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分享 | 一些书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三分钟热度
记得前几年短视频带货刚兴起时,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视频带货的,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推荐书单的,只要观看过一次关于这种情商、智商、口才题材的视频,平台就疯狂给你推荐这种类型的视频。
每天被这样的知识灌输着,我也沉迷了其中,信誓旦旦的一定学好这些东西,成功就为知识买了单。不过买回来这些书还等不到翻几次,就被遗弃在旮旯里了,收拾屋子时才想起,决然打算拿出来放在醒目的桌子上,无聊时也可以翻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嘛!也想领略其中的“黄金屋”,没多久又食言了!
昨天又看到这些书籍,却已布满灰尘,打理一番依然崭新,大部分的保护膜都没有撕去。不得不承认内心的内疚,有价值的东西到我手里竟如同废纸一般,感觉当时就是单纯为了满足心中的愉悦感才买下这些书…
有时真的只顾着三分钟热度,男子脑子发热,只图一时爽快,长期这样下去真不行。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ieke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昨天在公司门口隐约听到,一名男子和外卖小哥在电话里争吵,因外卖小哥超时外卖没有送到。外卖小哥解释,他就在附近楼层,马上就到。可能同时接了几单,被其他订单拖延了时间,又处于高峰期,这才导致这名男子的订单超时。 但男子不想听他狡辩,口气越来越重,火气冲天的说你已经
心乱则大乱 在这个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一番,为何总是难以到达目的地?放慢脚步是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确实大多时候我们都被虚拟的现实牵着走,失去了本该属于我们的主导权。 图源自pixabay 生活中自暴自弃的人大有所在,是什么原因促使?应该不再多作说明,他们
三思而后“行”,“行”才是重中之重。 三思而后行,许多时候我确实有了三思,却没有付出行动。三思固然重要,行动才是重中之重。 回忆这些年,感觉没有什么成就可言,唯一进步的就是年龄吧!许多时候想事情时总是激情饱满,想了无数遍,顾虑了无数遍,但行动始终为0,这应该就是失败者特有的形象吧! 还记得初入社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昨天在公司门口隐约听到,一名男子和外卖小哥在电话里争吵,因外卖小哥超时外卖没有送到。外卖小哥解释,他就在附近楼层,马上就到。可能同时接了几单,被其他订单拖延了时间,又处于高峰期,这才导致这名男子的订单超时。 但男子不想听他狡辩,口气越来越重,火气冲天的说你已经
心乱则大乱 在这个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一番,为何总是难以到达目的地?放慢脚步是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确实大多时候我们都被虚拟的现实牵着走,失去了本该属于我们的主导权。 图源自pixabay 生活中自暴自弃的人大有所在,是什么原因促使?应该不再多作说明,他们
三思而后“行”,“行”才是重中之重。 三思而后行,许多时候我确实有了三思,却没有付出行动。三思固然重要,行动才是重中之重。 回忆这些年,感觉没有什么成就可言,唯一进步的就是年龄吧!许多时候想事情时总是激情饱满,想了无数遍,顾虑了无数遍,但行动始终为0,这应该就是失败者特有的形象吧! 还记得初入社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不是比快,而是比會用!! 每天5分鐘,讓每本書都變成「行動指南」!!你是否也有過這種經驗?熱血地買了幾本暢銷書,花了一整個週末狂讀,結果... 書合起來,內容全忘了。腦中只剩下一個模糊的印象:“嗯,這本書不錯,蠻有啟發的。”但當朋友問你,“哪裡不錯?” 你突然詞窮,只能含糊帶過。
市面上理財/投資書籍百百種, 我喜歡從大家推薦或是銷售量較高的書籍開始觀看 這系列就是想將我看書的過程記錄下來(這一整年至少看了超過二十本書, 可惜都沒紀錄~忘了差不多) 特別是有些我喜歡的字語或觀念, 希望能記錄下來 一方面分享給大家 一方面為自己留個紀錄 將來複習起來也較容易 今
市面上理財/投資書籍百百種, 我喜歡從網上大家推薦或是書店銷售量較高的財金書籍開始觀看 這系列就是想將我看書的過程記錄下來(這一整年至少看了超過二十本書, 可惜都沒紀錄~忘了差不多) 特別是有些我喜歡的字語或觀念, 希望能記錄下來 一方面分享給大家 一方面為自己留個紀錄 將來複習起來也較容
原本自己中心回到工作,回到閱讀,回到錄語音書,但是剛好看到分享,又回來方格子。 最近真的超多人介紹我書單的,每本都好棒,但是我依然習慣手寫心得後,收到抽屜,會錄語音書,也是看了一本「超快樂不需要理由」,看完我開始享受當下的快樂,剛好也碰到弟弟妹妹工作都遇到瓶頸,但是他們沒時間閱讀,所以我想說我自己
Thumbnail
Heibon記得很小時候有段廣告詞:「生活需要水,心靈渴望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不亞於水(好像不小心透漏年齡)。 手機裡好像什麼都不缺,我卻常靜不下心,一下滑手機,一下要聽音樂,前段時間和家裡的小小孩相處時,深刻感受他們早已習慣短影音,好好坐著看本書宛如夏天裡坐針氈、抱火爐的酷刑。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從小對各種東西感興趣, 但上手後又很快放在旁邊生灰,造就了學東西很快,但都略懂皮毛的尷尬情況。好像到現在的人生中,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學習的時候不多。 以學習英文來說, 一直以來只是覺得夠用就好,還以為在學校的成績比人家高一點就滿足了,殊不知在準備新加坡護理師面
一部好視頻的心得「你真的不需要一年讀100本書!」,讀書重點從來不在於數量的問題,真正的讀書不能用所謂的數量及速度來定義,而在於你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什麼,思考過什麼,你可以怎麼實踐在你的生活,改善你的人生。
Thumbnail
Booktok是一個流行? 前一陣子滑Youtube shorts 看到有人用幾十秒介紹自己正在閱讀的書,本來只是因為無聊而滑手機的我突然對這種影片感到興趣,深知如何讓演算法推類似影片給自己的我,馬上重新看了一次這支影片,並且點讚、看留言,果然再次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類似的「說書」短片,而且這個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不是比快,而是比會用!! 每天5分鐘,讓每本書都變成「行動指南」!!你是否也有過這種經驗?熱血地買了幾本暢銷書,花了一整個週末狂讀,結果... 書合起來,內容全忘了。腦中只剩下一個模糊的印象:“嗯,這本書不錯,蠻有啟發的。”但當朋友問你,“哪裡不錯?” 你突然詞窮,只能含糊帶過。
市面上理財/投資書籍百百種, 我喜歡從大家推薦或是銷售量較高的書籍開始觀看 這系列就是想將我看書的過程記錄下來(這一整年至少看了超過二十本書, 可惜都沒紀錄~忘了差不多) 特別是有些我喜歡的字語或觀念, 希望能記錄下來 一方面分享給大家 一方面為自己留個紀錄 將來複習起來也較容易 今
市面上理財/投資書籍百百種, 我喜歡從網上大家推薦或是書店銷售量較高的財金書籍開始觀看 這系列就是想將我看書的過程記錄下來(這一整年至少看了超過二十本書, 可惜都沒紀錄~忘了差不多) 特別是有些我喜歡的字語或觀念, 希望能記錄下來 一方面分享給大家 一方面為自己留個紀錄 將來複習起來也較容
原本自己中心回到工作,回到閱讀,回到錄語音書,但是剛好看到分享,又回來方格子。 最近真的超多人介紹我書單的,每本都好棒,但是我依然習慣手寫心得後,收到抽屜,會錄語音書,也是看了一本「超快樂不需要理由」,看完我開始享受當下的快樂,剛好也碰到弟弟妹妹工作都遇到瓶頸,但是他們沒時間閱讀,所以我想說我自己
Thumbnail
Heibon記得很小時候有段廣告詞:「生活需要水,心靈渴望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不亞於水(好像不小心透漏年齡)。 手機裡好像什麼都不缺,我卻常靜不下心,一下滑手機,一下要聽音樂,前段時間和家裡的小小孩相處時,深刻感受他們早已習慣短影音,好好坐著看本書宛如夏天裡坐針氈、抱火爐的酷刑。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從小對各種東西感興趣, 但上手後又很快放在旁邊生灰,造就了學東西很快,但都略懂皮毛的尷尬情況。好像到現在的人生中,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學習的時候不多。 以學習英文來說, 一直以來只是覺得夠用就好,還以為在學校的成績比人家高一點就滿足了,殊不知在準備新加坡護理師面
一部好視頻的心得「你真的不需要一年讀100本書!」,讀書重點從來不在於數量的問題,真正的讀書不能用所謂的數量及速度來定義,而在於你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什麼,思考過什麼,你可以怎麼實踐在你的生活,改善你的人生。
Thumbnail
Booktok是一個流行? 前一陣子滑Youtube shorts 看到有人用幾十秒介紹自己正在閱讀的書,本來只是因為無聊而滑手機的我突然對這種影片感到興趣,深知如何讓演算法推類似影片給自己的我,馬上重新看了一次這支影片,並且點讚、看留言,果然再次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類似的「說書」短片,而且這個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