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工場個別化服務計畫擬定實務操作

2018/02/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位身障個案進入庇護工場,都是為了未來能轉銜到外部的競爭性就業職場。因此,庇護工場就肩負了協助個案縮小至外部就業的能力差距。但這樣的差距其實並不只是工作能力上,還包括了像是生活習慣、社交禮儀...等項目也需要被關注。事實上,和一般企業的IDP(個人發展計畫)類似的是,在庇護工場,由於每位孩子的的障礙程度、障礙表現、學習能力、性格個性、家庭支持度等不盡相同,並沒有一體適用的訓練計畫,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會擬定專屬每位孩子的「個別化服務計畫」,而這也是孩子的培訓是否能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

那麼,個別化服務計畫的擬定要怎麼做呢?
以下針對個人服務過的經驗,簡單分為四個階段做摘要分享:


一、針對個案進行全方面的職業能力評估
首先,你能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全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服務資訊管理系統」的表單3-2B做為參考的基礎,透過系統表單所列的每個細項,逐一評估個案此時此刻如果要到外界就業,還有哪項能力是不足的,以便完整的描述個案的能力缺口現狀。
表單3-2B
二、排列訓練的優先順序
在逐一檢視完個案各方面的能力缺口後,很有可能會發現許多個案待培訓的項目。此時,專業人員可以依照這些項目的難易度、急迫性、手邊有的資源...等綜合考量,為個案排列出訓練的優先順序。

三、與個案/家長討論半年內的具體執行策略
在排列好優先順序後,建議能與個案和家長一起,共同討論可行的目標和方案,例如:準時上班不遲到,但需要家長配合叫個案起床。從這些目標和方案中挑二至三個目標作為起點,方案可分為短中長期三個階段,各階段的目標必須由簡單到困難,避免一開始就設定過於好高鶩遠的目標,重點是透過小目標的達成為個案建立信心。另外,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若能搭配增強物(個案喜好的物品、餅乾等)的鼓勵,對於個案的進步在經驗上都有不錯的成效。

四、確實、嚴格的執行
確定目標及執行方案後,除了專業人員和家長的支持外,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個案知道接下來的半年必須要達成這些目標!因此要時時在一旁提醒個案,讓個案將目標放在心上,慢慢變成一種生活習慣。一種可能的作法是將,目標貼在個案每天都可以看得到的地方(如:置物櫃、記事本等),並確實、嚴格的每天/每周進行檢視,最好能由個案本人在每次完成後親自做檢核。

擬定計畫重要、確實執行並保持敏感度更重要

以上,是擬定個別化服務計畫的概要架構,實務上每半年要更新一次目標和方案,逐步改善個案待強化能力。除了個案自己的努力、旁人得提醒外,專業人員若能在平時與個案互動時,對於個案已經建立成功的行為給予鼓勵,如:「哇!你這樣每天梳頭髮看起來有精神多了!」,對於個案維持住已經訓練好的能力以及願意強化待建立的行為都有很大的幫助,而這樣密集且有系統的行為形塑,是在庇護工場做培訓的優勢,因為專業人員有非常充足的時間協助個案讓改變發生。但也小心的是,若專業人員沒有時時保持專業的敏感度,可能會將這些的行為形塑模式流於形式,或者是習慣了個案的某些行為模式而不覺得需要改變甚麼...。

備註:有關行為的建立及相關策略,可參考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此篇文章僅針對庇護就業訓練之個別化服務計畫擬定步驟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會員
131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