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創世紀》,一些信心偉人的故事,對我產生鼓舞。尤其亞伯拉罕 (原名亞伯蘭) 的故事,就連非基督徒都耳熟能詳。他有很多頭銜,例如被稱之為:「完全人」、「多國之父」、「信心之父」,在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歸入「先知」,是上帝特別揀選並賜福的人。同時也是包含希伯來人、阿拉伯人在內的「閃族人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及其家族原居吾珥(Ur,或譯作烏爾,今伊拉克南部Muqqayyar),其後遷居哈蘭(Haran)。也就是在這個時段,耶和華向他顯現。說道: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4)
我相信任何人聽到類似的呼召,都會陷入思考:目前生活得好好的,我該照辦嗎?尤其都已經75歲了,如照著神的吩咐去行,等同將整個人生打碎重練!比較別的是亞伯蘭不但沒有抗拒,還邀姪子羅得(亞伯蘭末弟哈蘭之子)同去。亞伯蘭肯定沒想太多,單單憑著信心,毫不猶豫地離開哈蘭。若非長久渴慕神,很難遵循如此特別的呼召。
特別是亞伯蘭當時還沒有後嗣,《創世紀》第15章一開頭,亞伯蘭就對上帝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甚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創15:1-4) 上帝應許賜他一個後嗣,這對75歲的老人而言豈非太渺茫?上帝還承諾,對亞伯蘭的所有應許,對其後嗣也一體適用!
一般人對於上帝這個加碼的應許,很可能半信半疑;但是亞伯蘭可不,他寧願選擇相信,選擇服從。這樣的信心來自亞伯蘭不斷倒空自己,同時也不斷裝載自己。真堪作為學習的榜樣。當我們行走天道時,常常堅持己見,很少想到:既然走入「天路的歷程」,何不完全拋棄自我,順服到底?
亞伯蘭正是抱持這樣的態度到99歲,上帝非常滿意,再次向他顯現,並對他說:「我是全能的 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創17:1-2)能被上帝稱許為「完全人」多麼不容易!上帝還主動和亞伯蘭立約說道:「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創17:4-5)同時,上帝要亞伯拉蘭改名為亞伯拉罕,應許將迦南全地作為他的永業。上帝只要求亞伯拉罕為自己、為族人男子行割禮,以作為祂與亞伯拉罕後裔所立的永約。
《創世紀》對於亞伯拉罕的記錄,還提到他的後裔是如何產生的。他的妻子撒萊當時已經90歲,就一般人來看,不太可能再生孩子。上帝卻施行神蹟,使她在90歲還能生孩子。上帝賞賜亞伯拉罕孩子,而且還不只一個。先是其妾夏甲所生的孩子以實瑪利,原先以為這孩子就是應許的後嗣,豈料上帝說不是,又赐他一個兒子,就是真正由正妻撒萊親生的孩子以撒,以色列十二宗族,由此繁衍展開。
亞伯拉罕的故事對我們有何重大的啟示?首先,他一聽到呼召就憑信心照辦,馬上離開他的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指示的地方去。我們都知道亞伯拉罕是希伯來民族的祖先,救贖主耶穌基督是希伯來人,祂降生為人的目的在為全人類贖罪,帶領全人類歸向上帝。亞伯拉罕順服神,等同於他為人類的集體幸福踏出順服的第一步。上帝引導亞伯拉罕開本地本族父家,要他去執行大使命。所以當我們確信有來自上帝的呼召時,肯不肯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很值得反覆省思。
其次,就是願不願意克服恐懼?尤其還處在一個艱難的處境時突然接到大使命,願不願意斷然選擇順從?願不願意相信上帝在呼召你、給你大使命之際,也正在高舉你?(比如:亞伯拉罕名字就是「多國之父」、他的妻子撒萊被上帝改名成撒拉,撒拉的原義就是「公主」之意。都在身量位分大幅提升。)當你在沒有任何「跡象」、沒有確定「指望」時,還能否毫不猶豫比信賴神?能否謹守約定,完全擺上?
哈利路亞感謝讚美主!我個人從亞伯拉罕的故事,認識到「在人不能、在神無所不能」。年華老邁都不是問題,有無選召才是,應當感激稱謝;神既是全能者,也守約施慈愛,值得全心順服。當神特別揀選你,也必賞賜特大的應許;憑藉信心,謹守約定,完全獻上,就能蒙受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