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無限可能第一階段_12天環台探訪(東區南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花蓮花天久地一人一故事劇團】(2009.02.28)適逢劇團聚會的日子,她們相約在一個夥伴家,一人帶一道菜。場面非常的溫馨及輕鬆,像是在家裡野餐一樣。這裡散發著花蓮的熱情,團長及團員義不容辭的答應幫忙,目前暫定五月份到院演出,劇團夥伴美美、燕宏、麗雲有意願一起帶課程,一個月一次或兩次。
從西岸到東岸,把劇場帶進醫院。
【花蓮玉里榮民醫院】(2009.03.02)因為花蓮地區的醫院都沒有回覆,但已有劇團願意投入,我就直接登門拜訪啦!碰運氣、看緣分。
開車進到玉里鎮,感受到輕鬆愉快的氣氛,充滿青草的味道,還有那藍透了的天,步調是慢的。
沒有事先電話聯絡就來,一到院區,不知道得從哪切入?心裡想著「怎麼都找不到職能治療科呢?」我從離停車位置最近的日間病房社工科開始找起,結果社工科的主管不在;我走向一打開門就四目相對的夥伴,遞上名片,對方說明若要連結社區的資源得先發文;由於我沒有代表什麼機構或醫院,我想找到職能治療科的主管,直接詢問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就這樣找到了位在復健園區裡的復健中心。原來榮輔體系下只有復健科的單位類別,並沒有精神科職能治療呢!所以這裡的夥伴根本沒有收到我當初寄出的文宣。
走到二樓,一樣跟第一個四目相對的夥伴”搭訕”,我直接問主任在不在。「主任人在外面,要等一下歐。」在等待的過程中,感受到這開放的辦公室-因為從窗戶看出去就是好山好水,不急不徐的步調,沒有緊繃、沒有壓力,很舒服的Fu。
見到俐文主任的第一印象,好熱情的人哪!超有活力的肢體動作以及充滿好奇的眼神,對於執行計畫充滿興趣,當我們討論到一半時,其他治療師回到辦公室,俐文吆喝著大夥一起來聽,很freestyle的感覺~我喜歡!
就這樣,原本是一雙好奇的大眼睛,變成了七八雙,因為光是工作人員就有很多人有興趣,很有可能進行純工作人員的Playback劇場訓練,再由工作人員運用劇場形式服務個案,或是合併工作人員與個案,一同接受肢體訓練。場地部分則會使用戶外的空間,如果能在戶外的藍天白雲下做肢體訓練,應該很過癮吧!此外也有機會跟東華大學的skywalker合作,來一場體驗,感受一下高低空的魅力以及引導的藝術。
由於很投緣,談的投契,我們還續攤到了鎮上的洋蔥咖哩。原來俐文還比我小兩歲,科室裡的年齡層從69年次到75年次,相當年輕!較深入的了解目前玉里榮院的處遇模式,深深感受到這裡真的非常社區化,擁有健康的互動模式。鎮民跟院民是互惠的關係,院民算是很大的消費族群,加上在社區工作、工作訓練的人口蠻多的,鎮民對於個案的接受度非常之高,甚至有的第二代的企業主是跟著個案一塊長大的!一周唯一一天的夜生活-有夜市的那一晚,所有人都會去逛,常常工作人員跟所謂的個案一塊吃肉圓、一同購物,非治療的情境歐!我很喜歡這裡,非常期待之後的合作!
玉里醫院當時的院長是之前嘉南療養院的院長(我是前嘉南療養院員工)。於是,我來了,來拜訪拜訪。
【花蓮-玉里醫院】(2009.03.02)走進玉里醫院,跟玉榮的風格很不同,行政院衛生署底下的醫院果然都有一定的風格及氣息,大廳有著畫作及個案作品的展示空間,也有著張大海報介紹著這些展覽品。我沒繼續往職能治療科走,因為我本身的資源不太夠用(若再與玉里醫院合作,我直接住下來比較快)我直接走向二樓的院長室,打算直接拜訪。不巧,院長主持研究會議去了,熱情的秘書留下我的名片,說會在看見院長的第一時間聯絡我。來找院長,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合作而來,純粹想分享我正在實踐的夢想。醫院離東華大學不遠,搞不好不用從表達性藝術方面切入,而是從體驗冒險開始,由院長帶動全院來一趟高低空繩索體驗,應該很酷歐!真正拜訪後,分享著近況,或許會有機會,在未來。
【花蓮-東華大學skywalker】(2009.03.03)這個實踐計畫不只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是要先找醫療機構還是社區組織?)更像是要在同一個區域找到公雞跟母雞而且兩隻雞還願意一塊生小雞!由於熱情的玉榮夥伴對於體驗高低空繩索有著興趣,於是興起尋找東華Skywalker合作的念頭,先和團隊經理書瑋討論,發現戶外體驗場是由學校管理,需要跟學校負責的人員溝通,在3/3和嘉珍見了面,遇見這位很陽光的體育老師,接收到不同的觀點,包括若是要設計一整天的課程,先由我帶入體驗教育的概念以及運用平面遊戲,下午可加入低空的元素,就可由skywalker裡的成員負責帶領,以此減少成本。非常感謝嘉珍的協助以及寶貴的意見,超開心終於有冒險體驗的元素加入!
【桃園-桃園療養院】(2009.03.04)這一天從花蓮開車到桃園,歷時五小時,前往桃園療養院討論。和負責日間病房業務的玉珍夥伴討論,想先透過一次體驗性質的課程,讓有興趣的臨床工作人員了解,進而發展日間病房個案能參與的社區劇場的訓練模式。由於工作人員的時間難喬定、淑雅的時間也未訂,是否能有個第一次的體驗還得施點力...。
【斗六信安醫院】(2009.03.04~03.10)桃園行程結束後,北上台北和夥伴討教做紀錄及呈現的建議。晚上九點多從台北出發南下,原本預計先回台中,臨時在高速公路上決定直接回斗六。回到久違了的信安,工作。我會在三月份的院務會議中提出自己即將執行計畫,固定星期一跟星期五不在醫院,會邀請藝術治療師及書法玩家到醫院帶領創作團體。
【斗六的台大雲林分院】(2009.03.11)再度出發前往台大雲林分院。先從主大樓找找找,找到復健大樓旁的精神醫療大樓,繼續找,找到位在四樓日間病房裡的職能治療辦公室。我和六位職能治療人員及三位實習學生一同討論,簡單介紹計畫目前執行狀況、可能合作方式。在互動過程中,有許多精采的問題刺激我思考,包括被問到「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也被問到我家很有錢嗎?真的不用給講師費?「因為這是對的事,我就做了。」裡頭提到很多假設性的問題,例如成員忽然抓狂、不配合團體,我會如何處理;基本上團體內發生的事情,會在團體內處理好,而不會直接讓成員離開。討論過程中,感受到帶著疑惑的眼神、充滿熱情的大眼睛、不斷思考著的腦袋,以及好像被當作外星人看待。很開心現在的自己不用以利益為考量,而能自發性的做對的事。
【台南文賢油漆工程行】(2009.03.11)下午前往台南,發現藏身在眾多公寓中的小天地,何其幸運的與之相遇。
一踏進展場就感受到神奇的氛圍,倒還辨識不出這裡的獨特,與週遭的存在如此的不搭嘎卻又契合。
在展場鬼鬼祟祟三五分鐘,終於出聲。原來與我接洽的煌迪不在這裡,他在後面的樓上?太奇特的建築,充滿藝術跟叛逆感。煌迪,是個硬骨頭的人,說硬骨頭還不夠,還得加個反字。彷彿幾秒之內就打破了尷尬的初次見面。我們做的事情的本質很像,對於體制內與外的突破與反抗,太多想法的契合,煌迪是歷練過的人,在權力與框架中拆解又重組,那一派的豪邁與不失天真的特質,非常吸引人!我們聊了超級多,從他的眼光看著學術界、藝文界,好真實的看待,很實在的感慨,不知道有了多少共鳴及共識,但我們都知道,在這獨特的空間及這樣的大環境中,會一起發生一些事。今年在醞釀,明天有檔期。太酷了!接著看了三十分鐘的紀錄片,紀錄油漆行的變身歷史,看著被敲破的牆、被砌起的骨架,看著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過程,好像親身體驗!腦海中不禁浮現”真實”敲碎了醫院的某一處角落,打造出獨特的通道。之後實際步上屋頂的空間,就這樣站在屋頂上聊天,太酷太酷太酷了!煌迪說,沒想到竟然還有我這樣的生物存在著,提醒著,別不小心地被吞沒了,被主流價值消費了。還說,別像放煙火一般,秀一下就沒了,資源就蹦光光了。
(2021.11.26)感謝那一年的許多相遇,讓我認識許多人、見識許多觀點、開啟許多通道;有好多好多可能性,好多好多精彩與美好,等著發生、發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0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聚會(TPG)工作坊_帶領者:馨之;拍照:瑤 用椅子分散在空間周圍,並蓋上布,地上分散卡片 今天的工作是與自己一起,無關對錯好壞 夥伴們在空間中遊走,隨著音樂(輕慢)看看地上的卡片,找一張有感覺的卡片圍一圓坐下,先介紹自己,在說明為什麼選擇這張卡片?從圖片中看到什麼?
當年的山中女孩~2007年8月 2006年8月帶完28天共生營,短暫地放下治療師的角色,當我再次回到醫院工作時,我的條件是能夠不定期的外出受訓,短則三、四天,長則一個月,感謝當時院長給予機會,讓我能夠兼顧醫院工作以及完成許多訓練。回到醫療體系工作不到三個月,就請了15天的假,到山中受訓! 回來了,從
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每天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這是《原子習慣》封面的文字,我在製作簡報時,心想著,一年好長,不如來個30天!於是透過我常用的小小人兒,來展現!每天放大1%,一開始肉眼看不出改變,放大30次,則有顯著的差異! 30天就有明顯的差距! 培養習慣也是這樣
阿馨帶領課程_第二個默契-Good Choice是對自己Say yes ! 我常運用肢體接觸的暖身活動,建立學員的團隊凝聚與安全感,我習慣分成四個階段,從觸碰自己、同部位觸碰、多部位觸碰、終極考驗人搶人;完整歷程通常需要三十分鐘。但也常視課程需求以及學員狀態而調整,有時會直接進入終極考驗! 體驗過程
我發現,要能作出回應自己身心需求的決定,真的不容易!通常這決定涉及拒絕、調整、改變原本的計畫跟邀約;在掙扎、矛盾、猶豫時,腦袋中會有許多思維選邊站,身體的感覺與內在感受也在來回衝撞,當做出一個符合身心需要的決定時,會鬆一口氣,身體瞬間放鬆。 因為,放下一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堅持,肩膀不用再緊繃著、ㄍㄧ
用一張A4紙,呈現自己的樣貌 創作內容:使用簡單的A4白紙,讓成員或折或揉或撕或捏等等。 互動分享:將塑造過的『自己』(紙)呈現,與團體中的成員打招呼(全程禁聲,可使用非語言的方式,如眼神,確定每個成員看見自己);可以跟這個「紙的自己」對話。 口語分享:分享跟大家打招呼的感覺。會感到「尷尬」、「擔心
2010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聚會(TPG)工作坊_帶領者:馨之;拍照:瑤 用椅子分散在空間周圍,並蓋上布,地上分散卡片 今天的工作是與自己一起,無關對錯好壞 夥伴們在空間中遊走,隨著音樂(輕慢)看看地上的卡片,找一張有感覺的卡片圍一圓坐下,先介紹自己,在說明為什麼選擇這張卡片?從圖片中看到什麼?
當年的山中女孩~2007年8月 2006年8月帶完28天共生營,短暫地放下治療師的角色,當我再次回到醫院工作時,我的條件是能夠不定期的外出受訓,短則三、四天,長則一個月,感謝當時院長給予機會,讓我能夠兼顧醫院工作以及完成許多訓練。回到醫療體系工作不到三個月,就請了15天的假,到山中受訓! 回來了,從
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每天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這是《原子習慣》封面的文字,我在製作簡報時,心想著,一年好長,不如來個30天!於是透過我常用的小小人兒,來展現!每天放大1%,一開始肉眼看不出改變,放大30次,則有顯著的差異! 30天就有明顯的差距! 培養習慣也是這樣
阿馨帶領課程_第二個默契-Good Choice是對自己Say yes ! 我常運用肢體接觸的暖身活動,建立學員的團隊凝聚與安全感,我習慣分成四個階段,從觸碰自己、同部位觸碰、多部位觸碰、終極考驗人搶人;完整歷程通常需要三十分鐘。但也常視課程需求以及學員狀態而調整,有時會直接進入終極考驗! 體驗過程
我發現,要能作出回應自己身心需求的決定,真的不容易!通常這決定涉及拒絕、調整、改變原本的計畫跟邀約;在掙扎、矛盾、猶豫時,腦袋中會有許多思維選邊站,身體的感覺與內在感受也在來回衝撞,當做出一個符合身心需要的決定時,會鬆一口氣,身體瞬間放鬆。 因為,放下一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堅持,肩膀不用再緊繃著、ㄍㄧ
用一張A4紙,呈現自己的樣貌 創作內容:使用簡單的A4白紙,讓成員或折或揉或撕或捏等等。 互動分享:將塑造過的『自己』(紙)呈現,與團體中的成員打招呼(全程禁聲,可使用非語言的方式,如眼神,確定每個成員看見自己);可以跟這個「紙的自己」對話。 口語分享:分享跟大家打招呼的感覺。會感到「尷尬」、「擔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真實故事,請小心服用.. 新訓完成後,被分發到花蓮北埔營區,在那裏到底發生了什麼靈異的故事呢?
Thumbnail
在屏東那間診所的日子,要說平淡輕鬆,自然有;要說奇妙玄靈,當然也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整間診所只有我跟老闆(醫生)是男生,其它的護士都是女生 而老闆是個大聯盟球迷,每當早上調劑室頭頂在撥放大聯盟賽事時,他總會從醫師診間跑出來藥局,然後跟我聊一大堆大聯盟球經XD 我棒球技巧還算普通、但說到對於職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Thumbnail
他鄉遇故事 我在嘉義讀大學時,生性內向的我跟著老師跑了幾次田調後,開始有了四處探訪的興趣,聽了許多有趣的在地小故事。而其中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並引領我找到這所秘密基地。 這個故事關於一位嘉義的醫生,他長於醫生世家,不過與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他生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將心力用在升遷
Thumbnail
塵外會館座落於新竹橫山鄉山區的世外桃源,創辦人吳麗雪 Sherry,原本是在繁忙加護病房協助生命過渡的護理師,在因緣巧合之下,因為SARS,牽起了和台灣新竹山區的緣分,從急診室的生命旅程到山林心靈的修復,換個場景,生命得以以不同方式延續。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由續修花蓮縣志見到一些戲院,因此找找相關資訊。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這天午後去了石牌榮總,對我來說這是個傷心地,家母家父都在這裡看病在這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為什麼這裡看起來每天還是有這麼多生老病死,來大醫院走走就會讓人要想到人為什麼來世上走這麼一遭。 返程就繞去陽明交大校園散心也探訪好久不見的芙蓉花,途中經過山腳下的社區,安靜美麗的社區,有很多大院子種了美麗的花。
Thumbnail
真實故事,請小心服用.. 新訓完成後,被分發到花蓮北埔營區,在那裏到底發生了什麼靈異的故事呢?
Thumbnail
在屏東那間診所的日子,要說平淡輕鬆,自然有;要說奇妙玄靈,當然也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整間診所只有我跟老闆(醫生)是男生,其它的護士都是女生 而老闆是個大聯盟球迷,每當早上調劑室頭頂在撥放大聯盟賽事時,他總會從醫師診間跑出來藥局,然後跟我聊一大堆大聯盟球經XD 我棒球技巧還算普通、但說到對於職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Thumbnail
他鄉遇故事 我在嘉義讀大學時,生性內向的我跟著老師跑了幾次田調後,開始有了四處探訪的興趣,聽了許多有趣的在地小故事。而其中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並引領我找到這所秘密基地。 這個故事關於一位嘉義的醫生,他長於醫生世家,不過與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他生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將心力用在升遷
Thumbnail
塵外會館座落於新竹橫山鄉山區的世外桃源,創辦人吳麗雪 Sherry,原本是在繁忙加護病房協助生命過渡的護理師,在因緣巧合之下,因為SARS,牽起了和台灣新竹山區的緣分,從急診室的生命旅程到山林心靈的修復,換個場景,生命得以以不同方式延續。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由續修花蓮縣志見到一些戲院,因此找找相關資訊。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這天午後去了石牌榮總,對我來說這是個傷心地,家母家父都在這裡看病在這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為什麼這裡看起來每天還是有這麼多生老病死,來大醫院走走就會讓人要想到人為什麼來世上走這麼一遭。 返程就繞去陽明交大校園散心也探訪好久不見的芙蓉花,途中經過山腳下的社區,安靜美麗的社區,有很多大院子種了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