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世道人心,看透了!(25)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的行誼態度是相當鮮明的,他的舉止莊重自持,不像「鄉愿」那樣八面玲瓏,不問曲直,隨意委曲正義而去和應別人。
君子雖然多為別人着想(即上章所講的「周」),甚至會為大局着想;但愛人以德而不姑息,對於不義的事,一定會莊容正色,不苟且、不認同、不含糊,這叫做「矜」,這也就是人格的獨立尊嚴。
但,君子不會為了哪些私利、着數、甚至是升遷而去與人爭鬥,因為這些都是外求的,都要看人面色的,都不是君子人生的重點目標。
君子的態度立場雖然比較莊重,對事會嚴肅處理,但會盡量公正;而對人則會諒解、尊重,故與人相處則平易近人,既能合群而又不搞小圈子,更不會像小人那樣不問是非,黨同伐異,甚至故意找別人的小毛病而就地正法。
這則論語,孔子並沒有刻畫小人的行誼態度,也許孔子當時只在提點學生往君子方面走,故而不提小人也吧。但,以邏輯推理,下一句自然是:「小人爭而不矜,黨而不群」。
小人爭,這是必然的,因為哪些私利、着數、升遷…通通都關乎面子,焉能不爭?
至於不矜,小人為了爬升,對着上司自然會投其所好,迎合奉承,自然就沒有人格的獨立尊嚴可言了。
為什麼小人會搞小圈子呢?道理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互相聲援,互相憑藉,互相利用,以填補內心的虛怯。
小人雖然會臭味相投,物以類聚,但不會合群,因為彼此都是互相利用而不會坦誠相交的。至於身分地位比他低下的,他更不會與之往來。為什麼?沒啥着數。(待續)
【原文】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22】
(註)矜,這裡指莊重自持。
【語譯】
孔子說:「君子舉止莊重,與人無爭;合群而又不結黨營私。」
2021-11-11共勉
另話:「矜貴」一詞,港臺兩地都習以為常,沒問題;惟在大陸,則只有「金貴」而沒「矜貴」。以孔子的思路,大陸就是「金而不矜」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7會員
    796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一分感受,就多一分諒解; 多一分諒解,就多一分尊重。
    做人必須要像個人 做官就不能像個官
    君子與小人都有所求
    人有德性的自由,你會放棄嗎?
    多一分感受,就多一分諒解; 多一分諒解,就多一分尊重。
    做人必須要像個人 做官就不能像個官
    君子與小人都有所求
    人有德性的自由,你會放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乃遊魂卦。兌上巽下如棺材象埋地。 孔子已知自己大限將於二十多年後來至。 再學易幾年將能延壽避凶。乃嘆。加快傳學。 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研易太晚。
    Thumbnail
    『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太有名,太響亮了!在中國幾近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代以來,孫中山對『天下為公』 的傳播與深入人心貢獻最大,獨步天下。孫中山將儒家描述的『天下為公』 的大同社會與他宣揚的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聯繫起來,認為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制度在古代中國早以有之。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下課,小朋友來問:「老師,你剛說那個佛教……」 我盯著他,沒有回答。 小朋友又說:「老師,這個佛教……」 我盯著他,還是沒有回答。 於是小朋友嚇壞了,退後好幾步,背部都貼到黑板上了,一動也不敢動。 沉默了一段時間。 於是我歎息了:「跟你講佛法,你真的可以聽懂嗎?」 小朋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到底要怎麼一言以蔽之呢?所謂的「仁」,對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發呢? 《論語》的「仁」字怎麼解? 說到論語複習,第一個會談到的主題就是論語裡面所提到的「仁」。在這裡收集了一些以「子曰」為開頭的「仁」,讀完這些孔子說的話之後,也會發現到其實「仁」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平凡的金融業白領先生,過著普通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小日子,在一次與上司應酬後,酩酊大醉的白領經歷了……    惺忪地醒來,大街上的燈紅酒綠不經意地射在還是睡眼的白領身上,他揉了揉眼,嘀咕:「林森北怎麼有如此典雅的酒樓」。不遠處傳來一聲:「包子、包子,剛出籠新鮮的包子,哎,客官要葷的還是素的」,這獨特濃
    Thumbnail
    孔子說:「能知道事物變化道理的人,也能知道意識或神智作用的來龍去脈嗎?」(P.S. 此處孔子似乎點出了探討變化之道的《易經》之內容和「意識」或「神智」的作用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當時可能沒有人朝這方面去思考,所以他在這篇文章最後順便提出這個大哉問。)......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孔子五十學易。曰:加我數年以學易則無大過矣。 大過。澤風大過卦乃遊魂卦。兌上巽下如棺材象埋地。 孔子已知自己大限將於二十多年後來至。 再學易幾年將能延壽避凶。乃嘆。加快傳學。 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研易太晚。
    Thumbnail
    『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太有名,太響亮了!在中國幾近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代以來,孫中山對『天下為公』 的傳播與深入人心貢獻最大,獨步天下。孫中山將儒家描述的『天下為公』 的大同社會與他宣揚的共和思想和三民主義聯繫起來,認為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制度在古代中國早以有之。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下課,小朋友來問:「老師,你剛說那個佛教……」 我盯著他,沒有回答。 小朋友又說:「老師,這個佛教……」 我盯著他,還是沒有回答。 於是小朋友嚇壞了,退後好幾步,背部都貼到黑板上了,一動也不敢動。 沉默了一段時間。 於是我歎息了:「跟你講佛法,你真的可以聽懂嗎?」 小朋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到底要怎麼一言以蔽之呢?所謂的「仁」,對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發呢? 《論語》的「仁」字怎麼解? 說到論語複習,第一個會談到的主題就是論語裡面所提到的「仁」。在這裡收集了一些以「子曰」為開頭的「仁」,讀完這些孔子說的話之後,也會發現到其實「仁」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平凡的金融業白領先生,過著普通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小日子,在一次與上司應酬後,酩酊大醉的白領經歷了……    惺忪地醒來,大街上的燈紅酒綠不經意地射在還是睡眼的白領身上,他揉了揉眼,嘀咕:「林森北怎麼有如此典雅的酒樓」。不遠處傳來一聲:「包子、包子,剛出籠新鮮的包子,哎,客官要葷的還是素的」,這獨特濃
    Thumbnail
    孔子說:「能知道事物變化道理的人,也能知道意識或神智作用的來龍去脈嗎?」(P.S. 此處孔子似乎點出了探討變化之道的《易經》之內容和「意識」或「神智」的作用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當時可能沒有人朝這方面去思考,所以他在這篇文章最後順便提出這個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