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歷史與記憶的矛盾——讀班雅明《歷史哲學論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左圖:班雅明,右圖,《啟迪》收錄〈歷史哲學論綱〉

以前國高中的時候,常常遇到很多不喜歡歷史的同學。雖然這些人很多,不過他們討厭歷史這個科目的原因,多半卻都一樣。第一,在接觸歷史時,他們經常浮現這樣一種感覺:為什麼要唸這種跟我沒有關係的東西?第二,他們討厭要記一堆有的沒的事件、人名和時間年代。

《歷史哲學論綱》寫於班雅明逝世的1940年初,也許是他生前最後寫下的文章。在這裡面,他不停抨擊一種將過去視為同質、連續不存在斷裂的歷史觀,認為時間在這裡面是空洞的,只是各種事件的堆砌,而不存在他們真正的意義。這種空洞、同質的時間,老實說,其實就很像當初我那些同學討厭的歷史課。在這種歷史課中,我們被要求不停去背誦各種過去,但卻很少去思考,這些過去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或者這些過去和我們當下、當今的處境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繫。彷彿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一樣。

「歷史是一個結構的主體,但這個結構並不存在於雷同、空泛的時間裡,而是坐落在被此時此刻的存在所充滿的時間裡。」

這也是為何班雅明抨擊這種歷史觀的原因,因為對他來說,歷史從來就不是紀錄,而是關係的展現、理解和詮釋。而且這種關係總是當下對過往的滲透,或者過往對當下的滲入。就如同許多的政治宣傳或是學術論著、文學小說中的描述一樣,過去並沒有因為時間而真的成為過去,反而經常被人們作為當下的比喻來營造對未來的想像,在其中投射、激發人們的渴望和情緒。他因此在文章裡提到,真正的歷史學家不會像一個枯燥的編年史學家一樣,依照年代去記錄不同的事件,相反的這種歷史學家——他稱為歷史唯物主義——他們在描繪過去時,

「並不按照它本來的樣子去描繪,而是意味著要去捕捉一種記憶。」

但如果我不是曾活在過去的人,那麼過去對我來說要如何才會是一種記憶?歷史和記憶的關係又是什麼?

在這點上,法國作家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1978年寫的小說《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為我們呈現了一種很微妙的視角來深入這個議題。在這本小說裡,主角是一個失去記憶的人,為了找回自己的過往,他到處尋找線索,拜訪以前可能認識自己的人。但弔詭的是,他想尋回的記憶洽好是法國人們最不想談論的一段歷史,也就是法國二戰被德軍佔領的時期。因此他遇上的每個人幾乎都不想談論他們過去的事情,甚至想要遺忘這些事情,直接把很多過去的照片、文件丟給他,不想再看見。這導致他的搜索經常徒勞無功,或是只能根據很片段的線索來進行。

《暗店街》

在書中他經常以為自己就是拜訪者口中說的某個角色,並「喚醒」很多栩栩如生的「記憶」,進而堅信自己的確就是某人口中的「誰」,很開心終於找到了「自己」,但在下一次調查他卻又馬上面臨挫折,根據一次又一次新的證據,他發現自己一再不是自己原先以為的那個人,他之前產生的「回憶」並不是自己的記憶。

我們在書裡看到一種歷史與記憶之間很有意思的矛盾:在這裡面,一個失去記憶的人,試著想成為任何一個有歷史的人物;但有歷史的人們,卻想成為任何一個失憶的人。而小說來到結局時,我們讀者雖仍然和主角一樣無法肯定主角真正的過往是什麼,但透過一路上以為自己是各種人而被喚醒、重疊、排列在一起的「記憶」和敘述,我們卻好像更加認識了法國一段被人們遺忘的歷史。

Rene Böhmer on Unsplash

《暗店街》小說中的主人翁——居依(Guy Roland),其實就很像班雅明所說的歷史唯物主義者。當他扮演偵探穿梭在各種文件、照片還有倖存者的話語中尋找自己的過往時,他並不是像一般的歷史研究者一樣,是為了想要搜集大量的資訊來建立一個完整、詳細的歷史資料庫,而是一直在從中尋找、探索、想像自己可能跟這些東西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同時,他在追尋旅程中不停喚醒起來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記憶」,就如同班雅明所說的「記憶」,它並不是一種來自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生活所儲存而再製的片段,而是更像《歷史哲學論綱》裡那種因為想要「抓住過去意象的渴望」所產生的不是自己的記憶的「記憶」。

「去捕捉一種記憶」,在《歷史哲學論綱》也因此意味著歷史唯物主義的任務不是單純紀錄過往,而是通過深入碎片化的某一時刻,去喚醒、恢復人們活在某一時期的感覺、體驗,如同一種深刻的印象傳遞給現在的人們,使過往的時間在當下重新產生新的意義。

《歷史哲學論綱》的另一個目標,是對納粹崛起的現象進行分析與批判。他提到納粹的崛起,和一種人們相信的「進步」與線性的歷史觀存在共謀的關係。這種歷史主義並不提供人們對過去曾經可能存在的體驗和記憶,而是為「過去」生產一個既定、「永恆」的意象來鞏固現在的政權,控制當下與過去維持既定的關係與認識。就像二戰時,納粹軍官約阿希姆.派普(Joachim Peiper)說的:

「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但事實真相只有親歷者才知道」。
集中營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

歷史唯物主義者的任務,便是想辦法從中找到歷史連續性的裂縫,「以便把一個特別的時代從同質的歷史進程中剝離出來,把一篇特別的作一生的著述中剝離出來。」就彷彿將一段歷史中不一樣的、特別的卻被忽視、壓迫的過往救贖回來,進而改寫了人們對一段歷史的體驗和感覺,從此也對未來有新的想像和新的爭論。

過往的贖回,因此是將某種曾經存在,但如今卻消失的關係重新挖掘、找回並賦予體驗、感知的革命行動。而且只有透過重新認識的過往及其意象,人們才有可能逃離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所產生的控制,因為後者訴諸的往往是對未來付諸美好、進步的意象,煽動現下的人們效力於自己,不要凝視宛如廢墟、殘骸的過去,而是將注意力放在看似美好的未來,認為一切會越來越「進步」、「完美」。

這種效應和「歷史觀」的信念,是一種「宣傳進步的暴力」。而且深刻地被班雅明詮釋保羅.克利(Paul Klee)畫作《新天使》(Angelus Novus)的段落裡,完美精湛地表現出來。在這裡班雅明描寫畫中的天使注視著被毀壞殆盡的過往,看著他們的屍體、時間的殘骸,想要將他們喚醒,重新修補,把破碎的時間和世界重新恢復成完整的樣貌。但一股風暴卻不停擊打他的翅膀,瘋狂地要把他吹向名為未來的他方,而這股風暴,班雅明說,就叫做:「進步」。

保羅.克利(Paul Klee)畫作《新天使》(Angelus Novus)

「進步」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面向未來,而是為了讓人不要理會破敗的過去。這也或許正是班雅明最擔憂的事情,並讓他寫下《歷史哲學論綱》警戒後世的人不要不理會過去。因為要想讓未來產生新的關係與進步,我們只能重新回頭注視、修補過去的碎片、殘骸。亦如同電影《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中,只有向當初作為加害者的當權者重新提起這些過往並進行印尼大屠殺的演繹、重現,人與人現在的關係才可能重獲新生,並希冀有一種新的政治翻轉。異曲同工地,小說《暗店街》的作者在書中也是如此寫道:

「重要的不是未來,是過去。」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片斷人間》是日本社會學家——岸政彥2015年發表的著作,在這之前除了寫過《同化與他者化》和《街頭人生》兩本社會學著作外,他也寫過不少小說,如《塑膠傘》、《圖書室》,並入圍芥川
你可能喜歡看小說,也可能是喜歡看電影,或是喜歡哲學,更可能……前面的你都不喜歡,你只喜歡看動漫。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藝術無關乎你看的是什麼,而是永遠關乎你怎麼聯繫、重構你所看、所經歷的事物。
《論攝影》是桑塔格寫於1977年的著作。是一本探討攝影、影像的哲學專著。儘管到了2020年關於攝影的討論和現象已有許多變化,但這本書至今仍是攝影領域的重要經典。不過,或許這本書之所以在攝影領域都還具有屹立不搖的地位,並非因為這本書談論的是攝影。而是因為……與其說桑塔格討論的是攝影,毋寧說她討論的,
 每次看完柄谷行人的書總是有一種一言難盡的感覺,這本寫於1983年的著作也不意外。在此時,柄谷雖然還未寫作《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提出他著名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來解讀世界資本化的過程,以及以康德的觀點重新閱讀、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並重新提出新的左派主張試圖解開國族/資本/國家的世界資本帝國
本文為參加——心靈工坊柄谷行人新書《作為隱喻的建築》試讀活動 ——所寫。在此感謝出版公司願意提供機會試讀,並寫作心得。 《作為隱喻的建築》是柄谷行人寫於1983 的作品,算是他早期思想的呈現。主題雖然與他後來在《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中提出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沒有直接相關,但仍然是一本精深、獨
《寄食者——人類關係、噪音與秩序的起源》,截自博客來。 「不論主觀的意願如何想要超越社會經濟結構的各種關係,『個人』仍然是各種關係下的產物。」——馬克思《資本論》 「各種關係」讓我們聯想到許多結構主義強調的想法,所謂的「個人」,是由不同的語言邏輯、社會制度、文化、神經生理所形塑的,本身的主體性其實微
《片斷人間》是日本社會學家——岸政彥2015年發表的著作,在這之前除了寫過《同化與他者化》和《街頭人生》兩本社會學著作外,他也寫過不少小說,如《塑膠傘》、《圖書室》,並入圍芥川
你可能喜歡看小說,也可能是喜歡看電影,或是喜歡哲學,更可能……前面的你都不喜歡,你只喜歡看動漫。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藝術無關乎你看的是什麼,而是永遠關乎你怎麼聯繫、重構你所看、所經歷的事物。
《論攝影》是桑塔格寫於1977年的著作。是一本探討攝影、影像的哲學專著。儘管到了2020年關於攝影的討論和現象已有許多變化,但這本書至今仍是攝影領域的重要經典。不過,或許這本書之所以在攝影領域都還具有屹立不搖的地位,並非因為這本書談論的是攝影。而是因為……與其說桑塔格討論的是攝影,毋寧說她討論的,
 每次看完柄谷行人的書總是有一種一言難盡的感覺,這本寫於1983年的著作也不意外。在此時,柄谷雖然還未寫作《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提出他著名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來解讀世界資本化的過程,以及以康德的觀點重新閱讀、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並重新提出新的左派主張試圖解開國族/資本/國家的世界資本帝國
本文為參加——心靈工坊柄谷行人新書《作為隱喻的建築》試讀活動 ——所寫。在此感謝出版公司願意提供機會試讀,並寫作心得。 《作為隱喻的建築》是柄谷行人寫於1983 的作品,算是他早期思想的呈現。主題雖然與他後來在《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中提出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沒有直接相關,但仍然是一本精深、獨
《寄食者——人類關係、噪音與秩序的起源》,截自博客來。 「不論主觀的意願如何想要超越社會經濟結構的各種關係,『個人』仍然是各種關係下的產物。」——馬克思《資本論》 「各種關係」讓我們聯想到許多結構主義強調的想法,所謂的「個人」,是由不同的語言邏輯、社會制度、文化、神經生理所形塑的,本身的主體性其實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來自猶太教世界觀的「復原返本」(apocatastasis),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復原返本,是「每件事每個人的回復」,包含了惡魔和地獄的所有的回復。稱作「返本」,顯然意味著並不是要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但是這種回復,卻也不是要回到完全的舊有的過去,而是在這之中帶著新的刻痕。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班雅明哲學最具威力、意想不到的回馬槍 那連老師都覺得最魔鬼、最殺得我們措手不及的結論。 班雅明早在一個世紀前預言,而現在再次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呢喃、叮嚀: 「你以為我只是一枚自視甚高的文青,在寫德意志悲苦劇的世界和人們嗎?你們錯了,我寫的是...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來自猶太教世界觀的「復原返本」(apocatastasis),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復原返本,是「每件事每個人的回復」,包含了惡魔和地獄的所有的回復。稱作「返本」,顯然意味著並不是要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但是這種回復,卻也不是要回到完全的舊有的過去,而是在這之中帶著新的刻痕。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班雅明哲學最具威力、意想不到的回馬槍 那連老師都覺得最魔鬼、最殺得我們措手不及的結論。 班雅明早在一個世紀前預言,而現在再次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呢喃、叮嚀: 「你以為我只是一枚自視甚高的文青,在寫德意志悲苦劇的世界和人們嗎?你們錯了,我寫的是...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