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与」是簡體字嗎?是日本符號嗎?受盡委曲的「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四大由來造化功
有聲玄貴裡頭空
莫嫌不與凡夫說
只為宮商調不同
吳清田老師
由於工作及個人興趣的關係,時不時會在網路上找一些跟漢字有關的資料。
幾天前,無意間看到了這篇文章↓
被聳動標題抓住眼球的我,忍不住點進去看了一下內容。
看完之後,有一點啼笑皆非的感覺。我要強調的是,我並沒有任何嘲笑的意思,更對作者能有一位得到好老師的關心,感覺到師生間的溫情。
我只想對文中提到的,「与」是一個日本符號,表達一些我的想法。

「与」這個字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答案是,早在「楚系簡帛」時期就有了。楚系簡帛是出土於六朝時期楚國竹簡帛書的統稱,也就是比在紙上書寫出現得更早。
到了《說文解字》注釋「与,賜予也。一勺為与,此与與同。」,將一勺食物給予他人者,与也。由此可見,「与」字是個會意字,當作動詞來用,而且「与」跟「與」是一樣的。

平常我們用的「與」呢?

「與」在金文時期也出現了,依字意是用雙手捧臼,把臼中之物給予他人的意思,也是一個動詞。
而《說文解字》上注釋,「與,黨與也。从舁从与。」此時「與」的用法是互相依附,結為黨與(今黨羽的古字用法),此時倒轉變成名詞了。
以上說來,不但「与」跟「與」是在同個期間並存的,而且使用上經常交替使用,不僅大書法家王羲之寫過,宋代蘇東坡也寫過,難道他們也都是日本人嗎?
与_王羲之
与_蘇軾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寫過,民國成立後,一直有推行簡體字取代目前台灣使用傳統字的呼聲,而「与」就在主張簡化的1935年8月公佈的《第一批簡體字表》中。
1935年8月公佈的《第一批簡體字表》

「今日告予君,与字本來有,莫看是簡化,与與乃同義」

「与」跟「與」可以當成同義字。但若是把「与」字當作中國的簡化字,或「与」是採用日本符號,均是錯誤的看法。事實上它就是一個本字,是傳承自古文字的一部分。
前幾年的繁簡之爭中,總是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中國簡化字將漢字傳統文化的優美意涵,改得雜亂無章,既無條理,又無定則,對其大肆批評。非常可惜的是,這些人並未研讀過傳統研究古書中詞義的學科,也就是訓詁學,甚至對書法字帖的認識也不多,更忘了往昔交通來往、書信傳遞,不如今日方便不說,地域廣大,筆紙皆貴,書寫困難,拓在石碑上的字或筆畫,經常可能隨著時光流轉而消失。可以識字更是大戶人家的特權,民間人家為求書寫快速簡便,於是出現了在民間使用的俗字。
現在中國用的簡化字,其實有不少採用行書或草書將其簡化,或是將過去曾出現過的民間俗字收納進去,有些字更是用回本字而已,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想知道更多?好,等我哪天再開課吧!
本文同步發表於《雲游華語》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歡迎來【免費支持我】
請按下方的【拍手五下】,讓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需要你的友情支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作要掌握關關,開心關心是關鍵」 如果要你上寫作課,你的想像會是什麼呢? 是期待上完一門課後,馬上就能妙筆生花地寫出千字文章? 還是, 認為經由老師的指導後,從此悠遊遨翔在寫作殿堂中?
漢字就像是用一個個的零件所組合而成的 剛開始看漢字相關書籍時,不知有沒有老師跟我一樣,常被「部首」、「部件」、「偏旁」、「偏旁部首」等名詞,弄得暈頭轉向。  誒……要是有老師跟我一樣的,可以來看看這篇喔!
教學時如果看到學習者寫出的字,左大右小、上歪下斜,每個字大小不同,不知道老師們看到時心裡的感想是什麼? 以我自己而言,我會認為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學習者無法欣賞漢字是優雅又具有許多意涵在裡面的藝術。
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覺得寫作文難……我們該靜下來思考:到底該怎麼幫助他們 寫作從了解漢字開始
前幾天寫完了《如何應用漢字教學於華語課堂中》,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偏向以部首的角度來說明教學方式。寫著寫著,忽然想到以前教學經驗,那時我教的以中級程度居多,偶爾會有學生問我,漢字這麼多,發音系統根本不知道怎麼掌握,當時我驚覺到,怎麼學生對於形聲字的概念那麼薄弱呢? 我曾經在《學完了漢字結構,然後呢……(
之前開簡體字教學工作坊的課程時,當時有老師問我,如果在台灣華語中心教華語,可能使用《當代中文》、《時代華語》等,中心規定使用的課本,每一課的內容跟字那麼多,應該怎麼應用漢字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中呢?
「寫作要掌握關關,開心關心是關鍵」 如果要你上寫作課,你的想像會是什麼呢? 是期待上完一門課後,馬上就能妙筆生花地寫出千字文章? 還是, 認為經由老師的指導後,從此悠遊遨翔在寫作殿堂中?
漢字就像是用一個個的零件所組合而成的 剛開始看漢字相關書籍時,不知有沒有老師跟我一樣,常被「部首」、「部件」、「偏旁」、「偏旁部首」等名詞,弄得暈頭轉向。  誒……要是有老師跟我一樣的,可以來看看這篇喔!
教學時如果看到學習者寫出的字,左大右小、上歪下斜,每個字大小不同,不知道老師們看到時心裡的感想是什麼? 以我自己而言,我會認為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學習者無法欣賞漢字是優雅又具有許多意涵在裡面的藝術。
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覺得寫作文難……我們該靜下來思考:到底該怎麼幫助他們 寫作從了解漢字開始
前幾天寫完了《如何應用漢字教學於華語課堂中》,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偏向以部首的角度來說明教學方式。寫著寫著,忽然想到以前教學經驗,那時我教的以中級程度居多,偶爾會有學生問我,漢字這麼多,發音系統根本不知道怎麼掌握,當時我驚覺到,怎麼學生對於形聲字的概念那麼薄弱呢? 我曾經在《學完了漢字結構,然後呢……(
之前開簡體字教學工作坊的課程時,當時有老師問我,如果在台灣華語中心教華語,可能使用《當代中文》、《時代華語》等,中心規定使用的課本,每一課的內容跟字那麼多,應該怎麼應用漢字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中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 之二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對「也」字作出這樣的觀察﹕ 「由這些例子看來,在名詞謂語後面,一般總要加上語氣詞『也』字,同時也就靠著這個『也』字來煞句」[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七 中國第一本系統地描述漢語語法的作品是馬建忠寫的《文通》(後人習慣稱之為《馬氏文通》19),於清光緒廿四年出版 (公元1898年),正值戊戌政變之年。行內人都知道,《文通》曾經長期被批評照搬西方的語法 (其實馬建忠以拉丁語為本),用西方語法
Thumbnail
濟南教會在青島東路的協(餵)助(養),讓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受到大家關注。趁機講一下長老教會和白話字研究。
Thumbnail
哈囉~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呢?是不是都忙著準備母親節禮物呢? 今天在讀日文新聞時,看到了台所(だいどころ)這個字,剛好隔天又是母親節,就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字。 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甚至到現代,「台所」所帶有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同義詞:勝手(かって)、厨房等。 要從平安時代御台所說起,古代貴族...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 之二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對「也」字作出這樣的觀察﹕ 「由這些例子看來,在名詞謂語後面,一般總要加上語氣詞『也』字,同時也就靠著這個『也』字來煞句」[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七 中國第一本系統地描述漢語語法的作品是馬建忠寫的《文通》(後人習慣稱之為《馬氏文通》19),於清光緒廿四年出版 (公元1898年),正值戊戌政變之年。行內人都知道,《文通》曾經長期被批評照搬西方的語法 (其實馬建忠以拉丁語為本),用西方語法
Thumbnail
濟南教會在青島東路的協(餵)助(養),讓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受到大家關注。趁機講一下長老教會和白話字研究。
Thumbnail
哈囉~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呢?是不是都忙著準備母親節禮物呢? 今天在讀日文新聞時,看到了台所(だいどころ)這個字,剛好隔天又是母親節,就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字。 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甚至到現代,「台所」所帶有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同義詞:勝手(かって)、厨房等。 要從平安時代御台所說起,古代貴族...
Thumbnail
《前漢·賈誼傳》貪夫徇財,列士徇名;夸者死權,品庶每生。 陳存先生的大作: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欲」,被當作閩南語beh的訓讀字! 其實是「要」字的源頭字!iok ->iau ! 「愛」,則是iau 的轉音! 普通話的「要,愛」都是語言演變下的增義字!而傳統的民間紀錄,如歌仔冊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