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力宏事件看危機處理】最難的是什麼?

2021/12/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王力宏家變事件至今日在男方道歉「暫時」退出演藝圈,除了零星的八卦新聞持續炒作,大局發展應已差不多告一個段落。關於王家的危機處理手法與聲明稿內容分析,網路上已有許多朋友有所評價,我們就不在此多做議論,但這次事件指引出了一些當個人或企業在處理危機時的真正難題,這些難題是沒有歷經過危機處理實務的人士鮮少會留意到,但卻影響處理成效甚鉅的關鍵,我們想從這塊來聊聊,補足不同面向切入的專業評論角度,讓這次事件學習到的危機處理概念更為全面與立體。
“輿情危機處理並非「單純講道理」,精髓得拿捏好議題相關者的「情緒」導引,特別是「當事人自己的情緒」”
從這次事件的發展歷程中可以明顯觀察到一個現象:不論是被牽扯進事件的當事人、負責報導的媒體記者,以及積極評論贈熱度的各方知名人士,甚至只是吃瓜的民眾,每個人對事件都有不同程度和性質的「情緒」,不論那是把當事人遭遇代入自己生活經驗當中的氣憤或嘲諷,還是冷眼旁觀這世紀話題進展的亢奮,只要當特定事件已經轟動到大眾引領期盼,高度關注劇情下一步發展的議題狀態時,危機處理就已不再只是單純「講道理」就夠了的層次,若處理者不能細緻拿捏各方關係人的情緒狀態與可能反應,以及具備熟稔的導引化解情緒溝通技巧,那無異於矇住眼睛在高速公路上握著方向盤開車,隨便一個小小的方向偏差,都會被無預警地、不知從何而來的大小車輛撞得東倒西歪、體無完膚。
相較於事件外部關係人的情緒拿捏,「個人與內部重要決策者的情緒管理更為困難」,所謂的個人與內部決策者在危機處理中,通常都是握有最多資源、最高職務以及最終危機處理策略走向決定權的人,通常一個輿情危機事件發生(天災除外),多半不會僅是單方面、短時間就橫空出世的對抗問題,真實情況更常是衝突雙方兩造結仇已久、積怨已深,所以當突然爆發高壓、高強度的輿情危機時,許多當事人會處在「他怎麼可以這樣? 他明明也有很多可惡的問題啊!為什麼大家都只罵我們?對我們施壓?」的氣憤情緒之中,想把心中滿滿鬱悶的怨氣一吐為快,也揭揭對方瘡疤,期待公眾可以公平的對待兩造。
只是處在氣憤下的回應,常會充斥情緒化、不理性、甚至非關民眾在意焦點宏旨的抱怨內容,因為只是吐怨而非策略性地在打認知作戰,所以即使自以為舉了許多所謂的證據說明,但都還是打不破、扭不動對方已設好的公眾認知框架,只能又一次淪為強化刻板印象的柴火。
王家起初的回應內容和舉措,應有很大的機率是在全家人都共同氣憤、謾罵對方的氛圍中討論與衝動決定的。
「危機發生時,多數人沒法即時割捨既得利益採取最佳止血方案,總幻想期待有一個神完美的作法,讓我能夠毫髮無傷安全下莊」
這是很真實的人性,雖然的確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或做錯事而必須付出代價,但誰都不好過度苛責這些事件當事人或企業組織,因為他們得要真實面對的,是將會少賺幾億、幾十億、甚至是自己的演藝/職業生涯,公司發展美好光景會就此告終的現實恐懼,在風暴圈之外很難切身體會這個處境的壓力,畢竟本來就沒這些光環要捨棄很容易,但已經擁有卻即將被剝奪,才是真正尖銳地試驗人性,所以危機事件當事人總會抱著美好幻想,努力的要找出一個不斷送太多就能完美下莊的處理方式,這心情無可厚非,但許多危機事件,往往正是因為這難以割捨的猶豫不決,不是拖延了最佳回應時機,就是捨棄最佳止血點方案選擇違和的、僥倖的作法,但情勢非但沒有因此平緩反而越來越慘,最後還是被迫只能回頭採取本就該採取的方案,但時機已過血也難止。
危機處理最難的並不是高深莫測的傳播技巧或華麗詞藻,
最難的,是在高壓當下,能夠真實的面對自我、面對人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PReview TW
PReview TW
台灣唯一專注報導公關產業資訊平台,平台內容包含: 全球/台灣公關產業動態、案例分享、經營手記、公關公司/從業人員側寫、公關專業與生活日常 E-mail:[email protected] FB / IG / LinkedIn:搜尋"公關產業眺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