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普及的兩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所謂哲學普及,我認為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想要嚴守學科分界,另一派根本不打算這麼做。

前者我姑且稱為本格派,後者就叫雜學派吧。為了對應到受眾需求,雜學派已經相當於某種知識普及業,會積極跨領域或評論時事,可說必然超出當今哲學學科的範圍。

不同路線的好壞,譬如精而不廣或廣而不精之類的,留給大家自行評價。我這裡想講的是,雖說兩派看似可以各搞各的,但事實上,某些本格派的態度是:

1.非常計較什麼是哲學,什麼又不是。

2.認為某些雜學派打著哲普名號,但講的東西不是哲學。

3.明確主張,雜學派的做法,對於推廣哲學不是好事。

這三點我個人全都反對。但我寫這文的主要目的不在反駁,而是想要藉由這類討論,讓未來想要做知識普及的人,尤其是我教過的學生們,更了解這圈子大約是怎麼回事。

首先,關於哲學的定義,從來眾說紛紜。但說哲學是愛智之學,則不太有人會否認,畢竟智慧應該是人人都想追求的東西。

那麼,我們又該怎麼理解「愛智」呢?在我個人的詮釋裡,愛智代表的是探討這個世界的不變本質與變動趨勢,並在其中探索更好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古典哲學裡,可以找到很多學科的雛型,譬如天文、物理、數學、生物學等。如果世界一直有新事物產生,使得我們一直發展新概念新方法來理解之,那學科分工就是註定發生的事,也是愛智的必然結果。

這強烈暗示,哲學可能根本不該受限於特定主題或領域。事實上,當代哲學家德希達也說,哲學的邊界是不斷變動的。

這樣的精神,我在2018年的世界哲學大會見識過。會場有為數眾多的分支場次,兒童哲學場一堆人說如何跟小孩子玩益智遊戲,運動哲學場一堆人說運動產業有哪些弊病。

如果用本格派的標準來看,這兩個大概也算是「打著哲學名號但講的東西不是哲學」。不過世界哲學大會的官方立場是,這些都是愛智的表現。

(當然這做法也會出現一些有趣情況,譬如在主題演講後,中國民哲排隊要挑戰Peter Singer,頗有雞同鴨講的感覺。)

此外,這幾年看過一些很不錯的社科類研究,他們很多人都是哲學出身,後來才轉向。尤其是《菁英體制的陷阱》,最讓我印象深刻。

作者讀劍橋大學時,師從Bernard Williams等人,說自己想要從傳承人力資本的角度,說明階級複製如何有計畫地被設計出來,最終導致現今的菁英體制與文化價值觀。

那些哲學大師跟他說,你的想法非常好,但哲學系幫不到你,你該去其他地方尋找你要的。於是他轉向社科與經濟學領域,最終完成這本我非常喜歡的作品。

按本格派的說法,作者大概根本不能叫研究哲學。也許吧,但我覺得他才體現了什麼叫愛智,也看到了劍橋的哲學家們怎麼看待這類事件。

至少他們不會說,你這不叫哲學。而是說,哲學可以是一個出發點,而你該離開這裡,踏上尋求智慧之路。

最後說一下我自己的實際經歷。由於這幾年做了不少中小學哲學教育,去年幫母系編寫教育部的標竿計畫申請書,也與系上教授討論了哲學如何自我定位的問題。

除了學術層面以外,教授們大都不會否認,人文學科確實遭遇到某種危機,而哲學應該要有類似文化公共財的東西,讓社會大眾感到可以取用或共用。就算不直接採取哲學理論的形式,也沒關係。

這可以是某些益智性故事或遊戲,也可以是普及性的書籍、講座或營隊。讓社會大眾感覺有用後,哲學做為一種知識品牌,才能獲得更多資源來發展壯大,無論資源是來自政府補助、企業贊助或營業收益。

在產學合作之下,雙方完全可以達成一種發展的正向循環。我自己做為一個雜學派,其實可以不用哲學名號,自己做點創新教育什麼的,但這種正向循環就不易產生,系上要申請到計畫補助也就多了一層困難。

與此同時,還是有人堅持「誰講的什麼不該打著哲學名號」。在我看來,這就是做事情的眼界差太多了,基本談不到一塊去。

至於到底哪邊才是對推廣哲學不利,同樣留給大家自行評價。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所謂哲學普及,我認為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想要嚴守學科分界,另一派根本不打算這麼做。 前者我姑且稱為本格派,後者就叫雜學派吧。
Thumbnail
所謂哲學普及,我認為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想要嚴守學科分界,另一派根本不打算這麼做。 前者我姑且稱為本格派,後者就叫雜學派吧。
Thumbnail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
Thumbnail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
Thumbnail
中午抽風寫在手機上的,直覺覺得有錯誤,但是懶得改,修改可能要等明年,下一篇也不知道哪年會想起來寫。歡迎來自同行的鄙視,鄙視的同時請幫我挑錯o(* ̄▽ ̄*)ブ
Thumbnail
中午抽風寫在手機上的,直覺覺得有錯誤,但是懶得改,修改可能要等明年,下一篇也不知道哪年會想起來寫。歡迎來自同行的鄙視,鄙視的同時請幫我挑錯o(* ̄▽ ̄*)ブ
Thumbnail
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Thumbnail
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Thumbnail
哲學是一門人類在意識層次對認知到的事物進行「統合」(unity)詮釋的行為。
Thumbnail
哲學是一門人類在意識層次對認知到的事物進行「統合」(unity)詮釋的行為。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