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出外旅遊、體驗美食、看國慶煙火,都可以看到許多人拿出手機一直拍,拍完馬上上傳IG,或寫幾行字放上臉書。多數人這麼做的用意,是想要讓美好的感覺與記憶可以保留久一點。很可惜的是,這往往會讓我們對細節更記不起來。
十幾年前,在智慧型手機剛萌芽時,心理學家就已經注意到,用電子設備紀錄與分享照片,反而會讓我們對照片發生的人時地的細節更記不清楚。這問題出在人腦實際上無法多工(multi-tasking),多做一件事情,就可能影響對另一件事情的專注與溶入。
是的,拍照是一份工,想著等一下如何po上網、怎麼佈局、用字,都要消耗大腦能量。這會影響我們對眼前事物的專注與記憶。
另一個觀點是:我們常會把這些工具當成協助記憶的手段,把資訊卸載在電子設備裡,然後就開始遺忘。就有研究說,拿著相機在博物館裡到處拍的人,能記起的館藏與相關資訊反倒比較少。也有研究說,帶著筆電上課的學生成績反而比較差。
這些對心理學家來說差不多是共識了,也陸續有人針對社群網站做研究。這裡就以二〇一八年的一篇論文的研究二與研究三為例。
研究選取的場景是史丹佛大學裡的史丹佛紀念教堂。在研究二裡有132位受測者,他們會按照同一本史丹佛大學製作的旅遊手冊的說明來參觀。受測者隨機分派為三組:(1)完全沒使用電子設備 (2)只有拍攝照片、之後不上傳社群網站 (3)拍照後預備上傳臉書。
7-14天後,受測者要做一項10道題目的記憶測驗,回溯這次旅遊的細節。結果,完全沒用相機的人,記得的細節明顯多於有用相機的人。至於之後有沒有要上傳臉書,對記憶力沒有顯著影響。
研究三有238位受測者,最後完成試驗的有220人。這時是兩人一組,接近九成的受測者跟配對的人並不認識,如果把認識的小組扣除並不影響研究結果。這些小組隨機三種旅遊模式:(1) 兩個人都沒使用相機。(2) 一個人有拍照,另一個人沒有使用相機。 (3) 一個人有拍照並準備上傳臉書,另一個人沒有使用相機。附帶說明的是,在研究二與研究三,所有人都沒有使用自己的手機,也不能上網做研究流程之外的動作。
如同研究二做了記憶測驗後,這次則是:要分享上臉書的人,對細節的回憶特別差。沒使用相機、或只拍照沒有要分享的人,記得的細節都差不多。
這論文告訴我們,在一人獨自旅行時,拿相機拍照有可能會影響對細節的記憶。兩人同遊時,負責拍照分享的人可能會遺忘得比較多。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物組合,或許對於旅遊的回憶會有各種不同影響。可確認的是,當我們刻意想要保留某個記憶時,這個「刻意」與同時進行的動作,反而會影響我們對身邊事物的體驗。
還好,臉書會在上傳照片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提醒我們曾經拍過這些照片,讓我們又猛然想起,對呀,原來我曾經跟誰到過這個地方呢。
本文引用文獻
Media usage diminishes memory for exper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