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元觀點:塩酥雞法學─有感司改,謬哉法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17-03-22 07:10
近日李念祖律師林孟皇法官相繼投書,批評檢察官權力過大,要求將刑事訴訟法中所有的強制處分權改為全面法官保留,亦即均由法官事前審查許可,檢察官只有聲請權。對於這樣的改革要求,其實我沒有意見,但對於其二人主張的論據,我很有意見。以下簡評之:

一、法律保留原則

所謂法律保留原則,係指國家任何侵害人民基本權的作為,均應有法律明文規定(在此不談層級化法律保留原則),國家始得為之。憲法第8條第1項規定,『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審問處罰。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審問、處罰,得拒絕之。』及憲法第23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其中關於『法律另定、法定程序、法律限制』,即是法律保留原則的體現,亦即對人民基本權之限制,不論逮捕、拘禁、審問、處罰或其他侵害,均應由法律明確規定其踐行之程序,並遵循此法定程序始得為之,否則人民均得拒絕。

二、法官保留原則

在過去的歷史,檢察官的出現係源自於為法官權力過大,而創設出檢察官一職,基於控訴原則,將偵查和提起公訴的權力交給檢察官,而法官則退居二線,僅被動審理經檢官提起公訴之案件,二者共同分享司法權,在司法權內互相監督,而達成分立與制衡的效果。在此之後,法官被預設為被動、中立的角色,基於公平法院的想法,為免國家公權力過度侵害人民基本權,故要求部分嚴重侵害人民基本權的公權力作為,必須由法官此公正第三人做客觀審查,確定國家之公權力作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之要件,以避免國家違法行使公權利而侵害人民。(相關報導:楊昱辰觀點:由司法改革看法官評核 |更多文章)
然法官審查國家公權力作為的方式有多種,包含事前許可之審查、事中介入審查及事後救濟審查,一般我們所說的法官保留,指的是狹義的法官保留(以下均指此法官保留),即事前許可之審查,惟事中介入審查及事後救濟審查亦屬於廣義法官保留或稱為接近法官保留之範疇,只是在決定採取何種方式,要考量的重點則以對人民侵害之嚴重性、有無回復侵害之可能、國家公權力行使效率、專業等問題,由立法做權衡考量。

三、對人民基本權之侵害均應法官保留?

由上述介紹可知,對人民基本權之侵害,必須全面法律保留,亦即均應由法律明文規定為限,但是否要採取法官保留,則不一定,例如釋字第690號解釋理由書中曰:「 強制隔離與其他防疫之決定,應由專業主管機關基於醫療與公共衛生之知識,通過嚴謹之組織程序,衡酌傳染病疫情之嚴重性及其他各種情況,作成客觀之決定,以確保其正確性,與必須由中立、公正第三者之法院就是否拘禁加以審問作成決定之情形有別。且疫情之防治貴在迅速採行正確之措施,方得以克竟其功。傳染病防治之中央主管機關須訂定傳染病防治政策及計畫,包括預防接種、染病預防、疫情監視、通報、調查、檢驗、處理及訓練等措施;地方主管 機關須依據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傳染病防治政策、計畫及轄區特殊防疫需要,擬訂執行計畫,並付諸實施(舊傳染病防治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第 一目、第二款第一目規定參照)。是對傳染病相關防治措施,自以主管機關較為專業,由專業之主管機關衡酌傳染病疫情之嚴重性及其他各種情況,決定施行必要之強制隔離處置,自較由法院決定能收迅速防治之功。另就法制面而言,該管主管機關作成前述處分時,亦應依行政程序法及其他法律所規定之相關程序而為之。受令遷入指定之處所強制隔離者如不服該管主管機關之處分,仍得依行政爭訟程序訴求救濟。是系爭規定之強制隔離處置雖非由法院決定,與憲法第八條正當法律程序保障人民身體自由之意旨尚無違背。」

四、李念祖律師、林孟皇法官之謬誤

1、其二人撰文主張就刑事訴訟法中之強制處分權,應全面改採法官保留,其理由僅有一個--這些都是侵害人民基本權之公權力作為。但如上所述,侵害人民基本權之公權力作為,必須有的是法律保留原則,檢察官依大法官釋字第392號解釋,為憲法第8條第1項中所稱之司法機關,本即可於法有明文下,依法定程序為拘禁、逮捕,此部分於刑事訴訟法均有明文,不再贅述。而究竟是否必須全面採取法官保留,則屬立法權衡之問題,沒有一定要或一定不要,我本身也沒有預設立場,只是其二人僅單純以侵害人民基本權為依據,並未說明依據何種考量而必須全面採取法官保留,更未考量對偵查效能的影響,逕自得出此等結論,顯然屬於跳躍性思考,有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違誤之嫌,身為法官,不可不慎。
2、林孟皇法官在文中指稱現在詐騙集團猖獗,係因檢察官權力過大,但依我的實務經驗,詐騙集團半數以上是利用法院要監管帳戶之名目,出示法院監管科之文書,要求人民交付現金,其所利用的名義是法官而非檢察官,究竟是如何得從詐騙集團的猖獗推導出是因為檢察官權力過大所致?我實在無法理解,我看到的只是倒果為因的謬論,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惡意抹黑,我看的到是一個法官居然可以不依證據,妄下斷論,這樣的法官,誰能監督。
3、李念祖律師就檢察官於偵查庭開庭一事,類比總統召見平民,認為總統都沒有權力「抗請即拘」,為什麼檢察官可以抗傳即拘?在此,李念祖律師很明顯犯了一個類比的錯誤,因為相同的情形才能做相同的類比,請問總統召見平民是在偵辦刑事案件嗎?而事實上,總統召見平民不能抗請即拘,是因為他根本於法無據,如何得與偵辦刑事案件,於刑事訴訟法有據的檢察官傳喚作為相類比。可以相類比的毋寧是法官的傳喚,一樣是在審理刑事案件,一樣於刑事訴訟法有明文規定,請問法官為什麼可以?這不是很明顯的答案嗎?何必再問。

五、現行制度確有缺失

1、現在刑事訴訟法制度中,檢察官尚有傳喚、拘提、通緝、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檢查身體、鑑定許可等強制處分權,其中傳喚僅是因為附帶未來的拘提效果,而生心理強制,其侵害人民權利較小,我認為沒有必要改採法官保留,以免浪費司法資源,至於諸位司改委員一直要檢察官走下偵查庭,我其實也無所謂,我們檢察官訊問之場所本即多變,只要能保護好我們的安全,和當事人平起平坐並無不可,讓當事人坐在上面,我在下面訊問其實也可以,大家高興就好。
2、目前拘提、通緝到案可以提審,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檢查身體、鑑定許可等亦得向法院提起準抗告,均具備事後救濟制度。但通緝本身,在通緝狀態中卻無從先行向法院提出司法救濟,僅能等到遭逮捕後始得提審。而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等雖得提出準抗告,但必須於處分後5日內為之,然具保、責付、限制住居均無期限限制,是屬於長期遭限制其基本權的狀態繼續,於超過5日後,居然可以無止境的限制其基本權,只能聲請檢察官解除、等到檢察官不起訴處分後解除或等到起訴後請求法院解除,此等規範顯有不足,確實應予以修正。
3、究竟是否要全面改採法官保留,我真的沒有意見,但若真改採全面法官保留,應當妥適為配套措施,至少應該增加法官人力,並且採取相對法官保留之方式,保留檢警在緊急情況之決定權,事後再向法院陳核,否則可想見的是,當所有的聲請案件均湧入法院,強制處分專庭的法官人力恐嚴重不足,且偵查效能減低也是可預期的事情,至少在偵辦的速度上絕對會有相當程序的拖延,這些都是從通聯調取票的經驗可得的結論。

六、小結

我不反對司法改革,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希望司法改革,但我害怕的是依據錯誤的論據,依據幻想做出錯誤的改革。學歷史很重要,但我們應該是以歷史為鑑,而不是把歷史當成現實狀況,就像我們可以以烽火戲諸候為鑑,提醒自己不要做一樣的事,但我們不應該誤以為現在還有烽火和諸候,而浪費時間去討論到底要點幾次烽火諸候才應該要來救駕,有時候錯誤的改革,比不改革還可怕,請司改委員們謹慎為之。
原投書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236007?page=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文發表時間2017-03-16 07:00 耳聞有愛吃頂呱呱的李教授和愛旅行的張作家投書,張作家基於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李教授則基於她所聽說的事情(簡稱傳聞),認為檢察官和法官非常適合出演『我們這一家』這部卡通,以便他們能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上,有機會把刀砍向檢察官。但我覺得要和法官合演這樣的一部卡通
原文發表時間2017-03-13 07:10 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張靜們,總喜歡話古當今,依憑著過去幾十年的印象(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認識)來評判現況,死不承認現今的社會已有極大的不同與改變,筆者不知道如此作為是惡意、是為譁眾取寵,抑或是對過去的時代仍然感到無比懷念,但筆者實在感到憂心,因為司法改革實為
原文發表時間2017-03-16 07:00 耳聞有愛吃頂呱呱的李教授和愛旅行的張作家投書,張作家基於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李教授則基於她所聽說的事情(簡稱傳聞),認為檢察官和法官非常適合出演『我們這一家』這部卡通,以便他們能在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上,有機會把刀砍向檢察官。但我覺得要和法官合演這樣的一部卡通
原文發表時間2017-03-13 07:10 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張靜們,總喜歡話古當今,依憑著過去幾十年的印象(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認識)來評判現況,死不承認現今的社會已有極大的不同與改變,筆者不知道如此作為是惡意、是為譁眾取寵,抑或是對過去的時代仍然感到無比懷念,但筆者實在感到憂心,因為司法改革實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憲法訴訟法〉第二節 迴避 第 9 條 大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一、大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訂有婚約者,為聲請案件當事人。 二、大法官現為或曾為聲請案件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代表人、家長、家屬、三親等內之血親或二親等內之姻親。 三、大法官曾為聲請案件之證人或鑑定人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聲請人林家祺因為違反公證法事件,聲請憲法審查。大法官雖認民間公證人懲戒議決書係屬裁判,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議決書及所適用法規如何違憲,聲請顯無理由,裁定不受理。
今日稍早針對目前的國會調查權法案等國會權限強化爭議,我國數十名法學者發表「立法院應將國會五法退回至委員會充分討論 法律學者聯合聲明」,聲明全文與名單如下: 對於此聯合聲明,敝人身為憲法學徒僅發表個人淺見如下。 我們作為法學者行動應該審慎考慮到拿自己身為法學者的權威背書時可能會產生的效果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本文為補充編輯版.曾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我國法院組織法及法官法架構,檢察事務和檢察行政有所區別。相較於德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仍然存在法務部長的外部指示權(此部分在德國刑事法學界長期存在爭議),我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便與德國的立法不同,2012年施行的法官法更明文禁止「外部個案指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憲法訴訟法〉第二節 迴避 第 9 條 大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一、大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訂有婚約者,為聲請案件當事人。 二、大法官現為或曾為聲請案件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代表人、家長、家屬、三親等內之血親或二親等內之姻親。 三、大法官曾為聲請案件之證人或鑑定人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聲請人林家祺因為違反公證法事件,聲請憲法審查。大法官雖認民間公證人懲戒議決書係屬裁判,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議決書及所適用法規如何違憲,聲請顯無理由,裁定不受理。
今日稍早針對目前的國會調查權法案等國會權限強化爭議,我國數十名法學者發表「立法院應將國會五法退回至委員會充分討論 法律學者聯合聲明」,聲明全文與名單如下: 對於此聯合聲明,敝人身為憲法學徒僅發表個人淺見如下。 我們作為法學者行動應該審慎考慮到拿自己身為法學者的權威背書時可能會產生的效果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本文為補充編輯版.曾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我國法院組織法及法官法架構,檢察事務和檢察行政有所區別。相較於德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仍然存在法務部長的外部指示權(此部分在德國刑事法學界長期存在爭議),我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便與德國的立法不同,2012年施行的法官法更明文禁止「外部個案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