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的行誼態度是相當鮮明的,他的舉止莊重自持,不像「鄉愿」那樣八面玲瓏,不問曲直,隨意委曲正義而去和應別人。
君子雖然多為別人着想(即上章所講的「周」),甚至會為大局着想;但愛人以德而不姑息,對於不義的事,一定會莊容正色,不苟且、不認同、不含糊,這叫做「矜」,這也就是人格的獨立尊嚴。
但,君子不會為了哪些私利、着數、甚至是升遷而去與人爭鬥,因為這些都是外求的,都要看人面色的,都不是君子人生的重點目標。
君子的態度立場雖然比較莊重,對事會嚴肅處理,但會盡量公正;而對人則會諒解、尊重,故與人相處則平易近人,既能合群而又不搞小圈子,更不會像小人那樣不問是非,黨同伐異,甚至故意找別人的小毛病而就地正法。
這則論語,孔子並沒有刻畫小人的行誼態度,也許孔子當時只在提點學生往君子方面走,故而不提小人也吧。但,以邏輯推理,下一句自然是:「小人爭而不矜,黨而不群」。
小人爭,這是必然的,因為哪些私利、着數、升遷…通通都關乎面子,焉能不爭?
至於不矜,小人為了爬升,對着上司自然會投其所好,迎合奉承,自然就沒有人格的獨立尊嚴可言了。
為什麼小人會搞小圈子呢?道理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互相聲援,互相憑藉,互相利用,以填補內心的虛怯。
小人雖然會臭味相投,物以類聚,但不會合群,因為彼此都是互相利用而不會坦誠相交的。至於身分地位比他低下的,他更不會與之往來。為什麼?沒啥着數。(待續)
【原文】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22】
(註)矜,這裡指莊重自持。
【語譯】
孔子說:「君子舉止莊重,與人無爭;合群而又不結黨營私。」
2021-11-11共勉
另話:「矜貴」一詞,港臺兩地都習以為常,沒問題;惟在大陸,則只有「金貴」而沒「矜貴」。以孔子的思路,大陸就是「金而不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