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診間來了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有些服用慢性病藥物長達十多年,已經非常習慣每日使用的藥物,同時慢性病也控制得不錯。這類病人對醫師而言通常非常好溝通,他們也非常清楚其血壓、血脂或血糖就是需要一些輕量的藥物才能控制得好,因此這一類的病人進診間之後,常常會很明白的跟醫師說:「醫生啊~我只是要再拿三個月的藥,因為我的藥吃完了,那再麻煩下次回診一樣幫我安排個抽血檢查。」看診通常就會在歡笑聲中結束。
但對於剛被診斷為慢性病的患者而言,這件事可能就沒有那麼好接受了。基本上所有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都一樣,當第一次確認診斷之時,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心理學家所闡述的「悲傷的五個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 否認
- 憤怒
- 討價還價
- 沮喪
- 接受
一開始會先否認診斷,接下來會漸漸的進入討價還價期,最後才會接受事實。基本上,一個剛被診斷慢性病的患者常常會向醫師討價還價:「醫生~我這個應該不用吃藥吧?」「我的狀況沒有很嚴重吧?」「是不是開始吃藥後,一輩子都要吃啊?」
的確,一個剛被診斷慢性病的患者,醫生通常不會馬上使用藥物治療,除非他的各項數值在被初診斷時就已經高得太離譜,甚至不趕緊控制會有生命危險,不然以大部分剛被確診慢性病的患者而言,哪怕是血糖有問題、血脂有問題、抑或是血壓有問題,基本上我們會先請患者改變生活型態。
常見慢性病的初步治療
生活型態的調整永遠都是慢性病治療的第一步,常見的例子有哪些呢?
一、高血壓
如果患者只有一次在診所量到比較高的血壓,這個時候醫生還不會給予高血壓的診斷。我們會請患者使用居家型的血壓計,在家裡每天早晚量血壓並記錄數字。如果是在家裡放鬆的狀況下,量出來的血壓仍大於 140/90 mmHg 以上,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了。(補充:120/80 mmHg以上為高血壓前期)
高血壓前期或診斷初期,不一定要吃藥!醫師會叮囑患者少吃鹹的食物,並控制每天攝取的鈉總量;此外也務必多攝取青菜水果,因為青菜水果含有豐富的鉀離子,而鉀離子可以幫助身體排出鈉離子進而降血壓。此外多運動、考慮減重、少喝酒等都是降血壓的好方式。
特別一提「減重」這點,因為血壓跟體重有非常大的關係。統計上而言,每減掉 1 公斤,血壓就可以降 1 mmHg。也就是說一個過重的人,如果成功減重 10 公斤,其血壓就可以直接降 10 mm/Hg,不亞於一顆高血壓藥的功效。
當然,如果民眾嘗試了幾個月的生活型態調整後,血壓還是偏高,醫生大概就會建議開始吃藥了。
二、高血糖
血糖偏高,毫無疑問大家都會戒慎恐懼,因為血糖過高就會被確診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小於100 mg/dl 是正常的;100-126 mg/dl 屬於糖尿病前期;126 mg/dl 以上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
血壓跟血糖過高之所以可怕,在於兩者會對我們的心血管以及重要器官造成慢性傷害。如果高血壓、高血糖的狀況持續且未加以控制,長久下來易併發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亦可能產生腎臟病變、心衰竭、失明等嚴重問題。
以一個剛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人而言,醫師一開始並不會直接開立藥物,而是會先從飲食的衛教著手。第一、會請患者注意甜食的攝取量,例如甜點、含糖飲料、或是太甜的水果也要注意。有些人會覺得水果很營養因此不忌口,但甜水果的攝取一樣會造成血糖較大幅的波動,需特別注意。
第二、會衛教患者少吃澱粉類食物,因為澱粉在我們體內最終會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亦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常見的澱粉類食物包括麵包、飯、稀飯、麵、馬鈴薯、地瓜、山藥等主食類的食物。
第三、多吃青菜,青菜對於人體的幫助不言可喻。
這邊提供一個食物的配置比例給大家參考。近期國健署以及世界各國的營養學會皆推薦 「2:1:1 餐盤」的概念,也就是便當裡頭份量最多的營養素不應該是飯或麵,而應該是蔬果類;而主食的體積約莫佔蔬果類的一半,且應選擇營養含量高的 「全穀類食物」;最後的 1 份則是蛋豆魚肉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體積一樣約占蔬果類的 1/2,所以叫做 2:1:1 餐盤。
蔬果:主食(全穀類):蛋白質的體積比 = 2:1:1
如果患者在飲食調控以及加強運動一段時間之後,血糖仍然明顯超標,醫生可能就會建議開始服用血糖調控的藥物了。
三、高血脂
血脂只是一個通稱,通常可以細分成三個部分:
- 三酸甘油酯(TG)
- 壞的膽固醇(LDL)
- 好的膽固醇(HDL)
三酸甘油酯最好要小於 150 mg/dl,壞的膽固醇最好小於 130 mg/dl,好的膽固醇最好要大於 40 mg/dl,以上這三個指標也跟心血管的健康度有關。如果沒有符合標準,久了血管可能會有堵塞的狀況,一樣會造成心臟病、中風等等的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
與上述的高血壓及高血糖一樣,剛被診斷出高血脂的患者不應該直接用藥,而要請患者調整其生活型態。
首先,要請患者少吃紅肉及動物油,如少吃豬肉、牛肉、羊肉、豬油、牛油等等,還要特別注意需少吃奶油,因這類油脂都含有較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容易造成血脂異常,因此除了紅肉,其他含奶油的食物如蛋糕、麵包、甜點等也需減少攝取。
但油類畢竟還是身體的重要營養素,所以仍然必須攝取足夠脂肪,但要以好油為主,例如橄欖油、葵花油、芥花油、堅果、酪梨等等的食物,這些好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們壞的膽固醇。
剛剛有提到要請患者少吃紅肉,那蛋白質來源要怎麼補充呢?蛋白質建議以蛋、豆、魚肉類為首選,如果除了蛋、豆、魚肉類之外,也想要吃一點"陸地上"的蛋白質,則會建議選擇雞肉——尤其是雞胸肉,是相對來說比較健康的。
食物烹飪方式當然也要注意:少吃炸的、煎的;多吃蒸的、煮的。再來運動、減重也會對你的血脂控制有所幫助。
以上的生活型態調整三個月至六個月後,若血脂數值仍然異常,醫生就會建議加上藥物控制。
減藥或停藥需付出的代價
回到主題,所以慢性病的藥一旦開始使用,就真的要吃一輩子嗎?
關於這一點,我的回答是:「慢性病的藥當然之後有可能得以減量或停藥,但是你必須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什麼意思呢?
如同上一段落所述,通常你會需要服用慢性病的藥,代表身體數值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生活型態調整後,數值仍屬異常狀態,醫師才會開立慢性病藥物。反過來說,一旦停止使用藥物,且生活型態也回復到原本的狀況,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推論:健檢數值一定也會上升回到異常的區間。
所以剛剛講的付出代價,就是你可能要付出兩倍,甚至是三倍的努力去做好生活型態的調整,才有可能減藥或停藥。簡單來說,你必須非常努力讓生活過得健康且一絲不苟:
- 體重減到標準體重以內
- 攝取原型全穀類食物、好的蛋白質,不碰任何加工食品與糖
- 多樣化的蔬菜水果且攝取足夠
- 搭配每週至少 150 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
想要有減藥的空間,你的生活就是要過得比別人認真、努力、健康。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推理,如果你的生活型態還是跟以前一樣,體重、飲食習慣還是沒有改變,是不可能恢復年輕時的身體狀態的!
簡而言之,慢性病的患者並非不可能減藥或停藥,但任何的藥物減量都需要你付出代價,去過更健康的生活,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如果這樣的健康生活真的太困難,不妨轉個念,將手中的慢性病藥物當成每日保健品服用,如此對於長期併發症的預防,還是會有絕佳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