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並不知道你看到什麼,因為你從未知曉你較他人多擁有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是上大學修了教育學分,才接觸到「#社會學」。
一學期的課雖然很匆促,但至少最重要的觀念從此烙印在腦海中:

「你所擁有的,比你想像中擁有的還多。」

我們的社會資本,我們的文化資本,我們的家庭資本--「#階級」也許逐漸隱形,但脫離學校後最明顯的就是「財富」所帶來的影響力,縱使教育就是要讓人有機會跳脫「世襲」,走向天賦才能發揮的「平等」,但世界也許正在往我們的臉上狠狠摑來。

因此接觸到 #約翰_伯格JohnBerger 的代表作《#觀看的方式 Ways of Seeing》,更形發覺有個象牙塔顯然還住著貴族們,高高地,悠然地,凝睇眾生。

讓我們走進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象牙塔裏吧!


❶「知識與信仰影響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所有的「影像」,無論是「攝影」或是「繪畫」,都是一種「選擇」;正如同我們感知與欣賞,亦根基於我們「選擇觀看」的形式。
先是「美」、「真實」、「天才」、「文明」、「形式」、「地位」、「品味」等……

他舉出八十多歲的哈爾斯其描繪十七世紀荷蘭Haarlem城的兩幅畫為例:《老人濟貧院的男管事》、《老人濟貧院的女管事》;而在知名評論家筆下,卻將其「神秘化」。
刻意去除年邁貧困的哈爾斯只能接受救濟度日的情況,畫中他所見的這些人,哈爾斯想述說的絕對不是「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

而過往畫作的「獨一無二」,也漸漸因為「照片」以及「複製品」,而失去某種意義--這意義過去是由有資格獨占的人所賦予的,而今卻成為收藏地博物館大聲疾呼的鄉愁,因為是「原作」、因為畫作的「血統」被證明,才夠格稱為「藝術品」。

也因此藝術依然屏除在大眾的視線之外,這樣隱約的「不平等」顯得誘人,顯然在鼓勵某種「階級制度」,而非芸芸眾生能堂皇踏入--唯有當藝術品成為我們的「生活經驗」,而非專家的「獨斷詮釋」,而非權威者的收藏品,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地意會到,這藝術品是我們定位民族歷史的行動與自由。

這章讓我想到 #黃土水 的兩件雕塑在近兩年重新面世:《#甘露水》、《#少女》,背後的故事就是藝術品被重新定義的過程,被誰擁有、被認定為藝術或下三濫,不都是由來於「權貴與大眾」的觀看形式嗎?

感興趣的人,可以追蹤 #簡秀枝,對於作品背後的美麗與哀愁都有很詳盡的追尋。

❷「鏡子的真正功能是讓女性成為共犯,和男人一樣,首先把她自己當成一種景觀」

約翰.伯格指出女性「身分」的雙面性:「審視者」與「被審視者」。

是這個社會,或說是由男人眼中的形象來決定,這個女人是否「成功」--無關乎她個人的感受,而只有她自己被「可允許」成為的「一種景觀」。

他舉出了大量「裸體」的繪畫,這些裸露與其他非歐洲的傳統藝術表露的自然情慾不同,顯然只為了取悅「觀賞者」,而「觀賞者」固定為某種階級的男性。
所以畫中的女性注視對象永遠「奉承」著畫外,縱使有其他男性出現於畫中,也只是做為陪襯的虛榮擺設。

直至今日,所有的影像傳播,依然假設「理想觀看者」是男性,所有設計出的畫面並不為女性服務;描繪兩性的差異,如此明顯,但不是由於男女有別,而是因為「觀看者」的權力始終掌握在少數。

這讓我想到最近在Disney+上看的《最後的決鬥The Last Duel》,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擷取一小段真實歷史-一個男人強暴一個女人,女人的丈夫要求決鬥-從「男人」、「女人」、「丈夫」的視角分別敘述這件事的來由。

其實事情經過的描述並無太大差異,但某些對話與動作的增刪卻讓人不舒服:

女人為了取悅丈夫而做的禮服,卻因為過於暴露而被丈夫在眾人面前斥為「娼婦」;女人表示友好的社交禮儀,卻成為男人無法自拔的藉口,口口聲聲的愛其實只是自私的洩慾,明明知道女人會因為決鬥失敗而慘死,仍矢口否認。

女人作為物件而存在,所以她的名譽、她的貞操、她的感受、她的生命,都是無關緊要的。

❸「當你買下一幅畫作,你同時也買下它所再現的物品模樣」

當累積財富的義大利商人,要求畫家以手藝再現他們所處的宇宙,其實也就是再次坐大他們的驕傲與自尊,證明他們確有資格擁有這一切。
霍爾班的《大使》正是箇中翹楚,那看似無所謂的兩人,以及散落的物件--都象徵著其他大陸紛紛淪為歐洲的殖民地,所謂的文明與科學,並不是結果而是手段,是統治與被統治的具體而微。

「靜物畫」、「動物畫」、「建物畫」、「風景畫」,都是在清點財產,炫耀地位。甚至連「風俗畫」裡的下層生活,都是一種提醒,提醒握有權富的人們,
「小心啊,你若不誠實勤奮就會如同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們」。

但那些出生貧困的人,真的不夠努力勤勞嗎?

而「廣告」正在延續「油畫」這樣的傳統,它將所以令人艷羨的東西擺置在裏頭,彷彿美好生活的提案,只要我們「購買」便可「即刻擁有」--諷刺的是,購買本身即是讓我們掏出錢「變貧窮」的行動。

「你有什麼你即是什麼」體現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廣告挑弄著我們的「社會性慾望」,讓我們對「現況」不滿,繼而以源源不斷的消費「貧瘠」我們體認自身價值的能力。

廣告限制了我們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當我們擁有這些物質,就能進而成為「有魅力」的人,朋友、尊重、地位、平等、正義……

等等,你以為你花掉忍耐無聊工作換得的薪水,你以為你掏出的是獎勵你努力的大鈔--但也就是這些「選擇」讓你忽視了廣大世界中,有人為了這一切被剝削的不公不義,只為了成就你此時此刻的爽快。

想到最近因為親密暴力而連帶掀起的「#人脈詐騙」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需要真材實料,不需要真憑實據,只需要大量的「假象」與一點「真實」,在「投其所好」的社會性消費裡,人與人的情感也能等價交換。

很精確地點出當今社會裡隱而不顯的弊病,這本書雖然短卻提供豐富而未曾深思的日常觀察--推薦給你們!

那我們明天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ㄓˊ感書店的沙龍
5會員
58內容數
個人書評為主,因私人因素離開教育界後,期許提供新課綱下國文教育的多元選書,成為體制外的教育助力。 著重議題討論與台灣文學,若有講座研習或課程設計,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18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2022/05/18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前一篇〈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介紹了何謂直觀、以及直觀作為方法的精確性。本文將以有形文化資產為例試論何謂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相對於智能下的文化資產;概念的、已知的、線性的、肯定的文化資產。何謂直觀下的文化資產?何謂跳耀的、不連續的、非邏輯的、變化的
Thumbnail
  前一篇〈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介紹了何謂直觀、以及直觀作為方法的精確性。本文將以有形文化資產為例試論何謂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相對於智能下的文化資產;概念的、已知的、線性的、肯定的文化資產。何謂直觀下的文化資產?何謂跳耀的、不連續的、非邏輯的、變化的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如果社會視角看過去,你與他人就是大同小異,何來的特殊待遇。
Thumbnail
如果社會視角看過去,你與他人就是大同小異,何來的特殊待遇。
Thumbnail
有錢人看大局,大局究竟是什麼?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以為只是從上面往下看而已,像是上帝一樣,俯瞰整個世界。但我發現,這件事情沒那麼簡單。 我來用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狀況來說。人類有感性跟理性,理性很好理解,你去跟著理工男一整個月,就知道什麼是理性。那感性是什麼?
Thumbnail
有錢人看大局,大局究竟是什麼?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以為只是從上面往下看而已,像是上帝一樣,俯瞰整個世界。但我發現,這件事情沒那麼簡單。 我來用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狀況來說。人類有感性跟理性,理性很好理解,你去跟著理工男一整個月,就知道什麼是理性。那感性是什麼?
Thumbnail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Thumbnail
一是打造嚴酷的競爭機制,並運用一切資源讓自家子女在機制裡勝出,培育費用是百萬美元在算;二是打造豐厚的獎賞機制,讓勝者可以取得崇高地位、響亮名聲與天價報酬,或乾脆說各式各樣的CEO。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