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受他人影響 — 我需要傾聽他人意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我們很多的教練個案中,常常有人提到自己受他人的影響很深,且這些人大多是自己的重要他人:父母、朋友、手足、老師或是愛人。

他們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我需要聽他們的嗎?

要聽他們的意見?或是…自顧自地走自己的路?

或許這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很值得思考的一個議題。

有人會認為,不要聽太多別人給的意見,自己應該做自己人生的主導者,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裡,我們已經受外在意見影響過深,太少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我們應該勇敢去做自己。

也有人認為,別人的意見是可以幫助到自己的,透過別人的視角,可以看到更多自己看不見的盲點,我們影該把自己打開,擁抱這個世界的多元性,接納更多的意見與觀點。

有些人也會選擇性地接受,選定一些自己信任的人、自己的精神領袖、role model… 採納他們給的建議,因為這些意見通常對自己有效。

也有人認為平衡很重要,與自己的重要他人意見不同時,要適度配合、 適時溝通,但也不過度勉強自己,讓彼此還是能維持在一個良好的關係。

或許,這題的答案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生命課題,要信任的人、要維持的關係、自己的價值觀、要採納的建議都不同。

我們可以選擇適當忽略一些聲音,或許,我們也可以傾聽各種意見,但聽了之後我們該怎麼消化這些聲音、怎麼定義這些意見,都該是由自己來主導,永遠保有最後的決定權。

你認為呢?

— — — — — —

AndAction 教練

困境突破x生涯探索x目標管理
一對一個人教練引導,展開系統性的成長計畫,我們挺你,創造你想要的改變!

更多關於教練、課程、活動都在這裡:bio.site/andaction

InstagramFacebookLINE@帳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Action的沙龍
14會員
47內容數
【框架束縛】社會環境氛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時,我們或許會不自覺地變得過於敏感,特別是對他人的看法。這種過度敏感可能成為我們在網路或現實生活中自由行動的障礙。在做出重要決策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將他人的觀點放在第一位,甚至視其為影響我們抉擇的主要依據。然而,我們必須牢記,他人無法完全理解我們的內心,他們的意見僅供參考,並非絕對的指南。 最為
Thumbnail
有時,我們或許會不自覺地變得過於敏感,特別是對他人的看法。這種過度敏感可能成為我們在網路或現實生活中自由行動的障礙。在做出重要決策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將他人的觀點放在第一位,甚至視其為影響我們抉擇的主要依據。然而,我們必須牢記,他人無法完全理解我們的內心,他們的意見僅供參考,並非絕對的指南。 最為
Thumbnail
「別人提供建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有時候在生活、工作職場上,家人、同事或朋友偶爾會給我們一些建議,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不知道大家當下的反應是如何呢?
Thumbnail
「別人提供建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有時候在生活、工作職場上,家人、同事或朋友偶爾會給我們一些建議,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不知道大家當下的反應是如何呢?
Thumbnail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我們常常還是沒辦法做到尊重對方的想法,或是能不被對方的想法動搖。當我們在跟對方討論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地跟對方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告訴對方最快達成目標的方式。喜歡分享是一件好事沒錯,但我們經常不止於分享,而是想要對方可以接受我們的提議及想法。 舉例而言,
Thumbnail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我們常常還是沒辦法做到尊重對方的想法,或是能不被對方的想法動搖。當我們在跟對方討論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地跟對方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告訴對方最快達成目標的方式。喜歡分享是一件好事沒錯,但我們經常不止於分享,而是想要對方可以接受我們的提議及想法。 舉例而言,
Thumbnail
雖然在這篇文章開始前,我誠心地認為每個人最需要聽的是:自己的意見,但是有些人可能在面臨內在非常混亂或者重大抉擇,內在無法平靜到能夠聽見內在真正渴望體驗的方向。這時候你可能會尋求一些「外在」的意見。此時或許可以問問自己當你去做哪個選擇會讓你的心感到更加開闊?
Thumbnail
雖然在這篇文章開始前,我誠心地認為每個人最需要聽的是:自己的意見,但是有些人可能在面臨內在非常混亂或者重大抉擇,內在無法平靜到能夠聽見內在真正渴望體驗的方向。這時候你可能會尋求一些「外在」的意見。此時或許可以問問自己當你去做哪個選擇會讓你的心感到更加開闊?
Thumbnail
人生的主宰者只能是自己, 這是我認為的。 不論你是誰的誰, 我認為… 都沒有操控支配他人人生的權利, 我們可以是引導者.. 也可以是意見經驗的給予者.. 但絕不是干預決定的存在者。
Thumbnail
人生的主宰者只能是自己, 這是我認為的。 不論你是誰的誰, 我認為… 都沒有操控支配他人人生的權利, 我們可以是引導者.. 也可以是意見經驗的給予者.. 但絕不是干預決定的存在者。
Thumbnail
在我們很多的教練個案中,常常有人提到自己受他人的影響很深,且這些人大多是自己的重要他人:父母、朋友、手足、老師或是愛人。 他們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我需要聽他們的嗎? 要聽他們的意見?或是…自顧自地走自己的路? 或許這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很值得思考的一個議題。 你認為呢?
Thumbnail
在我們很多的教練個案中,常常有人提到自己受他人的影響很深,且這些人大多是自己的重要他人:父母、朋友、手足、老師或是愛人。 他們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我需要聽他們的嗎? 要聽他們的意見?或是…自顧自地走自己的路? 或許這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很值得思考的一個議題。 你認為呢?
Thumbnail
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我們會感到茫然、無方向,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不需要譴責自己,甚至應該覺得驕傲。 因為現在的自己還想更多的探索,不想隨意屈就,願意打開包袱接受各種偶然遇到的事,有時候保持這樣的狀態也很好。 但身邊總是充斥著各種聲音,有鼓勵、有建議、有情緒勒索,告訴我們該怎做、怎樣才是好的人生。
Thumbnail
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我們會感到茫然、無方向,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不需要譴責自己,甚至應該覺得驕傲。 因為現在的自己還想更多的探索,不想隨意屈就,願意打開包袱接受各種偶然遇到的事,有時候保持這樣的狀態也很好。 但身邊總是充斥著各種聲音,有鼓勵、有建議、有情緒勒索,告訴我們該怎做、怎樣才是好的人生。
Thumbnail
這個主題讓我寫起來很有感,因為我本身也是個很容易被別人的話給「戳到」的人XD 要嘛就是覺得自己被針對,毛起來極力捍衛自己的自尊;要嘛就是陷入沮喪失落的情緒漩渦裡,越想越哀傷。 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很累很痛苦,常常在想:「難道我就要這樣永遠一直被他人影響嗎?」
Thumbnail
這個主題讓我寫起來很有感,因為我本身也是個很容易被別人的話給「戳到」的人XD 要嘛就是覺得自己被針對,毛起來極力捍衛自己的自尊;要嘛就是陷入沮喪失落的情緒漩渦裡,越想越哀傷。 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很累很痛苦,常常在想:「難道我就要這樣永遠一直被他人影響嗎?」
Thumbnail
不要隨便給意見,也不要任意插手,這是我最近的感觸。
Thumbnail
不要隨便給意見,也不要任意插手,這是我最近的感觸。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Thumbnail
在不斷配合下,不斷內耗、不斷放棄自己的選擇、不斷妥協。在這麼多的「不斷」練習配合別人,導致「習慣妥協」,終究喪失自我﹑懷疑自己,不禁覺得別人都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然而事實是自己沒有堅守底線,才讓別人輕易越過,造成痛苦的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