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年紀越大血壓自然越高?別再被農場文章騙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期發現,民眾對於高血壓這類的慢性疾病往往有不少迷思,上一篇文章「開始使用慢性病藥物後,就一輩子都要吃藥了嗎?」破除了慢性病的藥物服用之後就一定不能停的錯誤概念,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慢性病三高之首—高血壓。

raw-image

迷思一:年紀越大血壓自然越高?

對於高血壓的迷思很多,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

傳統觀點認為「年紀越大的人,血壓自然就會越高」,而這個觀點來自於英國多年前的血壓普查研究。數年前的這個研究發現:年紀似乎與血壓呈現正相關,因此高血壓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可能是一個自然老化現象,以保持你全身血管足夠的血液灌流。

這樣解釋也滿合理的:或許當我們老了,血管硬化、變窄了,會導致血液不容易流進人體的末梢動脈,因此血壓必須要升高,以維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給。

但是更新的證據顯示,其實人類的血壓不應該隨著年紀而自然的上升。換句話說,老人的血壓上升並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須的,而是一種病態的生理表現

raw-image

因為近期更新的普查研究發現:在相對沒有污染、人民的飲食也較健康的非工業化鄉村地區,居民的血壓並沒有隨著年紀而升高。這樣的證據顯示,人類的血壓升高,基本上可以視為病態的展現,而非老化之自然現象。

簡而言之,如果血壓高了身體一定是生病了,需要謹慎的控制血壓,才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有最佳的預後。

迷思二: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不僅沒好處,還會傷身體?

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真的對健康有幫助嗎?

研究一:降低血壓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

目前最新的研究顯示,除了 85 歲以上的老年人積極降血壓的好處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外(而且很可能是因為樣本數不足得到的結論),使用降血壓藥物控制血壓在各個年齡層都有明顯的好處。整體而言,越年輕的高血壓族群使用降血壓藥物,好處會更明顯,罹患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下降得愈多。

舉例來說,收縮壓(血壓前面比較大的數值)每下降 5 mmHg :

  • 在未滿 55 歲的組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降低 18 %
  • 在 75 - 84 歲的組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以降低 8 %
  • 在 85 歲以上的組別就沒有太顯著的差異(很可能導因於樣本數不足)

無論你一開始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時候血壓有多高,當你的血壓每降 5 mmHg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會大幅下降。

因此某些誤導人的農場文章常常講說「年紀越大,血壓高一點也可以接受」,或是在長輩 LINE 群組裡頭常看到的「美國正式規定 65 歲以上標準血壓可以到 150 / 100 mmHg」、或「75 歲以上老人血壓到 160、170 都 OK 」這些刻意為之的謠言自然是不攻自破。

研究二:華人地區血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這邊跟大家分享台灣知名的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醫師,於今年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著名研究。這個研究搜集了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總共 8000 多個華人長者,記錄他們居家量測的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比率,總共追蹤長達三年。

raw-image

這 8000 多位 60-80 歲的高血壓長者,研究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收縮壓控制在 150 mmHg 以下(約 130-140+ mmHg);另外一組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約 110-120+ mmHg),追蹤他們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研究結果發現,比起血壓控制在 150 mmHg 以下的那一組(其實這組也算是控制得不錯),血壓嚴格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的那一組大勝:

  • 降低接近 1/3 的中風、急性心臟病風險
  • 降低 73% 的急性腎衰竭的風險
  • 整體而言降低了 26% 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個研究非常重要,也可能使台灣之後對於老年高血壓的控制目標更加嚴格,為什麼呢?

其一、這篇研究的取樣是華人(台灣人跟中國大陸人)。其實之前歐美的學者也有得出類似結論,但常常有人詬病說「歐美的研究,台灣人又不一定適用,因為人種不同」,但這篇研究狠狠的打臉這種說法。再來、這是一篇非常新, 2021年發表的研究,證據等級也相當的高,非常有機會被當成新版高血壓指引的文獻出處。

簡單來說,只要沒有頭暈、不舒服等狀況,血壓在可接受範圍內其實越低越好。可以的話盡量將收縮壓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以及整體健康狀況的維持都非常有幫助。

希望這篇有更新到大家對於高血壓的看法及觀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蘿拉 laura-avatar-img
2021/12/30
謝謝蒼藍鴿大大分享~
泡澡的太陽-avatar-img
2021/12/27
以前看爺爺照三餐吃藥,都覺得要好好保養身體,以後老了要我這樣吃我真的無法接受
avatar-img
蒼藍鴿的沙龍
4.4K會員
50內容數
如果你重視知識來源根據,希望汲取醫學新知,歡迎訂閱本專題,讓我來為你把關內容,提供更正確的醫療資訊。我會將艱澀的醫療知識轉譯為大家都能輕鬆閱讀的醫學科普文章,逐一打破生活中常見的醫學謠言,輔以實例說明,帶大家建立正確保健觀念,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蒼藍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9
親愛的讀者您好: 我是蒼藍鴿,很遺憾告知各位我於此平台要暫時停更的消息。大多數人應該知道,我每週於 Youtube 頻道以及 Podcast 平台皆持續創作醫療衛教之相關內容,由於近期想提升影音的創作品質,所以無法在此穩定發佈內容,故將訂閱方案做些調整。
Thumbnail
2021/12/29
親愛的讀者您好: 我是蒼藍鴿,很遺憾告知各位我於此平台要暫時停更的消息。大多數人應該知道,我每週於 Youtube 頻道以及 Podcast 平台皆持續創作醫療衛教之相關內容,由於近期想提升影音的創作品質,所以無法在此穩定發佈內容,故將訂閱方案做些調整。
Thumbnail
2021/12/13
基本上所有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都一樣,當第一次確認診斷之時,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心理學家所闡述的「悲傷的五個階段」。一開始會先否認診斷,接下來會漸漸的進入討價還價期,最後才會接受事實。一個剛被診斷慢性病的患者常常會向醫師討價還價:「啊~醫生~我這個應該不用吃藥吧?」「是不是開始吃藥後,一輩子都要吃啊?」
Thumbnail
2021/12/13
基本上所有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都一樣,當第一次確認診斷之時,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心理學家所闡述的「悲傷的五個階段」。一開始會先否認診斷,接下來會漸漸的進入討價還價期,最後才會接受事實。一個剛被診斷慢性病的患者常常會向醫師討價還價:「啊~醫生~我這個應該不用吃藥吧?」「是不是開始吃藥後,一輩子都要吃啊?」
Thumbnail
2021/11/29
為什麼當感冒症狀很多的時候,例如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此時醫生並不會開立抗生素;而當感冒只有單純喉嚨痛時,醫生卻會更為謹慎的開立抗生素給我?不是說感冒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嗎?這篇文章會一一為大家解答。
Thumbnail
2021/11/29
為什麼當感冒症狀很多的時候,例如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此時醫生並不會開立抗生素;而當感冒只有單純喉嚨痛時,醫生卻會更為謹慎的開立抗生素給我?不是說感冒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嗎?這篇文章會一一為大家解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環境壓力大, 飲食作息不正常, 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 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 漸漸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輕人要當心這五種中老年疾病可能找上你!!! 1. 【#心血管疾病】 許多人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工作壓力大或時常熬夜,導致發生高血壓、心臟病等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環境壓力大, 飲食作息不正常, 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 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 漸漸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輕人要當心這五種中老年疾病可能找上你!!! 1. 【#心血管疾病】 許多人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工作壓力大或時常熬夜,導致發生高血壓、心臟病等
Thumbnail
銀髮族平時服用的藥物作用、飲食搭配、生活和運動習慣與代謝等等原因,都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然而年齡增長伴隨著血管硬化與血管壁的彈性變差,使長者們更要小心高血壓來報到。
Thumbnail
銀髮族平時服用的藥物作用、飲食搭配、生活和運動習慣與代謝等等原因,都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然而年齡增長伴隨著血管硬化與血管壁的彈性變差,使長者們更要小心高血壓來報到。
Thumbnail
國民健康署統計,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邁入中年後,40歲以上更達38%,你平常有量血壓的習慣嗎?   血壓正常值為120/80mmHg(毫米汞柱),120 mmHg為收縮壓,指心臟收縮時的血壓,80 mmHg為舒張壓,指心臟舒張時的血壓。   過去高血壓標準值為140/90 m
Thumbnail
國民健康署統計,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邁入中年後,40歲以上更達38%,你平常有量血壓的習慣嗎?   血壓正常值為120/80mmHg(毫米汞柱),120 mmHg為收縮壓,指心臟收縮時的血壓,80 mmHg為舒張壓,指心臟舒張時的血壓。   過去高血壓標準值為140/90 m
Thumbnail
雖然在努力推廣醫療靈媒飲食的路上,歷經多數人的百般懷疑或抗拒,但總還是有朋友在聽了我建議之後馬上行動的。 前幾天朋友在ig問我有沒有什麼蔬果汁可以治高血壓?我馬上丟一堆資料,加碼二張截圖,是關於「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這本書的節錄⬇️: 科學理論背後的錯誤 高血壓的藥物控制 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
Thumbnail
雖然在努力推廣醫療靈媒飲食的路上,歷經多數人的百般懷疑或抗拒,但總還是有朋友在聽了我建議之後馬上行動的。 前幾天朋友在ig問我有沒有什麼蔬果汁可以治高血壓?我馬上丟一堆資料,加碼二張截圖,是關於「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這本書的節錄⬇️: 科學理論背後的錯誤 高血壓的藥物控制 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
Thumbnail
高血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依據國健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而在老年患者中的盛行率甚至高達70% 本文 幫助作者自己複習疾病治療也讓你更認識高血壓
Thumbnail
高血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依據國健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而在老年患者中的盛行率甚至高達70% 本文 幫助作者自己複習疾病治療也讓你更認識高血壓
Thumbnail
70多歲的老先生有膽固醇指數超標的問題,但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沒放在心上,直到心肌梗塞發作,緊急送醫放入心臟支架,才曉得事態嚴重。已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患者屬於非常高度危險,建議要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指數控制在55 mg/dL以下。
Thumbnail
70多歲的老先生有膽固醇指數超標的問題,但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沒放在心上,直到心肌梗塞發作,緊急送醫放入心臟支架,才曉得事態嚴重。已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患者屬於非常高度危險,建議要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指數控制在55 mg/dL以下。
Thumbnail
正值壯年的黃先生雖然才四十多歲,不過在幾年前便已體驗過心肌梗塞的慘痛經驗。出院之後,黃先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很積極與醫師配合控制高血脂的狀況。
Thumbnail
正值壯年的黃先生雖然才四十多歲,不過在幾年前便已體驗過心肌梗塞的慘痛經驗。出院之後,黃先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很積極與醫師配合控制高血脂的狀況。
Thumbnail
民眾對於高血壓這類的慢性疾病往往有不少迷思,上一篇文章「開始使用慢性病藥物後,就一輩子都要吃藥了嗎?」破除了慢性病的藥物服用之後就一定不能停的錯誤概念,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慢性病三高之首—高血壓。 迷思一:年紀越大,血壓自然越高? 迷思二: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傷身?
Thumbnail
民眾對於高血壓這類的慢性疾病往往有不少迷思,上一篇文章「開始使用慢性病藥物後,就一輩子都要吃藥了嗎?」破除了慢性病的藥物服用之後就一定不能停的錯誤概念,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慢性病三高之首—高血壓。 迷思一:年紀越大,血壓自然越高? 迷思二: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傷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