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❺步驟】被打罵,讓人被迫認同他人秩序;透過重拾內在真實感受,與自己整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預約了〔療癒〕;因為她和先生在對於兒子的教養上,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這位媽媽,想要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這陣子疫情趨緩,於是安排了全家出遊;但兒子卻數度不受控制,讓向來將教養大權交給她的先生,終於忍無可忍地出口、出手管教兒子。但是,兒子卻因為爸爸的管教而變得「乖巧」,這讓她在先生面前變得站不住腳⋯⋯有股要再走回傳統教養的趨勢。

媽媽:為什麼會這樣?(無奈)我用溝通的方式來尋求兒子的合作,但⋯⋯爸爸的方式似乎更管用?
療癒師:在整個過程中,最讓妳感到困惑的是什麼?
媽媽:兒子,其實是可以很乖的,但為什麼後來會失控那麼多次?老公,平常也很溫和,但對兒子的無理取鬧,就失控了!
療癒師:妳提到「失控」很多次呢!這給妳的感覺是什麼⋯⋯會讓妳嚇到?不知所措?還是會生氣?想保護兒子?
媽媽:會想保護兒子啊!我看他的眼神,也是在求助,畢竟爸爸很少這樣對他(哽咽
療癒師:那妳有保護他嗎?
媽媽:我最難過的就是~我沒有保護他!我呆呆地站在旁邊看⋯⋯(紅了眼眶
療癒師:妳是嚇到了?還是在想什麼?
媽媽:我說不出來⋯⋯(左手捂著嘴巴,右手拚命揮手;紅了的眼眶被淚水充滿
療癒師:對妳來說,是恐怖的想法,是嗎?如果是的話,在這裡很安全,妳可以說。
媽媽:嗚⋯⋯ ⋯⋯(猶豫了很久
療癒師:慢慢來⋯⋯(靜靜等待
媽媽:⋯⋯(深吸一口氣)我一直想著~誰叫你要不乖,被爸爸打了吧!是你活該!(掩面流淚)
療癒師:瞭解。(靜靜陪伴她的淚流

👆 步驟❶當前事件&反射性情緒/🧠 觸動情緒中心:杏仁核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與大腦裡的海馬迴合作

療癒師:小時候,有被打罵過吧?
媽媽:當然有啊!(仍有點哽咽
這位媽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各相差三歲。在弟弟三、四歲時,家裡附近、他們常去玩的空地,因為要蓋新房子而圍起了柵欄;但懵懂無知的三個小孩,還是一如往常地跑進去玩耍。
空地上原本的平坦,因為挖土機而有了大水坑和小土堆,也讓他們三人的玩興來到新高點⋯⋯也延誤了回家吃飯的時間。天色漸暗,姐姐聽到遠處傳來母親的呼喊,直接機警地繞道跑回家,留下專注於堆小土堆的她和弟弟。
直到母親懷著遍尋不著的焦急心情,終於撇進柵欄縫裡。
被母親趕回家的她和弟弟,一進門就跪在父親的棍棒下,嚎啕大哭、四處躲竄的弟弟,逃過一劫;而不敢輕舉妄動的她,就扎扎實實地挨了一頓打。眼角餘光,她看到母親束手無策的眼淚⋯⋯而她,只能乖乖地期待、等待,希望父親在一陣又一陣的打罵後,可以消氣。
療癒師:那時的妳,才六歲,玩到忘記時間,還蠻正常的吧!(倒吸一口氣
媽媽:他們不會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我都不知道他們會擔心;並且,把弟弟也帶壞了!
療癒師:這樣啊⋯⋯
媽媽:而且,在那之後,我就變成時間管理大師,對時間很敏感,從來不會遲到⋯⋯這樣難道不是說明了~「父親的管教是有用」的嗎?
療癒師:很會管理時間,當然很棒啊!但是⋯⋯對於和別人約定的時間,妳會感到緊繃,害怕對方會生氣?還是輕鬆有彈性的呢?
媽媽:說實話⋯⋯是很害怕的!
療癒師:這樣的話⋯⋯我們先把「父親的管教是有用的」放下,把給父親和母親的認同,拿回來給自己,不要管他們願不願意聽、理解⋯⋯妳先問自己,當時的自己在想什麼?
媽媽:我就只是很專注地在玩!我記得⋯⋯我想要做一座森林,森林中間有河,這樣彎彎地流過去(神彩奕奕,眼神發光
療癒師:當時,快要做好了嗎?
媽媽:森林,已經做好了!我和弟弟在做動物,代表父親、母親、姐姐、我和弟弟!
療癒師:哇⋯⋯感覺很棒呢!
媽媽:母親來的時候,我其實很開心!因為我就正在捏母親⋯⋯但她卻在柵欄外面叫我和弟弟。我叫她進來看,但她不僅不願意,還開始罵我⋯⋯

療癒師:很難過吧?
媽媽:嗯嗯⋯⋯(低下頭,眼淚也滑落)而且,父親在打我的時候,母親什麼話也沒說,只有在旁邊默默地哭⋯⋯

療癒師:所以,妳覺得~母親散發出「妳被打/罵是活該」的氛圍?

媽媽:對!!!(掩面爆哭
。。靜待她的眼淚流過。。
媽媽:我從來不知道⋯⋯(哽咽)原來⋯⋯我那麼難過⋯⋯
療癒師:難過什麼呢?例如,被打是要被摧毀的感覺;或是,不被保護是不被珍惜?
媽媽:⋯⋯ ⋯⋯(思考)是「我理所當然應該被這樣對待」的感覺,是「我和他(們)不是一家人」的感覺。
療癒師:是被排斥的感覺!那真的會讓人很難受⋯⋯
媽媽:是啊!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療癒師:所以,當兒子被先生管教時,妳竟然和母親一樣當個旁觀者⋯⋯
媽媽:就是因為知道兒子會有多難過,但我卻還是做了一樣的事情,我真的無法原諒自己⋯⋯(懊惱
療癒師:當時,兒子做了什麼呢?
媽媽:他想要繼續玩彩繪⋯⋯但訂好的餐廳,時間已經快到了!
療癒師:哇!相似性也太高了吧!
媽媽:真的!現在仔細想想,真的幾乎一模一樣!
療癒師:這是一個很棒的練習機會!兒子,就像小時候的妳,如果是孩子還想繼續玩,身為媽媽的妳,會怎麼辦?
媽媽:我會想讓他繼續玩!餐廳,看能不能延後⋯⋯或是改天再去吃!(釋然的微笑
療癒師:很棒喔!是有彈性的,對嗎?
媽媽:對啊!(深深喘了一口氣+笑著點點頭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

這位媽媽在結束〔療癒〕前,向療癒師表達「之後如果還有類似的情景,會想將『讓孩子繼續玩;出來玩,玩得盡興很重要』的想法,和先生進行溝通」的想法。
療癒師當然表示支持。
過了幾天,這位媽媽雀躍地傳來私訊,因為她當晚就與先生商討這個想法,而先生給出的回應竟然不是抗拒,而是贊同。甚至,還透露出「當時會打罵兒子,是因為當晚的那家餐廳,那是太太很想嘗試的餐廳,自己其實也並不想這樣對兒子」歉意
最近,她和先生又在規劃新的旅行。
他們把行程安排地很鬆,雖然一樣是找了很多景點,但彼此心中都有「出來玩,就是創造回憶,玩得開心最重要」的想法,不會再硬要把行程全都走完。
她很期待下次的旅行!:)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陣子,終於輪到女兒們打疫苗了! 打疫苗的那天,原本是我和太座都要陪她們去的,但因為臨時有學員要預約〔療癒〕,所以我們依照之前的經驗(相較於施打後的隔天,施打當天的反應還比較小),決定由我單獨陪女兒們前去。 但大女兒卻對「媽媽沒有來」感到生氣!
人的天性是融入群體,被說「自私」,會有被排擠的感覺,而我們都會極力地避免感受這種痛苦,特別是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更會竭盡所能地去融入「家」這個群體,即便那會讓我們失去自我。
我是如何建構出「生活中,如果一再發生引發相同負面情緒的事件時,那就是需要療癒了!」的理解的呢?
單親媽媽:我的母親總說~他不講話,總比打你們好吧?雖然是這麼說沒錯⋯⋯但我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紅了眼眶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有把自己照顧好?⋯⋯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對⋯⋯」這位體重急速上升、身形跑樣的二寶媽,瞬間泣不成聲。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前陣子,終於輪到女兒們打疫苗了! 打疫苗的那天,原本是我和太座都要陪她們去的,但因為臨時有學員要預約〔療癒〕,所以我們依照之前的經驗(相較於施打後的隔天,施打當天的反應還比較小),決定由我單獨陪女兒們前去。 但大女兒卻對「媽媽沒有來」感到生氣!
人的天性是融入群體,被說「自私」,會有被排擠的感覺,而我們都會極力地避免感受這種痛苦,特別是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更會竭盡所能地去融入「家」這個群體,即便那會讓我們失去自我。
我是如何建構出「生活中,如果一再發生引發相同負面情緒的事件時,那就是需要療癒了!」的理解的呢?
單親媽媽:我的母親總說~他不講話,總比打你們好吧?雖然是這麼說沒錯⋯⋯但我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紅了眼眶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有把自己照顧好?⋯⋯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對⋯⋯」這位體重急速上升、身形跑樣的二寶媽,瞬間泣不成聲。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