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接住的需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都有被接住的需要

在面對人生重要、困難、迷惘的時刻,其實很需要有個能說說話、接住自己的人。

讓自己在低潮時,不被淹沒,也不會因為情緒,而做出激烈的選擇與行為。

在此,我稱這些接住人的人們為支持團體 (Supporting Group)


最常見的莫過於原生家庭、愛人朋友、政府單位。

然而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需要上述人們以外的支持,來幫助自己更好地度過難關、獲得更完整的觀點,甚至是做出重大的職涯選擇。


關於朋友,還有這些

其中,朋友其實還能細分,這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找到合適對話的對象,好比:

  • 相同職種、不同產業:所謂的同行,偏向廣度的資訊了解,能夠幫助了解與比較彼此差異,以及其他產業現況。
  • 不同職種、相同產業:可能是同事、競業、同圈子的工作者,偏向深度的資訊了解,藉此能了解到所處產業的動向與眉角。
  • 不同職種、不同產業,但熟悉你的一切:也就是親密友人,相較於知識、資訊的提供,更多的是陪伴。

以我為例,我的朋友圈散佈在上述種類,彼此久久見面一次,總會交流各自工作上的觀察與心得(還有互吐苦水);有時自己在面對全新或重大挑戰時,也會主動尋求不同友人的觀點,幫助自己更妥善地思考判斷,並採取行動。


另外,也別忘了付費資源

事實上,還有許多付費資源,運用各自的專業領域來給予支持,並好好地接住我們的需求。

  • 教練:透過目標設定與行動技巧,幫助我們有效地達成目標,度過一段頗具挑戰的時期。
  • 心理諮商師:藉由心理學的框架與理論,來協助我們深入探討情緒、行為背後的深度議題,並且轉化念頭,或是和它們好好共處。
  • 職涯諮詢師:根據我們在職涯裡遇到的大小問題,提供拆解、分析的方法,一同探索和收斂可能的行動與方案。

我自己是從個人議題為出發點,和心理諮商師合作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從議題、突發事件的梳理與剖析,到自我覺察的敏銳度提升,以及定期深度反思。

對我而言,這也是一種個人投資。


當然,也有免費選項

雖然免費,但其實需要個人高度投入時間與心力,才有機會深入網絡並獲得支持。過程並不容易,但往往臥虎藏龍。

  • 線上線下的社群團體:可能是同職業、同年齡、同需求的族群,載體包含 FB Group, Slack, Discord、實體聚會、讀書會等。
  • Program:有曼陀號、XChange 互聯網大學、藍途計劃、女力學院等,彼此職涯背景相似,以及有共同發展需求的人們齊聚一堂。
  • 志工計畫:有 VYA 願景青年行動網、TFT 志工、One-Forty 年度志工等,許多價值觀、訴求相近的人們會投入其中。

我身旁有同事、友人投入上述的部分團體,也從中獲得原本交友圈以外的朋友。


總結

在需要被接住的各種時刻,你是否有屬於自己的支持團體,能夠說說話、提供建議想法、好好地陪伴你呢?

邀請你靜下心來,沿著前述的各種面向,想想自己擁有哪些,或者是需要哪些。

此外,雖然我很喜歡體驗各種身心靈流派,但並不建議讓算命老師,或者是籤詩牌卡成為唯一或是少數的支持。

對我來說,那些人與人的互動、連結而獲得的幫助與撫慰,正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擁有他人支持的珍貴,因為擁有,而相信自己也有機會成為支持他人的一份力量,進而共好、共同成長。

歡迎分享你所擁有,或是期待擁有的支持團體,

也在此與你擁抱。

2會員
21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