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部落-Wives' Group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Our fate lives within us; you only have to be brave enough to see it.--《勇敢傳說》
raw-image

前陣子一位留學生跟我分享他在實習工作上遇到的挫折——客人或是廠商打電話來有聽沒有懂,對方還很不客氣的說「能不能找一個會說英文的來接電話?」他的闡述讓我想起自己的類似經驗(被客服掛電話),也肯定剛到美國時做對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沒那麼重要,但對我而言,卻是平衡生活和情緒的慰藉。

身為第二外語學習者,擁有可以「舒服」且「持續」對話的對象相當重要!針對這點,申請一位語言夥伴(Conversation Partner)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然而這還不夠,因為生活的難題不只有語言,還有夫妻相處、還有家事維護、還有你想都想不到的支微末節⋯⋯這時候與相同背景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會產生支持的力量。

留學生太太可以參加什麼團體?我在學校國際生組織(International Friendships)還真找到「太太們的聚會」(Wives' group)這樣一個群組。領導者是兩位當地女性,一位曾經留學俄國,明白留學生的處境;另一位有豐富的「主婦經驗」,對於我們遇到的生活難題,總能提供「在地視野」,告訴我們可以如何處理,又該依循哪些步驟。

raw-image

同樣具備外來者身份和難以融入環境的挫敗感,讓聚會裡的太太們彼此惺惺相惜、同理打氣。即使來自不同國家,那種「需要被理解」和「感覺被需要」的情緒並無二致。在異地生活多數時候是寂寞的,每週短暫的相處,其實給予我們一個彼此交流的機會,也知道自己並不是唯一一個還在努力適應的人,也不是唯一一個覺得格格不入的人。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蔡文輝於《社會學》一書曾定義「社會化」是:「個人學習社會規範與期待的過程謂之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 process)⋯⋯從人出生的一刻直到死亡來臨為止,社會化過程未曾間斷過。」回頭再看,參加「太太們的聚會」也可以算是一種「再社會化」的過程,大大地協助我了解這邊的社會規範和文化,進而學習得體表達和避免誤解,當然還有讓主婦生活更有趣的技巧傳授。

回到文章開頭的對話,我想任何一個在海外討生活的人都不容易,因為語言上的挫折、各領域的工作困境是一定會遇到的,所以參加一個能夠支持自己的群組也就相對重要!過往的經驗讓我深深相信,無論遇到的是怎樣的問題,都有一群人可能也正為此困擾,只要其中一個人知道解方,其他人可能就因此受惠。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並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伊太太的沙龍
64會員
140內容數
Reflect. Belong. Unfold. 在異鄉,每一個「第一次」都是風景。 從語言卡關到寄出第一封信,從文化衝擊到親密互動的微光片刻, 那些忐忑與驚喜、懷疑與堅持,都是生活留下的註腳。 謝伊太太的沙龍,記錄這些日常的浮光掠影, 一筆一筆,留下我們如何在陌生中慢慢長出歸屬的痕跡。
謝伊太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9
North Market,走過了繁榮與沈寂,最終迎來了新生。我,似乎也走過了低谷與不適應,漸漸擁抱了成長。
Thumbnail
2023/04/09
North Market,走過了繁榮與沈寂,最終迎來了新生。我,似乎也走過了低谷與不適應,漸漸擁抱了成長。
Thumbnail
2023/03/18
那天和D視訊通話,看見她的虛擬背景出現了一道彩虹,彩虹的鏡頭還有個捧著一筐金幣的綠色小矮人,正在疑惑是不是有什麼涵義?她倒是先發問了:「妳知道週五是什麼節日嗎?」 「啥?什麼節日?」我滿臉疑惑。 「是聖派翠克節(Saint Patrick's Day)!」她很興奮的說,期待的看著我。
Thumbnail
2023/03/18
那天和D視訊通話,看見她的虛擬背景出現了一道彩虹,彩虹的鏡頭還有個捧著一筐金幣的綠色小矮人,正在疑惑是不是有什麼涵義?她倒是先發問了:「妳知道週五是什麼節日嗎?」 「啥?什麼節日?」我滿臉疑惑。 「是聖派翠克節(Saint Patrick's Day)!」她很興奮的說,期待的看著我。
Thumbnail
2023/02/17
當友人R說:「我們到了」時,本人還有點疑惑,這不是就個倉庫嗎?怎麼停車場幾乎全滿,只剩下兩個車位。R將車子停進其中一個車位,催促著:「我們晚了七分鐘,東西很有可能剩不多了」便帶頭走進了倉庫。「不會吧?不過也才七分鐘!」半信半疑地,我不禁在心中反駁。
Thumbnail
2023/02/17
當友人R說:「我們到了」時,本人還有點疑惑,這不是就個倉庫嗎?怎麼停車場幾乎全滿,只剩下兩個車位。R將車子停進其中一個車位,催促著:「我們晚了七分鐘,東西很有可能剩不多了」便帶頭走進了倉庫。「不會吧?不過也才七分鐘!」半信半疑地,我不禁在心中反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有時人生中無法做到的事情,會希望身旁的好友 或是親近的人,替他們做到,這算是一種代理滿足,也是種情感的寄託 或許我也被人這樣情感寄託著,而我也情感寄託著誰? 日子飛過走過,我小心翼翼往前,深怕下一步就是萬仗深淵 但不知道是心境上轉變了,還是那個勇往直前的女孩回來了 我好像不一樣了,經歷
Thumbnail
有時人生中無法做到的事情,會希望身旁的好友 或是親近的人,替他們做到,這算是一種代理滿足,也是種情感的寄託 或許我也被人這樣情感寄託著,而我也情感寄託著誰? 日子飛過走過,我小心翼翼往前,深怕下一步就是萬仗深淵 但不知道是心境上轉變了,還是那個勇往直前的女孩回來了 我好像不一樣了,經歷
Thumbnail
「我們」是在對話時常常會出現的詞,我說:「我們XXX」她說:「我們YYY」好像彼此都有個默契在,理所當然知道對方說的「我們」指的是誰?說的人也認為對方知道她說的「我們」是在說誰?沒人再去細問。 ▓妳的「我們」包括哪些人呢? 以前不覺得這麼說有什麼問題?我認為我說的「我們」,和她認為的「她們」是一樣的
Thumbnail
「我們」是在對話時常常會出現的詞,我說:「我們XXX」她說:「我們YYY」好像彼此都有個默契在,理所當然知道對方說的「我們」指的是誰?說的人也認為對方知道她說的「我們」是在說誰?沒人再去細問。 ▓妳的「我們」包括哪些人呢? 以前不覺得這麼說有什麼問題?我認為我說的「我們」,和她認為的「她們」是一樣的
Thumbnail
原文發表於2018/07/31 人類就是個群居動物,我們需要伴、有同儕、有說著相同語言的人在一個城市 然後覺得可以稍微安心。
Thumbnail
原文發表於2018/07/31 人類就是個群居動物,我們需要伴、有同儕、有說著相同語言的人在一個城市 然後覺得可以稍微安心。
Thumbnail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TLC旅遊生活頻道 #離開美國生活去 #離開美國生活去婚後篇 此系列節目是以多位美國人男女,他們各自追求或交往來自遙遠國度的另一半,並前往對方國家開始在海外的生活的實境片。 TLC實境片《離開美國生活去》 【窺見人性寫實與自我衝擊】 我喜歡看的點,一是即使沒有每集鎖定也可以銜接上,二最重要的是從中
Thumbnail
#TLC旅遊生活頻道 #離開美國生活去 #離開美國生活去婚後篇 此系列節目是以多位美國人男女,他們各自追求或交往來自遙遠國度的另一半,並前往對方國家開始在海外的生活的實境片。 TLC實境片《離開美國生活去》 【窺見人性寫實與自我衝擊】 我喜歡看的點,一是即使沒有每集鎖定也可以銜接上,二最重要的是從中
Thumbnail
生活在他鄉難以言說的困境與今日的快樂。
Thumbnail
生活在他鄉難以言說的困境與今日的快樂。
Thumbnail
覺知並且警惕那些不知不覺已經在塑造我們的, 接納並且勇敢去把握那些必須攥在自己手裡的。 既要做人間清醒,也要有打破一切的勇氣。 為人一世,對得起這個世界,對得起自己。
Thumbnail
覺知並且警惕那些不知不覺已經在塑造我們的, 接納並且勇敢去把握那些必須攥在自己手裡的。 既要做人間清醒,也要有打破一切的勇氣。 為人一世,對得起這個世界,對得起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