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會死守小信小節嗎?
粵曲《山伯臨終》有這樣一句:尾生抱柱甘同命。話說古時有個很講信用的青年叫尾生,相約女友在橋下。為了守信,就一直在橋下等候。洪水暴發,淹至上身,抱柱不離,直至淹死。
像尾生這樣死守信用的人,恐怕當今世上已經絕跡了。
春秋時代,「尊王攘夷」、「挾天子而令諸侯」的齊桓公,輔佐他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就是名相管仲。管仲原先是扶持公子糾而與小白(後為齊桓公)爭先繼位,且箭射小白,以為勝券在握。誰知小白大難不死,並捷足先登,而成為齊桓公。其後,齊桓公為稱霸天下,甘願禮賢下士,拜管仲為相。
關於對管仲的歷史評價,孔子卻不因小節而高度評賞,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又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披髮左衽」,是夷狄的習俗,意指被夷狄征服。就是說,如果不是管仲外攘夷狄,恐怕就會淪為夷狄的文化了。
所以,孔子認為「貞」——公義的最終原則,必須精誠堅定;但,「諒」——小信小節,就要權通達變,不必拘泥固執。(待續)
【原文】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衛靈公36】
(註)貞:堅守正道公義。
諒:固執小信小節。
【語譯】
孔子說:「君子只堅守正道公義,而不拘泥於小信小節。」
2021-11-15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