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指導會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開了場會,近日又閱讀到一篇文章,心有所感來寫寫感受。

會議中是往來廠商的所謂「專家」,奉其主管之命前來「給意見」。因為手頭上的案子已經開始推動,大事小事本就多如牛毛,但還是緊急情況下抽了兩個多小時與會。會議中一開始劈頭就被對方不斷的指手畫腳,覺得之前我們的佈局與規劃有著各式各樣的不合理。於是一邊把策略攤開來好好解釋整個案件的前因後果,一邊說明這樣的佈局其實是為了什麼目的,以及後續可以造成的推廣策略連鎖效應。

由於產業的不同,自然隔行如隔山。解釋起來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會議推進緩慢,為了讓業外懂得一切訣竅,又沒有業內的背景,於是說明起來就要從非常基礎的枝微末節開始解釋起。等到所有背景常識都被解釋清楚後,才能進階的說明為什麼當初這樣規劃,以及為何用專家自己所謂的常理是無法被推行的。

當然,既然都是往來廠商,又是專家角色。自然也不能失了禮節。最終還是給了個好說明的臺階大家一起一片祥和的結束了會議。

但是否真的對案子有幫助?可能不到10%吧。

閱讀到的文章大致是:

許多高手或專家進到一間新公司後,不見得每個人都能發揮出原先100%的戰力,這與能力多半無關,更多問題是出在適應上,適應文化、流程、人,在這新環境的每件事情都在衝擊著自己,所以有經驗的老鳥,在進入新公司的前三個月大多不會有太大的舉措,而是先觀察,找出制度與流程之所以演變成這樣的原因,接著根據現況去提出值得改善之處,以及這樣做的真正好處

出處在此:https://dotblogs.com.tw/jimmyyu/2017/02/11/adapt-it-or-leave

如果在職場上見多識廣,應該很容易了解全文的發展趨勢以及擴展解釋。

過去也有許多企業或團隊曾經找過自己來參謀參謀意見,甚至長期擔任顧問角色。對於這類的事情,一定第一階段就是認真而仔細的推敲與詢問。光光這一個階段可能就像中醫的望聞問切一般耗盡心力,等到弄清楚之後,才會開始結合自己過去所見所聞嚐試性的給予一些解決方案。即使有了解決方案,還要仔細小心的觀察這類方案是否能被吸收與使用。畢竟同樣一套方式在不一樣的團隊與文化氛圍中,自然會有不同的適應狀態。

專家的「指導」會議結束數日,事件還在餘波盪漾。但本來就很難說服一個已經形成習性的人在基本觀念上大轉彎改變。看起來這類事情只能繼續忍受下去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個月開始商業思維百科的打卡共讀,也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跟一群陌生人組隊「唸書」,更是第一次挑戰當主持,然後在會議前半小時才開始緊張待會要說些什麼?要怎麼引導分享的流程順暢?怎麼樣接話與總結?希望藉由這樣的練習,能夠加強自己的應變、表達能力。最棒的莫過於認識了一群願意分享與給予的人。
Thumbnail
這個月開始商業思維百科的打卡共讀,也是我第一次在網路上跟一群陌生人組隊「唸書」,更是第一次挑戰當主持,然後在會議前半小時才開始緊張待會要說些什麼?要怎麼引導分享的流程順暢?怎麼樣接話與總結?希望藉由這樣的練習,能夠加強自己的應變、表達能力。最棒的莫過於認識了一群願意分享與給予的人。
Thumbnail
因為「專枷三盲區」,把握「具象化三問」,然後應用在讀與寫⋯⋯。
Thumbnail
因為「專枷三盲區」,把握「具象化三問」,然後應用在讀與寫⋯⋯。
Thumbnail
由於產業的不同,自然隔行如隔山。解釋起來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會議推進緩慢,為了讓業外懂得一切訣竅,又沒有業內的背景,於是說明起來就要從非常基礎的枝微末節開始解釋起。等到所有背景常識都被解釋清楚後,才能進階的說明為什麼當初這樣規劃,以及為何用專家自己所謂的常理是無法被推行的。
Thumbnail
由於產業的不同,自然隔行如隔山。解釋起來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會議推進緩慢,為了讓業外懂得一切訣竅,又沒有業內的背景,於是說明起來就要從非常基礎的枝微末節開始解釋起。等到所有背景常識都被解釋清楚後,才能進階的說明為什麼當初這樣規劃,以及為何用專家自己所謂的常理是無法被推行的。
Thumbnail
凡事用資料說話,用數據背書,讓你的論點立足 在職場做事凡是出師要有名,任何的發言與提案更必須信而有征、有理有據,累積信任度與專業形象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只要一次的發言未經過求證被推翻,往後要再取得他人的信任,就非常的不容易。 
Thumbnail
凡事用資料說話,用數據背書,讓你的論點立足 在職場做事凡是出師要有名,任何的發言與提案更必須信而有征、有理有據,累積信任度與專業形象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只要一次的發言未經過求證被推翻,往後要再取得他人的信任,就非常的不容易。 
Thumbnail
書是廣泛、多元的,用讀書會討論,可以創造出另一個讓組織成員對話甚至收斂想法、聚焦的場域,是工作情境下未必能做到的。持續從書中吸收與累積,在這個以知識、創意決勝負的時代,肯定也是有幫助的積累。 找一個『專業讀書人』幫你突破門檻、省下時間,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是可以評估的教育訓練或增進內部溝通品質的方式。
Thumbnail
書是廣泛、多元的,用讀書會討論,可以創造出另一個讓組織成員對話甚至收斂想法、聚焦的場域,是工作情境下未必能做到的。持續從書中吸收與累積,在這個以知識、創意決勝負的時代,肯定也是有幫助的積累。 找一個『專業讀書人』幫你突破門檻、省下時間,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是可以評估的教育訓練或增進內部溝通品質的方式。
Thumbnail
有「人」的地方,就有著無限多的可能性與變數組合。 與 P醬 討論著一個關於過去經驗如何轉化運用在未來相關的話題,說的激烈卻也是無言的結局。 大抵是在聊著彼此過去的行業經驗,以及算是不多不少的跨領域跨行業經驗,彼此都勉強算是見多識廣者,在大型的企業中待過,也胼手胝足的從一隻手算得出來的夥伴們起步過一
Thumbnail
有「人」的地方,就有著無限多的可能性與變數組合。 與 P醬 討論著一個關於過去經驗如何轉化運用在未來相關的話題,說的激烈卻也是無言的結局。 大抵是在聊著彼此過去的行業經驗,以及算是不多不少的跨領域跨行業經驗,彼此都勉強算是見多識廣者,在大型的企業中待過,也胼手胝足的從一隻手算得出來的夥伴們起步過一
Thumbnail
回想過往企業跨部門策略擬定會議是怎麼進行的?各部門主管在台上努力闡述對未來的想法,幾位特別敢言的同事不時提出一些意見,場面上看來討論不斷,但其實有一大群人,整場會議都只是靜默地坐在位子上。最後做出的結論,看似是充分討論後的結果,但會議中那些發言者,真的代表了所有人的想法?未必;那些沉默者,又是否真
Thumbnail
回想過往企業跨部門策略擬定會議是怎麼進行的?各部門主管在台上努力闡述對未來的想法,幾位特別敢言的同事不時提出一些意見,場面上看來討論不斷,但其實有一大群人,整場會議都只是靜默地坐在位子上。最後做出的結論,看似是充分討論後的結果,但會議中那些發言者,真的代表了所有人的想法?未必;那些沉默者,又是否真
Thumbnail
品牌的創造初期,任何資訊的產出都是靠人本身的專業,或是內部既有資源去運作執行。業主過往的實力累積,員工過去的專業經歷,成了公司最大的資料使用庫,但通常這樣的資源往往大多不足以使用。在資料來源不足,或資訊太過狹隘的狀況產出的結果,通常會有太過樂觀的結果產生,最後總有一堆收拾不完的狀況。
Thumbnail
品牌的創造初期,任何資訊的產出都是靠人本身的專業,或是內部既有資源去運作執行。業主過往的實力累積,員工過去的專業經歷,成了公司最大的資料使用庫,但通常這樣的資源往往大多不足以使用。在資料來源不足,或資訊太過狹隘的狀況產出的結果,通常會有太過樂觀的結果產生,最後總有一堆收拾不完的狀況。
Thumbnail
這個「課題」,一百個人應該會有一萬種以上的解釋與方法。世間萬事本來就應該多姿多采的多樣化發展,所以也很難會有一定的「標準解法」,只有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方法...等因緣俱足之時,才能有那種「水到渠成」的奇妙快感發生。再說,在人生路上受到太多人的恩惠與指導,如果就因此想托大作個「標準教材」那也未免
Thumbnail
這個「課題」,一百個人應該會有一萬種以上的解釋與方法。世間萬事本來就應該多姿多采的多樣化發展,所以也很難會有一定的「標準解法」,只有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方法...等因緣俱足之時,才能有那種「水到渠成」的奇妙快感發生。再說,在人生路上受到太多人的恩惠與指導,如果就因此想托大作個「標準教材」那也未免
Thumbnail
這發生在前幾天我參與的一場科普沙龍上,那位觀眾很憤慨地表達講者將問題複雜化,一般民眾根本就聽不懂,然後就快速離席了。主持人與講者先尷尬了一下,最後說道,這些沙龍活動的舉辦目的本來就是希望能跟大眾有更多的互動,讓學術知識能在這個平台中有更多的激盪…...
Thumbnail
這發生在前幾天我參與的一場科普沙龍上,那位觀眾很憤慨地表達講者將問題複雜化,一般民眾根本就聽不懂,然後就快速離席了。主持人與講者先尷尬了一下,最後說道,這些沙龍活動的舉辦目的本來就是希望能跟大眾有更多的互動,讓學術知識能在這個平台中有更多的激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