂區,時間就在下午四五點那邊,也因此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四五點的時候,大概就快要下班或剛下班,這個時候公園裡有不少家長帶小孩出現,四點多的話,通常是阿公阿嬤帶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玩,
Thumbnail
話說我辭職之後,一件固定的任務就是,接小孩放學後要先帶他們去公園玩。 因為這樣,所以我這半年來常常去去嘉義公園的遊樂區,時間就在下午四五點那邊,也因此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四五點的時候,大概就快要下班或剛下班,這個時候公園裡有不少家長帶小孩出現,四點多的話,通常是阿公阿嬤帶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玩,
Thumbnail
在新聞裡你看到什麼呢? 理性的處理問題是理想,但真的需要考慮的是解決問題嗎?有標準答案嗎? 遇到壓力與衝突,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應該採取問題解決策略,或者說不用那麼快進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因為錯誤的理解問題,很可能導致解錯問題。 你看到什麼問題 對我的專業來說,我看到孩子捨不得離開,以及玩太久不管其他排
Thumbnail
在新聞裡你看到什麼呢? 理性的處理問題是理想,但真的需要考慮的是解決問題嗎?有標準答案嗎? 遇到壓力與衝突,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應該採取問題解決策略,或者說不用那麼快進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因為錯誤的理解問題,很可能導致解錯問題。 你看到什麼問題 對我的專業來說,我看到孩子捨不得離開,以及玩太久不管其他排
Thumbnail
當原本屬於公民道德領域的善行,變成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時,那人們從事這項行為的動機,也會從無私的共善,變成貪求獎勵或是畏懼懲罰。於是,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監視與枷鎖,只為了維持那個原本善良的社會。
Thumbnail
當原本屬於公民道德領域的善行,變成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時,那人們從事這項行為的動機,也會從無私的共善,變成貪求獎勵或是畏懼懲罰。於是,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監視與枷鎖,只為了維持那個原本善良的社會。
Thumbnail
F小妞幾乎每天都會去公園野放。昨天,一如往常,小妞騎著她的帥帥滑步車到公園,在我幫他停好滑步車的同時,她已經奔向溜滑梯。我停好車抬起頭,她已經跟一個小姊姊手牽手在溜滑梯(交朋友的速度也太快!)小姊姊比小妞大一歲,是爸爸陪著去公園。 兩隻小妞玩了兩圈溜滑梯就玩起了撿樹枝的遊戲(看來同年紀小朋友的行為
Thumbnail
F小妞幾乎每天都會去公園野放。昨天,一如往常,小妞騎著她的帥帥滑步車到公園,在我幫他停好滑步車的同時,她已經奔向溜滑梯。我停好車抬起頭,她已經跟一個小姊姊手牽手在溜滑梯(交朋友的速度也太快!)小姊姊比小妞大一歲,是爸爸陪著去公園。 兩隻小妞玩了兩圈溜滑梯就玩起了撿樹枝的遊戲(看來同年紀小朋友的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