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回 善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絲晨總是喜歡和我分享她所發生的一些生活瑣事,我們之間似乎似乎能有無限的話題可以討論。一日,絲晨把她和孟欣在餐廳耐人尋味的經過與我分享……
「我跟孟欣和朋友一起吃晚餐,老闆的錢越找越多,他們還說沒有找錯,真的超神奇的!」絲晨天真爛漫地和我述說她們那天所發生的故事
我驚歡訝異地稱道:「好幸運唷!」
「我跟孟欣和那位朋友一直很納悶呢!」絲晨卻把這樣的小確幸說得很煩擾
換我心裡發悶不解地詢問:「人家得不到錢納悶,你們意外得到錢財也會納悶呀?」
「孟欣很開心分到意外錢財,不過絲晨在想要怎麼處理它」由此可見絲晨並不是一位貪圖小利的人
我對當前這位女孩充滿了新奇,於是便說:「絲晨真是一位很特別的女孩呢!」
絲晨進一步表示:「家人說意外的錢財把它存起來,不然會流失更多,而絲晨會得到這個意外的錢財,或許是修來的小福,那更要把這福氣用在更好的地方,再怎麼樣這不是自己靠自己正途得來的」
「我覺得很有道理呢……」我對絲晨表示贊同
並且,我對絲晨加以勸勉道:「如果可以把福氣分給別人,福氣會越變越多唷!」
「絲晨要拿去做隨喜功德,幫身邊的人多籌福」絲晨能發這樣喜捨善願廣種福田,亦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仁慈
我為之讚嘆地道:「聽起來很不錯呀!——『施比受更有福』呢!」
又向絲晨宣講說法:「我們做人要修福也要修慧,這樣人生才會更圓滿」
絲晨駁斥言:「絲晨不接受這諺語!」
「為什麼不能接受呀?絲晨對這句話有別的見解嗎?」我欲探索絲晨對於這句諺語的認知與體悟
絲晨解釋說:「給予別人所得到的福氣遠比接受的一方來的大,如果是為了利益給予,也得不到這真正的意思,如果只是傻傻的施,那最後連自己要生存的東西也給人了卻到什麼都沒有,這日子怎麼活?要不吝嗇、不貪求,由心裡去感恩的施那才是有福!」
我從這句話語中的理解,絲晨疑義說明了佈施的先決條件是無為而為地發自於內心的施予,但要清楚明白地量力而為,才能夠真的有所體悟。
——「關鍵還是在自己的內心,如果沒有一顆真心,不管再多做些什麼,都是白費的」我嘗試簡扼地點出絲晨所想表達的想法
然而,絲晨卻謙卑地說道:「好嘛~絲晨有點強辯」
「你說的還蠻有意涵的,很棒呀!」我能認同絲晨的一番見解,於是便鼓勵她的一番言論,讓她對自己說的話更加有信心
雖然絲晨向來總是說她喜歡我的聰明與才智,但在我用心的觀察下,發覺她才更是一位心地善良又有慧根的女孩,也許人與人也需要相互存在真心的理解與感悟,才能發覺到那顆來自本來面目的善良與真心的起源。

對話情境還原
avatar-img
5會員
227內容數
這全篇幅的傳記中包含筆者各種人生經歷集結,包括感情、學程、職涯、旅途、信仰,等等生命的智慧的故事,且將它嘔心瀝血逐一完成,並向有緣讀者們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她應得的……   無論是那個只有她在乎的交代,還是褚淮的幫助,她從未想過這些是她應得的。   世間炎涼、弱肉強食,她受得多也看得多,因此她不懼苦難,卻唯恐拖累旁人,不得已學會獨立自倚,即便入了千機閣,有了疼愛自己的師尊和師兄姊,她也從不肯鬆懈或依賴。   總有人讓她別倔,卻是頭一回有人告訴
Thumbnail
《真言、真意、真心、珍惜、真名。》 「欲聽真言,必先靜默」 靜默,說的是騰出一種空間的關係。 人尋求民俗信仰, 握手合掌,拜神祈禱, 得以安心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是真言。 一個受憂鬱多年影響的母親, 每日吃著不等的藥丸, 咬緊牙關,將兩名孩子拉拔到大。 說著「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日本個案在接受療癒後,獲得了療癒金額550倍的驚喜回饋。作者強調煉金術的即時轉變,以及對自己誠實、不抵抗改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是指,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 福氣,是累積來的,而不是求來的,積善,也會遇到壞事,但一定會有好結局,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就對了。 無論我們身處在任何低潮或艱困之中,即便是行經生命幽谷,永遠也不要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陶仁彥跟馬鈴淑夫妻倆又吵架了,原因沒啥特別的,是因為錢,特別的是,鈴淑是把兩個人近1/2的月所得捐了出去。 她以前不是這樣的,誰想得到那個省吃儉用,連自助餐都要挑快打烊特價時候去買的鈴淑,如今捐款行善起來卻大手大腳的,都是從她跟某個志工媽媽去了某個團體開始的。
Thumbnail
探索旅程中發現她心底對工作的吶喊:「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卻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目標?」對此,潛意識提醒著:『不用急、用自己的步調走就行。』
Thumbnail
優雅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提到志玲姊姊,除了她甜美的嗓音、溫暖的微笑,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志玲姊姊時時刻刻的溫柔和優雅,世界上總不乏看起來美麗的人,但志玲姊姊所擁有的美麗,是由內心的修養散發出的優雅氣質,像和煦的陽光一般沁人心脾,這也讓志玲姊姊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分享一個小故事,關於善意的助人和善行帶來的果報,強調做善事時的無私和善良,說明做善事的初衷和不求回報的態度。
Thumbnail
小時候不懂,為什麼施比受有福 到自己嘗試做菜給家人吃才漸漸明白這個道理。 哲人曾說:某人如果被偷了東西,卻不自知,那他就不會認為自己丟了什麼。 我從中反推, 一個人如果擁有什麼,卻不自知,也就等同缺乏。 所謂幸福就是這樣的存在。 沒有自己做菜,是不會明白自己習以為常的飯菜,母親費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她應得的……   無論是那個只有她在乎的交代,還是褚淮的幫助,她從未想過這些是她應得的。   世間炎涼、弱肉強食,她受得多也看得多,因此她不懼苦難,卻唯恐拖累旁人,不得已學會獨立自倚,即便入了千機閣,有了疼愛自己的師尊和師兄姊,她也從不肯鬆懈或依賴。   總有人讓她別倔,卻是頭一回有人告訴
Thumbnail
《真言、真意、真心、珍惜、真名。》 「欲聽真言,必先靜默」 靜默,說的是騰出一種空間的關係。 人尋求民俗信仰, 握手合掌,拜神祈禱, 得以安心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是真言。 一個受憂鬱多年影響的母親, 每日吃著不等的藥丸, 咬緊牙關,將兩名孩子拉拔到大。 說著「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日本個案在接受療癒後,獲得了療癒金額550倍的驚喜回饋。作者強調煉金術的即時轉變,以及對自己誠實、不抵抗改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是指,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 福氣,是累積來的,而不是求來的,積善,也會遇到壞事,但一定會有好結局,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就對了。 無論我們身處在任何低潮或艱困之中,即便是行經生命幽谷,永遠也不要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陶仁彥跟馬鈴淑夫妻倆又吵架了,原因沒啥特別的,是因為錢,特別的是,鈴淑是把兩個人近1/2的月所得捐了出去。 她以前不是這樣的,誰想得到那個省吃儉用,連自助餐都要挑快打烊特價時候去買的鈴淑,如今捐款行善起來卻大手大腳的,都是從她跟某個志工媽媽去了某個團體開始的。
Thumbnail
探索旅程中發現她心底對工作的吶喊:「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卻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目標?」對此,潛意識提醒著:『不用急、用自己的步調走就行。』
Thumbnail
優雅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提到志玲姊姊,除了她甜美的嗓音、溫暖的微笑,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志玲姊姊時時刻刻的溫柔和優雅,世界上總不乏看起來美麗的人,但志玲姊姊所擁有的美麗,是由內心的修養散發出的優雅氣質,像和煦的陽光一般沁人心脾,這也讓志玲姊姊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分享一個小故事,關於善意的助人和善行帶來的果報,強調做善事時的無私和善良,說明做善事的初衷和不求回報的態度。
Thumbnail
小時候不懂,為什麼施比受有福 到自己嘗試做菜給家人吃才漸漸明白這個道理。 哲人曾說:某人如果被偷了東西,卻不自知,那他就不會認為自己丟了什麼。 我從中反推, 一個人如果擁有什麼,卻不自知,也就等同缺乏。 所謂幸福就是這樣的存在。 沒有自己做菜,是不會明白自己習以為常的飯菜,母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