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養》|打破浪漫迷思|培養一生受用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2020.11.03

以往推動閱讀教育,似乎將「讓孩子喜歡閱讀」視為重要目標;但愈是強調「喜歡」為目標,就愈會被孩子以「不喜歡」為理由拒絕。事實上,「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工具」,無關於喜歡不喜歡,那就是每天要用到的能力。

~摘自《閱讀素養》(黃國珍 著)

最近的MSSR 晨讀時間(註),我以極度緩慢的速度讀完這本書~~因為字字句句都是經典!有時候讀到某個段落,還會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向自己提問。

作者黃國珍老師以溫柔的口氣、精準生動的比喻、跨領域的系統思維,引領讀者重新認識閱讀理解和素養的學習,其觀點之犀利,將教育部長期呼喊的閱讀素養口號,拉升到一個更高的哲學層次,深得我心!

註:
「MSSR」是四個英文單字的縮寫~Modeled (身教)、Sustained(持續)、Silent(安靜)、Reading(閱讀),意思是「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

每個星期的晨讀時間,我會和班上孩子一起挑選自己喜愛的書,不做任何事,就只是靜靜的閱讀。)

國珍老師在序言中對讀者這麼說:

「打開這本小書,如果你願意一篇一篇慢慢讀完,在每讀完一篇後,去思考甚至挑戰書中的觀點,或許你會發現我所有的篇章,包括書中那些困惑、好奇、質疑、探究、思辨的過程,本身就是閱讀素養的實踐。不因為擁有一個答案而形成限制,更從答案開始思考,而真正擁有思想與心智的自由。」

我想我之所以花這麼久的時間看完這本書,就是在實踐這樣的閱讀歷程。

Photo by Ewan Robertson on Unsplash

Photo by Ewan Robertson on Unsplash

📖 閱讀是什麼


國珍老師在第一個章節分享朋友們因閱讀而體驗到的高峰經驗:

「閱讀可以讓自己靜心,再出發...」、「閱讀是呼吸」、「閱讀可以吸收到別人生命的精華」、「閱讀是和無法及時觸碰的人,在時光交錯中與他們靈魂對話、智慧交流!」

這讓我想到身邊幾位朋友(極少數)單純就是因為從小愛書成癡而養成閱讀習慣,如果要他們說出閱讀帶來的美好,大概說上三天三夜也停不了。而現在的我,雖然也經常因為閱讀而體會到深刻的感動,卻和國珍老師一樣,不是因為「喜歡上閱讀」才開始閱讀,而是因為喜歡上故事,為了再次經歷故事才閱讀。

記得國中一年級暑假,親戚借我一整套金庸武俠口袋小說,當我看完一個章節,幾乎無法停止閱讀,除了吃飯,其餘時間就是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沉浸在武俠各大門派的恩怨情仇而無法自拔。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我腦中肯定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而那種因為閱讀小說而產生的幸福感,也影響了我之後的閱讀習慣,甚至為我的閱讀教師生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很難說,在當時那個不談何謂閱讀素養的時代,如果沒有武俠小說的洗禮,或許我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體會到閱讀對人生帶來的重要影響。

誠如國珍老師所言:

「每個人喜歡上的東西不一樣,為了更接近或更了解,甚至只是想再次經歷,所以藉由閱讀幫助我們靠近自己喜歡的事物。時間久了,閱讀才成為長久相伴的能力工具。」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 閱讀素養就是生活的基本能力


看完我的分享,你一定會提出疑問:不是每個孩子在求學歷程都能像你一樣從小說或其他類型的書籍中得到滿足和快樂啊?

沒錯!這也是為什麼國珍老師要特別強調:

「閱讀理解的能力與素養,不單是為個人的喜好服務而已,應該放到真實生活廣泛應用的層面來看待其重要性。」

「教育部108新課綱裡提到孩子應有的閱讀素養,就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如果連這個基本能力都不具備,面對這麼多元而龐大的資訊,孩子將無法判斷,也無法為他自己的發展使上勁,更無法深入參與這個社會。」
Photo by Yasin Yusuf on Unsplash

Photo by Yasin Yusuf on Unsplash

國珍老師打破了某些閱讀推廣者的浪漫迷思和讀者們對於閱讀的刻板印象,他以更宏觀的視野、務實的態度,提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

「閱讀是一個重要的工具,無關於喜歡不喜歡,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能力使用這工具。」

「事實上,我們是可以不喜歡閱讀的,但我們無法迴避,我們需要透過閱讀為生活帶來改變。」

那麼,既然閱讀如此重要,老師和家長該如何帶領孩子從生活中多元的文本去思考、自省,進而理解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呢?看完這本書的26個章節,相信大家都能得到滿滿的收穫和啟發。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1/11/21
喜歡故事,喜歡閱讀,進而內化變成自己一部份的孩子真棒!👍👍👍
就像子穎一樣阿~~~^^
皓清-avatar-img
2021/11/21
欸~~~~好想要這樣的晨讀陪伴喔!!為什麼我對早上學校的印象就只有考試而已⋯⋯
美好的晨光時間卻只用來考試,那真的是夢靨!我女兒上了國中也是如此,幸好她在國小階段沒有被荼毒!_-_-"
末冰-avatar-img
2021/11/21
我有認識的孩子是完全沒有閱讀習慣的,到高中還很多詞語都一知半解,連一本長篇的書籍都沒能讀完,而且爸爸還是大學教授......所以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必須從小耳濡目染或刻意培養才能日積月累的
就算是拿來自娛娛人,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好不好~~我可是很羨慕der~~
avatar-img
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的沙龍
134會員
89內容數
分享一位城市累人在夾縫中閱讀的心得&喜歡的書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看似在教大家閱讀如何變現,其實最主要是傳遞「閱讀」的重要性,著重在閱讀對自己及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力,並且藉由不同方式的傳播之後能擴大其效應,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力、解決生活難題、增加自信之外,閱讀所產生的附加價值也能替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及帶來收入。 作者格格是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
Thumbnail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看似在教大家閱讀如何變現,其實最主要是傳遞「閱讀」的重要性,著重在閱讀對自己及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力,並且藉由不同方式的傳播之後能擴大其效應,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力、解決生活難題、增加自信之外,閱讀所產生的附加價值也能替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及帶來收入。 作者格格是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 閱讀經典 黃國珍老師在《閱讀素養》一書中提到「閱讀經典」這個議題,他說經典是一種在形式、觀點、價值上具代表性和討論意義的作品,能在不同的時代中引起共鳴,具有引發讀者反思自己所處時代的能力。最近我的晨讀選書—《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出版),正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
Thumbnail
📖 閱讀經典 黃國珍老師在《閱讀素養》一書中提到「閱讀經典」這個議題,他說經典是一種在形式、觀點、價值上具代表性和討論意義的作品,能在不同的時代中引起共鳴,具有引發讀者反思自己所處時代的能力。最近我的晨讀選書—《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出版),正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
Thumbnail
學習除了可報讀課程,但我更傾向回歸到學習最原始的方法——書籍。就我的認知而言,文字撰寫而成的內容被編輯成書,那是知識被有系統和規律傳承的方式。與此同時,我慶幸生在知識可透過書籍和科技輕易獲取的時代。
Thumbnail
學習除了可報讀課程,但我更傾向回歸到學習最原始的方法——書籍。就我的認知而言,文字撰寫而成的內容被編輯成書,那是知識被有系統和規律傳承的方式。與此同時,我慶幸生在知識可透過書籍和科技輕易獲取的時代。
Thumbnail
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想要喜歡閱讀,但每次閱讀時,總是覺得無趣?或是看完卻像沒看一樣。到底如何讓自己愛上閱讀呢?到底又如何能有效閱讀呢?
Thumbnail
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想要喜歡閱讀,但每次閱讀時,總是覺得無趣?或是看完卻像沒看一樣。到底如何讓自己愛上閱讀呢?到底又如何能有效閱讀呢?
Thumbnail
「閱讀」好像對現代人來說己經是越來越遠的事,但我一直都認為,閱讀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如果你過去一直都養成不了這個習慣,讀一讀《10分読書》吧。
Thumbnail
「閱讀」好像對現代人來說己經是越來越遠的事,但我一直都認為,閱讀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如果你過去一直都養成不了這個習慣,讀一讀《10分読書》吧。
Thumbnail
  對於閱讀所能帶來的好處,你想到了哪些?   我不否認,書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獲取知識。有些人生活也許真的很忙,因此必須藉由高效率的使用書籍獲得所需的知識。只是我發現,似乎有些人的重點不再是閱讀,而是獲得了多少。
Thumbnail
  對於閱讀所能帶來的好處,你想到了哪些?   我不否認,書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獲取知識。有些人生活也許真的很忙,因此必須藉由高效率的使用書籍獲得所需的知識。只是我發現,似乎有些人的重點不再是閱讀,而是獲得了多少。
Thumbnail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勤學為好,但應該「悅讀」,遨遊在書香之間。
Thumbnail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勤學為好,但應該「悅讀」,遨遊在書香之間。
Thumbnail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5/1 一、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1.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卻搞不清楚這本書或這篇文章再說什麼,就是不能閱讀(cannot read)。 2.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常識不可能全部依靠課本而獲得,因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屬於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無法編寫
Thumbnail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5/1 一、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1.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卻搞不清楚這本書或這篇文章再說什麼,就是不能閱讀(cannot read)。 2.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常識不可能全部依靠課本而獲得,因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屬於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無法編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