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床後,走到浴室拿起牙刷擠上牙膏,洗好臉後拿著毛巾擦拭,這一連串的行為都不是經由特定思考形成的,而是習慣──一些日積月累的行為,而且重複發生,就像一條本來長滿雜草的道路,每天行走後便成為一條路徑。我們不再思考為什麼下一步要做這個動作,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且理所當然。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針對人的習慣做了相當多的研究,並且提供了許多真實案例,讓作者所提出的理論更有說服力。而本書主要希望藉由讓讀者了解習慣作用的原理,來改變某些自己想改但無法改變的行為,而成就更符合自己預期的人生。所有的行為習慣都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提示、慣性行為、獎酬。
一、提示
提示主要是造成你行為發生前的暗示。例如早上起床覺得口氣很差,腦中就會想起牙膏的味道,而驅動你起身去刷牙。
二、慣性行為
慣性行為即是被渴望驅動的行為。你會去做某件事來滿足你的渴望。
三、獎酬
慣性行為結束之後讓你感到滿足即是獎酬。例如牙齒刷完之後覺得口氣清新,感覺到心情上的爽朗。
而提示、慣性行為、獎酬就成為了一個習慣迴路,而本書就是以習慣迴路貫穿全文。
這是一本讓人欲罷不能的行為改變指導手冊。除了書中有大量的實例,讓人有種徜徉在故事書裡的錯覺,也讓人發現原來一個簡單的習慣迴路的概念,可以小從個人習慣,大到組織文化,無不適用。一個人可以戒掉菸癮、脫離失業、改善身體健康;一個組織可從搖搖欲墜,到產業第一,這背後都是有某個如螺絲般大小的改變,如蝴蝶效應般擴散影響到其他行為,最後改變人生或企業價值。
雖然改變還是必須有強烈的意志力堅持,但當我們把「慣性行為」替換成自己想要的行為時,會形成一個新的習慣迴路,而假以時日持續這個新的習慣迴路,有天會在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狀況下,新的習慣已經替換掉舊的行為。
而作者也提供了4個步驟供讀者執行改變習慣的方法:
- 找出你的慣性行為
- 做實驗找獎勵:原本的慣性行為會讓我們得到滿足,要找出自己為什麼滿足、是什麼讓我們滿足。
- 找出提示,可透過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緊接在前的行為知道是什麼引發我們後續的行為
- 訂定計畫
在筆者看完這本書之後也想嘗試作者所提供的方法改變(減少)體重,訂定了簡單減肥計畫,遇到的瓶頸就是常常無法堅持。後來找了朋友互相督促勉勵,堅持的動力才可以持續。所以,雖然作者僅給出了簡單的習慣迴路三要素,但要真的促成整個行為的改變,還是需要其他要素的幫忙,而這些要素可能是同伴、可能是妥善的計畫書、可能是強而有力的動機......等。總而言之,改變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永遠都有權力選擇我們想要成為的人、成就我們想要的事業、過一個我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