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到的幕後黑手:詐騙冒用移工門號,NCC與電信業者難辭其咎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07 May, 2020

電信詐騙從民國8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專業分工時代,詐騙集團也不再是通包打電話詐騙、取款、洗錢等全部行為,而是由不同的機房集團(專門負責打電話或網路行騙)、車手集團(專門取款)、水房集團(專門洗錢)合作,彼此互不隸屬而獨立作業,並朋分利潤,其手法之精細、多層次及變化快速,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以地檢署的收案量而言,電信詐騙案件從民國100年大約1萬4千餘件,至108年上升到3萬5千件左右,而每年的詐騙金額,都要以億為單位計算,可見電信詐騙對我國治安危害極大。

過往的電信詐騙,多以收買、騙取我國人的人頭門號、人頭帳戶,以使用來進行詐騙。其手法只是單純的利用人頭門號撥打詐騙電話,詐騙被害人將款項匯入人頭帳戶,再由車手持人頭帳戶提款卡至各地提款。因此,即便通常很難抓到幕後實際實施詐騙行為之人和金主,但至少可以查獲人頭門號、人頭帳戶之所有人及提款車手,這些詐騙案件還會有末端的犯罪行為人受處罰,並負損害賠償的責任。

但自從《洗錢防制法》於105年、107年大幅度修正後,課予銀行在開戶時對客戶進行KYC(Know Your Customers)的義務,要求銀行必須確認客戶的真實身分、真實開戶目的,使得銀行開戶難度上升。另外也因為政府長期宣導,讓民眾了解交付帳戶予他人可能涉及幫助詐欺及洗錢之刑責,而使得詐騙集團之人頭帳戶取得不易。

因此,近期電信詐騙案件中,人頭帳戶之所有人遭移送的案件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三角詐騙、利用遊戲帳號、遊戲點數帳戶、境外代收轉付虛擬帳號進行詐騙之案件不斷上升。

新型態「三角詐騙」不易追查

所謂三角詐騙,通常是詐騙集團先利用人頭門號及他人遭外洩之個人資料,冒名申請第三方支付帳戶(例如一卡通)、遊戲帳戶(例如老子有錢)、遊戲點數帳號(例如My Card或GASH帳號)、虛擬銀行帳號(例如以支付寶配合境外代收款項之虛擬銀行帳號),再由詐騙集團一邊向遊戲幣商購買遊戲幣、向線上網購業者購買高價易轉賣之商品,再向被害人詐騙,使被害人將款項匯入不知情的遊戲幣商或線上網購業者帳戶中,而遊戲幣商或線上網購業者再將遊戲幣轉入詐騙集團之遊戲帳號中,或將商品發至詐騙集團指定的地點。

這些遊戲幣、高價商品則可以再拿來在不同的平台上轉賣,並利用第三方支付或虛擬銀行帳戶收款,而製造斷點使得追查不易。

另外,上面說到的這些第三方支付之帳戶、遊戲帳號、遊戲點數帳戶、虛擬銀行帳號等,也可以直接用來詐騙被害人,讓被害人匯款至第三方支付帳戶或虛擬銀行帳戶,或者讓被害人購買My Card、GASH等有價點數,再儲值至遊戲帳號或遊戲點數帳戶,其後一樣利用轉賣遊戲幣、利用點數購買商品再轉賣等方式,使得無法繼續追查。

人頭門號被冒用身分,多為外籍移工

以筆者過往承辦案件的經驗,過去的人頭門號和人頭帳戶之所有人,多會被認定是幫助詐欺、洗錢之行為人而接受處罰並負損害賠償之責。但近期筆者面對上開新型態案件之被告(多是遊戲幣商或被冒用身分者),都只能做不起訴處分,且無從追查其他犯罪行為人,等同是這些詐騙行為最後無人須負責,被害人白白受害。究其原因,是因為被冒用身分者本即是另一種受害者,而遊戲幣商只是單純交易遊戲幣,根本不知道款項係遭詐騙所匯入,因此這些人都只是詐騙集團利用來產生追查斷點之人,根本沒有詐騙行為或犯意。

這些新型態的詐騙,其關鍵點都是利用人頭門號註冊帳戶或帳號,看起來似乎可以追查人頭門號。然而,近期卻發現這些被利用來註冊帳號的人頭門號,多是屬於外籍移工名下,而一調閱門號申請書,都發現根本不是外籍移工本人簽名申請,所有資料都是由他人填寫,只有居留證、護照影本是真的。

考量到實務上,外籍移工因為不識中文,入台後所有手續都交由台灣的代辦業者處理,因此交出居留證、護照由他人代辦門號或其他手續乃是常態,不排除被不法代辦業者冒用名義申請門號,並交予詐騙集團使用,且所申請的都是預付卡,也不會有帳單寄到外籍移工的居留地址,因此對這些疑似不知情的外籍移工也只能做不起訴處分。

所以到最後,連人頭門號之所有人也無法究責,那人頭門號的實際申請人呢?很抱歉,外籍移工說不清楚是誰曾取走他的證件,而門號申請書竟然也未記載代辦人,所以根本無從追查。

電信業者與NCC須嚴格把關

由於我國現在的電信業者(包含電信門號系統商和加盟業者)對於門號申請極為寬鬆,即便電信門號系統商要求非本人親辦門號也必須留下代辦者之身份資料,然而因為電信門號系統商未進行稽查,等同只是無意義的具文,所以實際上任何人只要能拿到他人的雙證件,就能代他人申請門號。電信業者不僅從未需要對申請門號之客戶進行KYC,也不用管申請人名下申請十幾支門號的異常狀況,更常見未留存真實申請人、代辦人資料,甚至也不管有無代辦的委託書。

因此,我們在實務上常見的狀況是,一份外籍移工名下的預付卡門號申請書,其上沒有委託代辦的痕跡,但簽名卻與申請書上地址等中文字跡相同,明顯不是外籍移工親自申請,卻也無實際申請人可以追查,然後案件就到此為止,被害人被騙就只能自認倒楣。

過去,電信門號系統商曾試圖向地檢署及法院收取調通聯的費用,但遭到各界反對始罷休,其原因即在於,電信門號的泛濫,乃係助長電信詐騙的重要因素,電信業者利用公共頻道賺取公共財,本即有義務協助追查電信犯罪。

然而,經過這麼多年了,電信門號的申請不見有更嚴格之審核程序,讓人頭門號繼續泛濫成災,讓詐騙集團繼續利用人頭門號進行詐騙,讓全國人民繼續當詐騙集團的提款機,試問各大電信業者和主管機關NCC,要繼續對這樣的情形視而不見嗎?人頭帳戶的狀況已經有效下降,請問對人頭門號的泛濫有無具體改善作為?

其實最簡單的做法是,仿照銀行開戶的相關審核機制,例如要求門號只能親辦不得代辦、申請門號均必須拍照留存影像、限定門號之申請門號數、對於第二支以上門號必須實質查核其申請目的是否合法、電信門號系統商應該對旗下代辦業者、加盟業者、二類電信業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稽查,並以相當之解約或違約責任要求旗下業者遵守門號申請的審核責任、降低門號申請之獎金以避免辦門號換現金之情形,以上方法其實都不難做到。

如果NCC和電信業者繼續放任不管,任詐騙集團利用人頭門號肆虐,未來可能需面臨電信詐騙被害人對NCC和電信業者提國賠和集體訴訟,因為其放任不作為與被害人被害的結果,其間的因果關係已經愈來愈明確,NCC和電信業者責無旁貸。

原投書連結: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1063/45457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22會員
43內容數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阿洪(洪宗暉律師)在兩年多前,曾經寫下「提供帳戶、幫忙領款也是犯罪?」一文,提醒讀者們自己的帳戶自己保管最好,買賣或借用帳戶給他人的刑事法律責任風險太高,請大家務必謹慎。 但隨著時間經過,國內外詐騙集團不但沒有隨著政府成立「打詐辦公室」逐漸消失,反而越發猖獗,儼然有成為「詐騙國家隊」的態勢.....
Thumbnail
阿洪(洪宗暉律師)在兩年多前,曾經寫下「提供帳戶、幫忙領款也是犯罪?」一文,提醒讀者們自己的帳戶自己保管最好,買賣或借用帳戶給他人的刑事法律責任風險太高,請大家務必謹慎。 但隨著時間經過,國內外詐騙集團不但沒有隨著政府成立「打詐辦公室」逐漸消失,反而越發猖獗,儼然有成為「詐騙國家隊」的態勢.....
Thumbnail
詐騙集團相當狡猾,經常為了洗錢或規避責任,惡意欺騙無辜民眾交出帳簿、身分證、印章來作為供他人匯款之人頭帳戶,使受害者到了發現自己的銀行帳號變成警示帳戶甚至是收到傳票後才發現大事不妙。明明自己也算是詐騙被害人,卻因為人頭戶的緣故被列為被告的一方,心中一定相當著急又氣憤。
Thumbnail
詐騙集團相當狡猾,經常為了洗錢或規避責任,惡意欺騙無辜民眾交出帳簿、身分證、印章來作為供他人匯款之人頭帳戶,使受害者到了發現自己的銀行帳號變成警示帳戶甚至是收到傳票後才發現大事不妙。明明自己也算是詐騙被害人,卻因為人頭戶的緣故被列為被告的一方,心中一定相當著急又氣憤。
Thumbnail
您好,這是Bing。我會根據您提供的內容,嘗試寫一篇部落格文章。以下是我的草稿,您可以參考並修改: 近年來,詐騙集團不斷利用人頭戶來進行不法匯兌,造成許多民眾的財產損失和法律風險。人頭戶是指詐騙集團為了匯兌不法資金,以租賃、買賣或詐騙等各種方式蒐集取得他人金融帳戶,並誘導被害人匯款至不知情第三人帳戶
Thumbnail
您好,這是Bing。我會根據您提供的內容,嘗試寫一篇部落格文章。以下是我的草稿,您可以參考並修改: 近年來,詐騙集團不斷利用人頭戶來進行不法匯兌,造成許多民眾的財產損失和法律風險。人頭戶是指詐騙集團為了匯兌不法資金,以租賃、買賣或詐騙等各種方式蒐集取得他人金融帳戶,並誘導被害人匯款至不知情第三人帳戶
Thumbnail
雖然欺騙別人以詐取財物的歷史淵源流長,從人類群居進化到私有財產制興起就存在的,但是要談到變成大規模且組織化的詐騙集團,以數十萬數百萬民眾為對象,可以說是亂槍打鳥,也可以說是滴水不漏的以電話通訊方式來詐騙,始祖大概就是台灣了,近年甚至還行銷到亞洲各國,這恐怕是很不光彩的「台灣之光」了。 其實近二十年前
Thumbnail
雖然欺騙別人以詐取財物的歷史淵源流長,從人類群居進化到私有財產制興起就存在的,但是要談到變成大規模且組織化的詐騙集團,以數十萬數百萬民眾為對象,可以說是亂槍打鳥,也可以說是滴水不漏的以電話通訊方式來詐騙,始祖大概就是台灣了,近年甚至還行銷到亞洲各國,這恐怕是很不光彩的「台灣之光」了。 其實近二十年前
Thumbnail
  就在我準備要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接到一通來自未知的電話,我一接通,一個佯裝是某家咖啡品牌的小姐告知我我的儲值卡即將要儲值兩萬元,原因是因為系統錯誤,是否同意讓我繼續加值或是取消,我當時心情還算不錯,不過一聽到這個,覺得不太對勁,接著她告訴我,某家銀行的客服電話即將會打電話給我,要我提供客服電話給她
Thumbnail
  就在我準備要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接到一通來自未知的電話,我一接通,一個佯裝是某家咖啡品牌的小姐告知我我的儲值卡即將要儲值兩萬元,原因是因為系統錯誤,是否同意讓我繼續加值或是取消,我當時心情還算不錯,不過一聽到這個,覺得不太對勁,接著她告訴我,某家銀行的客服電話即將會打電話給我,要我提供客服電話給她
Thumbnail
你曾經被詐騙集團詐騙過嗎?他們其實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掌握了你的心理弱點。 從之前檢舉詐騙的經驗談談詐騙心理學,雖說今天檢舉的是技術非常低劣的詐騙集團,警方立即看得出來是詐騙,但是其中許多慣用手法在各類型的詐騙當中,都會換技巧使用,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
Thumbnail
你曾經被詐騙集團詐騙過嗎?他們其實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掌握了你的心理弱點。 從之前檢舉詐騙的經驗談談詐騙心理學,雖說今天檢舉的是技術非常低劣的詐騙集團,警方立即看得出來是詐騙,但是其中許多慣用手法在各類型的詐騙當中,都會換技巧使用,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
Thumbnail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各產業的營收下降許多,但企業主仍須支付勞工每月的薪資,所以企業大多將員工資遣掉。所以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一般的工作並不好找。而每當社會產生變動,必然就是犯罪者動歪腦筋的時刻了,在這個時候,犯罪者會利用人們的需求心理,引誘人們上鉤。例如在疫情期間,詐騙集團以工作不好找或工作內容
Thumbnail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各產業的營收下降許多,但企業主仍須支付勞工每月的薪資,所以企業大多將員工資遣掉。所以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一般的工作並不好找。而每當社會產生變動,必然就是犯罪者動歪腦筋的時刻了,在這個時候,犯罪者會利用人們的需求心理,引誘人們上鉤。例如在疫情期間,詐騙集團以工作不好找或工作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