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印度瑜伽大師薩古魯(Sadguru)在Youtube的影片裡,有人詢問:如何辨認開悟的人?他說,某種程度上,開悟意味著你是一個沒有瑕疵的生命,沒有烙痕,沒有印記,所以你無法辨識出來。

沒有瑕疵的生命意味著身心靈處於平衡的狀態,也就是合一。
沒有烙痕,沒有印記指的是開悟的人身上不會有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手上留下的傷痕,或是任何可以證明已經開悟所會有的印記,沒有那種東西。

然後他形容所謂的開悟就像在黑夜中看到破曉一樣,在我們的感知裡黑暗是不舒服的,你什麼也看不見,還會心生恐懼,但太陽升起之後,一切變得清晰,你便知道哪裡有路該往哪裡走,開悟不過如此。

另外他也說到一般人之所以沒有開悟,是因為錯把記憶當成了智慧。
他解釋記憶是指,在我們的身體上有各種功能的細胞,而所有的細胞都是有記憶的,這些記憶的細胞讓我們在無意識當中,累積了各種知識和經驗,但那卻不是智慧。

如果是智慧,不管在他面前出現什麼,都會用原來的本質去看他,而沒有開悟的人,就會用記憶去看所有的事情,這就是業力。

把開悟解釋的這麼簡單明瞭,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都開悟了呢?

薩古魯大師說了,開悟的人會用原來的本質去看待任何事物。

但什麼是原來的本質呢?
比如,我們看到一朵玫瑰花,它其實只是一朵帶刺的花而已,而我們給它取了名字叫玫瑰花,再賦予它高貴大方的姿態是愛情的象徵,之後我們再看到它的時候就不再單純只是一朵花了,我們看到玫瑰花的同時,可能會想到愛情,這就是一種記憶,我們就會把它當成是玫瑰花

但它知道自己叫玫瑰花嗎?它喜歡這個名字嗎?它單純就只是一朵花而已。

還有人也是一樣,當你看見一個女人時,你會說她是個女人,看到一個男人時,會說是個男人。但是很多人外表跟內在的靈魂恰恰是相反的,外表看起來是女人,但他內在覺得自己是個男人,這樣你要說是女人還是男人?

開悟的人不會有分別心。
因為每一個存在都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如同佛教中的「觀照」,當下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會當成記憶般的貼標籤。
也如同孩童般用最純粹的心去看待任何事物。

相信大家看完都能很快就開悟
然後從這個地球上畢業
接著就可以到更有意思的星球去玩耍囉



歡迎小額贊助,支持創作,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桑 sun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桑 s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9
其實我被鬼壓床的次數不多,活了數十年至今只有兩三次。 之前的狀況都是睡著醒來發現全身動不了,耳邊會有好似很多人說話的吵雜聲,有意識卻動不了,而且眼睛也睜不開,大概掙扎了幾秒鐘,應該不到一分鐘就能動了。 而這次的鬼壓床跟之前的經驗不太一樣,倒比較像是做了惡夢。
Thumbnail
2022/06/29
其實我被鬼壓床的次數不多,活了數十年至今只有兩三次。 之前的狀況都是睡著醒來發現全身動不了,耳邊會有好似很多人說話的吵雜聲,有意識卻動不了,而且眼睛也睜不開,大概掙扎了幾秒鐘,應該不到一分鐘就能動了。 而這次的鬼壓床跟之前的經驗不太一樣,倒比較像是做了惡夢。
Thumbnail
2022/06/19
每一個人都在從自己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有人喜歡總是往上看,追求他永遠觸及不到的高處。 有人喜歡總是往下看,因為他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 有人喜歡總是往右看,因為左腦告訴他ㄧ切要以理性思考爲準則。 有人喜歡總是往左看,因為右腦的感性支配著他所有的生活。 也有人只看得到他眼前的近物,就把它當成是全世界。
Thumbnail
2022/06/19
每一個人都在從自己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有人喜歡總是往上看,追求他永遠觸及不到的高處。 有人喜歡總是往下看,因為他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 有人喜歡總是往右看,因為左腦告訴他ㄧ切要以理性思考爲準則。 有人喜歡總是往左看,因為右腦的感性支配著他所有的生活。 也有人只看得到他眼前的近物,就把它當成是全世界。
Thumbnail
2022/06/17
有時候我們明明沒說什麼傷人或批評的話,卻有人突然激動的跑出來接話,並指責你有言外所指,此時除了頭上冒出三條線,還真是無語問蒼天,而這樣的無妄之災是不是還蠻常見的呢。 下面來說個實際的例子。 當D跟別人聊天描述這個過程時說,B這樣已經很厲害了,雖然是私立的學校,但那個科系分數非常高是很難考上的。
Thumbnail
2022/06/17
有時候我們明明沒說什麼傷人或批評的話,卻有人突然激動的跑出來接話,並指責你有言外所指,此時除了頭上冒出三條線,還真是無語問蒼天,而這樣的無妄之災是不是還蠻常見的呢。 下面來說個實際的例子。 當D跟別人聊天描述這個過程時說,B這樣已經很厲害了,雖然是私立的學校,但那個科系分數非常高是很難考上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Thumbnail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是最後一集, 非常感謝大家在每個禮拜六, 在網路上跟你相遇。 剛開始,我們講了非常多的內容: 內在千千萬萬個我、四種意識狀態 四個中心、七個中心 各中心之間互相的取代不當的工作,也談到了..... 本質個性、七種障礙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是最後一集, 非常感謝大家在每個禮拜六, 在網路上跟你相遇。 剛開始,我們講了非常多的內容: 內在千千萬萬個我、四種意識狀態 四個中心、七個中心 各中心之間互相的取代不當的工作,也談到了..... 本質個性、七種障礙
Thumbnail
明心見性並非修行而來 明心見性,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達成的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上又有多少人,能夠找到生命本源。 釋迦摩尼佛,也就是悉達多太子的故事,祂花了六年把當時世界上最殊勝的秘法學完,也透過極端苦行的方式來尋找解脫的答案,卻也還是沒有結果。 但在楞嚴經中記載,釋尊請文殊師利菩薩跟摩登伽女說法
Thumbnail
明心見性並非修行而來 明心見性,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達成的目標。在歷史的長河上又有多少人,能夠找到生命本源。 釋迦摩尼佛,也就是悉達多太子的故事,祂花了六年把當時世界上最殊勝的秘法學完,也透過極端苦行的方式來尋找解脫的答案,卻也還是沒有結果。 但在楞嚴經中記載,釋尊請文殊師利菩薩跟摩登伽女說法
Thumbnail
一花一草、一事一物, 整個宇宙萬法,都在因緣裡面。 花沒有開,是什麼?「色即是空」; 花開了,又是什麼?「空即是色」。
Thumbnail
一花一草、一事一物, 整個宇宙萬法,都在因緣裡面。 花沒有開,是什麼?「色即是空」; 花開了,又是什麼?「空即是色」。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26】課程影片: 大家好, 延續客觀意識的這個話題, 其實所謂的修行我把他形容成只有八個字: 明真分假,明白什麼是真實的而把假的分辨出來, 也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是真的。 另外就是 明心見性,明白心的運作明白四個中心的運作, 然後見性,見到自己的如如本性。 見到自己的佛性, 契入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26】課程影片: 大家好, 延續客觀意識的這個話題, 其實所謂的修行我把他形容成只有八個字: 明真分假,明白什麼是真實的而把假的分辨出來, 也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是真的。 另外就是 明心見性,明白心的運作明白四個中心的運作, 然後見性,見到自己的如如本性。 見到自己的佛性, 契入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1】課程影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當代印度有一位聖哲叫做 Jiddu Krishnamurti 講過一句話: 認識自己是智慧的開端,如果一個人不認識自己,他一生之中將會保持迷惑。 在希臘的阿波羅的神殿上,有刻著這麼一句話: 認識你自己......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1】課程影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當代印度有一位聖哲叫做 Jiddu Krishnamurti 講過一句話: 認識自己是智慧的開端,如果一個人不認識自己,他一生之中將會保持迷惑。 在希臘的阿波羅的神殿上,有刻著這麼一句話: 認識你自己......
Thumbnail
「開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人人皆有可能隨時隨地開悟。不管是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都是開悟。一般上,已經開悟的人說話不急不慢、吃飯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貴賤、得失很少分辨。倘若你真如此了,表示你也開悟了,差異在於果位而已。簡而言之,開悟的果位與修為境界有關係,得看個人的修行。
Thumbnail
「開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人人皆有可能隨時隨地開悟。不管是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都是開悟。一般上,已經開悟的人說話不急不慢、吃飯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貴賤、得失很少分辨。倘若你真如此了,表示你也開悟了,差異在於果位而已。簡而言之,開悟的果位與修為境界有關係,得看個人的修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