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歷史】為何曾經稱霸世界的中國在15世紀以後落後西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中國科技史上,學者發現一個矛盾現象,就是為什麼中國這樣先進的古代文明會在15世紀開始遠遠落後西方,為什麼工業革命不是在中國發生,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我們可以從科學之母,數學的發展來看看。中國的三角學一直到清初梅文鼎接受了西方數學以後融會貫通才寫出第一本中國本土的三角學書籍《平三角舉要》。這比起西方的《幾何原本》晚了將近1800年。
這就很值得思考,為什麼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在三角學幾何學上卻可以說貢獻很少呢?我們可以從希臘數學的起源來看。數學的基礎幾乎都是從實用而來,巴比倫人跟埃及人都是為了測量土地、建築這些很實用的問題尋求解而開始數學的旅程,這點東西方沒有什麼差異。

希臘數學中的哲學思想

希臘很特別,希臘數學雖然也數從商業開始,但是從泰勒斯(Thelas,624BC-546BC)就開始有了不同的面貌。泰勒斯自己也是商人出身,他一開始研究數學也是因為很實用的原因。但是後來卻結合了哲學,把數學從實用面帶到了唯理主義來。成了哲學的一部份以後,數學的發展就不只是解一些生活問題,而成為一種學問,一種探求真理的道路。
中國為什麼數學不如西方呢?因為在中國數學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不是一種探求宇宙真理的學問。希臘人結合了哲學,讓數學不只是數學,而使通往真理的方向。而在中國傳統中,所謂的「道」蘊含在經典之中。而這些經典對於數學可以說很少提到。中國人自古認為,道理是聖人說的算,最好的社會存在於越過去的時光,這導致了中國沒有發展出以科學探求真理的體系。
同時,這種情況也讓中國的哲學發展變得比較有宗教的性質,是一種社會規範以及禮教的不斷思考。最後走向比較偏向文學境界。而西方的哲學在發展上,因為有探求宇宙真理的目的,最後慢慢的結合數學發展成了一種科學的論證方法。這樣同時影響了其他的學科,創造出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當然中國的數學在古代文明中還是十分發達,比如說,在代數方面可以說曾經領先西方千餘年。但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最終西方可以迎頭趕上呢?其實這就要從中國人對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態度講起。

中國科學的實用發展

徐光啟在其於崇禎三年(1630)所上的〈醜虜暫東綢繆宜亟謹述初言以備戰守疏〉中,嘗稱:「如視遠則用遠鏡,量度則用度板,未可易學,亦不宜使人人能之, 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臣嘗深慮,以為獨宜令世臣習之,自勳戚子弟以及京衛武臣,擇其志 行可信、智勇足備者教之。」
他認為數學是一個國防利器,不可以輕易的讓別人學習到。所以在中國高深的數學只有在宮廷中可以學習。而學習的目的也都在很實用的層面,就只是要求最根本現實的解。這讓中國數學面臨兩個困境,第一是中國的數學都是秘傳的;第二是,只求實務上的解,不會讓數學更加深入的進步。所以,當一個王朝滅亡以後,前代所累積的數學知識也可能因此消亡。造成了中國歷史上許多次的數學斷層跟理論的失傳。而沒有把數學當成通往真理的道路,也讓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的科學觀。
但我們也不能說儒家社會讓中國發展不出西方那樣的科學論證方法。而是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不管是地理或人文都比較難去形成這樣的情況。而如果今天的東方仍把數學還是把數學當成一種工具,沒有意識到數學進步的本質是奠基在哲學思維上也是很可惜的。其實所有自然科學都是奠基在人文思維上的。
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有次在柏林大學參觀時,看到了來自東方的學生,那是甲午戰爭前。他立刻跟隨從講:「中國未來一定會敗於日本。」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在理工學院,但是所有的日本學生都在人文社會學院,他當時就明白,中國人沒有發現為什麼西方會領先於世界,絕對不只是船堅砲利,那是表象,核心價值是人文精神帶來的哲學思想,那個探求真理的熱情才推動西方文明發展。
然而,到今天很多華人,仍不知道這件事情,很務實的推崇理工,輕視人文,這樣或許過了一百年,我們仍只能跟著西方腳步,亦步亦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1會員
48內容數
這是為了推廣職涯探索而發起的一個公益寫作計畫,將跟你分享未來時代下成就更好人生的方法。有效率的高效學習與產出、個人品牌建立 、求職與職場必備軟硬技能、演說寫作與社群經營的獨門內功心法 等等,我將用自身經驗與理論,告訴你怎樣可以把熱情發展成專業,透過專業獲得多元收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o Tsik 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密斯滋書房於 1971 年出版的《台灣》一書中,就曾提到了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特別喜歡用鹿兒島同鄉擔任總督府官員。樺山時代的總督府人事課長木下新三郎就曾經感歎:日治初期,來台灣的大多是在日本國內不得志的人,總督府下沒有幾個能幹的。鹿兒島人尤其佔據主要職位,只要是鹿兒島人,樺山都會予以錄用。
日本密斯滋書房於 1971 年出版的《台灣》一書中,就曾提到了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特別喜歡用鹿兒島同鄉擔任總督府官員。樺山時代的總督府人事課長木下新三郎就曾經感歎:日治初期,來台灣的大多是在日本國內不得志的人,總督府下沒有幾個能幹的。鹿兒島人尤其佔據主要職位,只要是鹿兒島人,樺山都會予以錄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一 因此打從輪廓的浮現,萌牙狀態的函數概念是一個幾何圖象。 有趣的是,兩個世紀之後,即公元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如日中天,法國數學家及哲學家勒內‧笛卡兒承襲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函數是數學分析的一大基石,所以從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到古希臘的數學文獻都有函數的影子,雖然函數概念還不備可供鑒辨的輪廓,其中一個原因是數學的語言還沒有成熟。文字的描述或簡單的算術圖表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三 但在上述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即以歐洲為中心的單向觀點,閱讀過程中出現偏差還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普魯士的語言學之父威爾海姆‧馮‧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首先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中國語2 是一個原始的語言,而它的原始性正在於這個語言的「簡單化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今天,很難得地沒有情緒,思維也一片空白。所以就不去批評什麼人事物,來談談我從歷史學得的一些假設跟可能! 干支不是玄學專用的,就很單純的是一種算術應用,十進位法,跟十二進位法。 世界各個文明都是單一進位法,而且是十進位法,畢竟十根手指頭就在那裡。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到兩種進位法呢? 應該是當初有一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一 因此打從輪廓的浮現,萌牙狀態的函數概念是一個幾何圖象。 有趣的是,兩個世紀之後,即公元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如日中天,法國數學家及哲學家勒內‧笛卡兒承襲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函數是數學分析的一大基石,所以從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到古希臘的數學文獻都有函數的影子,雖然函數概念還不備可供鑒辨的輪廓,其中一個原因是數學的語言還沒有成熟。文字的描述或簡單的算術圖表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三 但在上述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即以歐洲為中心的單向觀點,閱讀過程中出現偏差還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普魯士的語言學之父威爾海姆‧馮‧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首先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中國語2 是一個原始的語言,而它的原始性正在於這個語言的「簡單化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今天,很難得地沒有情緒,思維也一片空白。所以就不去批評什麼人事物,來談談我從歷史學得的一些假設跟可能! 干支不是玄學專用的,就很單純的是一種算術應用,十進位法,跟十二進位法。 世界各個文明都是單一進位法,而且是十進位法,畢竟十根手指頭就在那裡。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到兩種進位法呢? 應該是當初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