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書名: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名: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作者:Steven Pinker (史帝芬 平克)

出版:商周 2020/1/2

這個老教授真的是博學多聞,非常用功,本書他蒐集了非常多資料,讀了非常多的書,只為了要證明「知識」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性。用了非常多的篇幅駁斥「悲觀論」~ 當代「民粹主義當道」,大家印象中似乎有著恐怖分子橫行,世界處於貧富不均之惡化、種族壓榨等問題。

什麼是啟蒙(Enlightment)呢?根據康德在1784年提出的看法,他說人類擺脫自我招致的不成熟,於是他疾呼箴言是「勇於求知」,基本條件是「思想與言論自由。一個世代不應該聯手阻斷後世增長洞見知識、改正自身錯誤的機會,人類前進的方向就在各種進步當中。

雖然說啟蒙一詞沒有嚴謹精準的定義,但不脫於「理性」、「科學」、「人文主義」、「進步」四個範疇之中。若依據主書之引言人朱敬一教授的講法,啟蒙就是尊重「知識」知識從理性、邏輯、思辨、證據、檢證等科學方法,逐漸累積而來。

raw-image
raw-image

平克教授認為啟蒙就是三原素: (1)熵 (2)演化 (3)資訊

「熵」(entroyp)源自於物理熱力學的第二定律,是失序的程度。若於於人類生活日常上,會像「天有不測風雲、世事無常、只要能出錯,必定會出錯」。

而「資訊」可減少熵現象,數以萬千的訊號,經過篩選後成有用的訊息。


「演化」就是資訊加上運算及控制。

平克教授說:「我們的最大敵人不是政敵,最嚴重的是「無知」,缺乏足夠知識就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在過去幾十年來,大眾似乎對次現代體制信任度下降中,逐漸演變成「民粹主義」,推崇「部落主義」,不尊重知識,輕視研究者。有一股「進步恐懼症」質疑著進步?漫延悲觀氣氛且傳播著。

但平克認為該導正視聽,因為人類的偉大就是「演化」,演化是知識的累積。

演化- 腦內基因資訊成長,神經元網絡達到蒐集轉化,有邏輯判斷是或非,能安排行為抗熵,有其背後動機/情境,彷彿「模控學」,能回饋與控制,如因果物理世界之安排,智能、知識與動機的心智世界,內外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有合作,獲得知識抗熵。

平克教授用科學論點,非常理性地舉出許許多多的論證,一一反駁悲觀主義與認知偏見,強調知識與科學在過去一二百年對人類進步的實蹟。他談進步、談理性、科學與人文主義。從很多面相,包括「生命的延長」、「健康的提升」、「財富均長脫貧」、「環境改善」、「戰乎減少和平期增長」,「生活品質」、「幸福感」等等善用諸多研究結論與75張圖表與15項幸福指標一一強化他的論證:其實大多數人的生活其實一直在變得更好之中。

本書精彩之處,是用科學證據一一駁斥很多認知偏誤。例如我們的感覺是「現代貧富差距更惡化」!但旦平克老先生卻秀出一張張圖示,說明了表面是富者更富,但貧者卻不再貧!現在的貧早就超過了以前的小康。書中這些辯證不勝枚舉。

歷史學家羅伊波特(Roy Porter)說:「哲人描繪了人感到滿足,而且還滿足於自己的滿足,彼此存在歧見,卻又接受差異」

這就是至善的新解,焦點從畏懼神祗移到自身的心靈狀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1.8K會員
189內容數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踏上《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讓我們深入了解自我,探索核心價值觀,發現天賦和激情,並建立目標與願景。透過逆境與成長的過程,我們學會了糾錯、調整、持續學習和追求自我實現。
Thumbnail
踏上《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讓我們深入了解自我,探索核心價值觀,發現天賦和激情,並建立目標與願景。透過逆境與成長的過程,我們學會了糾錯、調整、持續學習和追求自我實現。
Thumbnail
「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Thumbnail
「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一節
Thumbnail
書名: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作者:Steven Pinker (史帝芬 平克) 出版:商周 2020/1/2 這個老教授真的是博學多聞,非常用功,本書他蒐集了非常多資料,讀了非常多的書,只為了要證明「知識」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性。用了非常多的篇幅駁斥「悲觀論」~ 當代「民粹主義
Thumbnail
書名: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 作者:Steven Pinker (史帝芬 平克) 出版:商周 2020/1/2 這個老教授真的是博學多聞,非常用功,本書他蒐集了非常多資料,讀了非常多的書,只為了要證明「知識」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性。用了非常多的篇幅駁斥「悲觀論」~ 當代「民粹主義
Thumbnail
讀這本書是個有趣的經驗,因為通常我們讀書可能是為了看看某些新觀點,或者學習自己還不懂的東西,但這本書我看的時候,是在印證我自己想的東西,同時補充更多學術資料。 簡單說,作者所說的東西,其實我已經歸納出同樣結果了,只是我沒有做這種學術性研究,而是在大量閱讀與思考中,自己得出同樣結論。 當然,自己猜想就
Thumbnail
讀這本書是個有趣的經驗,因為通常我們讀書可能是為了看看某些新觀點,或者學習自己還不懂的東西,但這本書我看的時候,是在印證我自己想的東西,同時補充更多學術資料。 簡單說,作者所說的東西,其實我已經歸納出同樣結果了,只是我沒有做這種學術性研究,而是在大量閱讀與思考中,自己得出同樣結論。 當然,自己猜想就
Thumbnail
21世紀,我們早已知道科學不代表真理,科學從來就不是中立的,科學研究過程中參雜太多人為影響,尤其是政治。不過科學仍是追求自然世界知識最好的工具;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權力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
Thumbnail
21世紀,我們早已知道科學不代表真理,科學從來就不是中立的,科學研究過程中參雜太多人為影響,尤其是政治。不過科學仍是追求自然世界知識最好的工具;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權力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
Thumbnail
為什麼知識讓我們更疏離? 近年來,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斷在台灣被檢視與批判,大家不甘於以「競爭」的角度看待學習,卻又不得不被捲入這龐大的競爭體系中。大學的普設,非但沒有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情,反而成為另類的「職業訓練所」,彷彿文憑是獲取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 如今人們讀大學,不是為了與群體一同追尋
Thumbnail
為什麼知識讓我們更疏離? 近年來,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斷在台灣被檢視與批判,大家不甘於以「競爭」的角度看待學習,卻又不得不被捲入這龐大的競爭體系中。大學的普設,非但沒有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情,反而成為另類的「職業訓練所」,彷彿文憑是獲取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 如今人們讀大學,不是為了與群體一同追尋
Thumbnail
這本書的出現是因為川普。 從川普競選到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言行一再顯示他對「事實」毫不在意。比如,說自己在總統選舉中得到的票數是自雷根以來最高,而這完完全全不是事實。又比如,他可以無視主流的科學研究成果,輕率說出氣候變遷是個騙局。
Thumbnail
這本書的出現是因為川普。 從川普競選到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言行一再顯示他對「事實」毫不在意。比如,說自己在總統選舉中得到的票數是自雷根以來最高,而這完完全全不是事實。又比如,他可以無視主流的科學研究成果,輕率說出氣候變遷是個騙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