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親愛的內在小孩。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很聰明,只是不夠努力。」「如果你再努力一點,一定不只這樣。」從小身為父母眼中“品學兼優“的她,以上台詞經常在生命中出現,曾經連續考了好多年的第一名,有一次成績“只拿”第三名,她擔心爸媽失望而說謊:「我第一名。」
國中時期因為青春期情感問題,失去朋友、失去上學的動力,她第一次經歷自殘,爸爸對她說:「你要堅強。」父親是社經地位都好的人,地位、名聲都了不起,她從很小的一邊接收著父親對母親的評論:「媽媽就是書念得太少,眼界太窄了。」
那年急著想長大看看世界的女孩,一心想著:「得多念點書、考個好成績,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她曾經成為父親的名牌,他人口中「優秀的女兒」,顯然她也喜歡,「沒有做不到事情,只有不夠努力的人」成了她的座右銘。
你熟悉這樣的人設嗎?或許不全然相同,但如果你是世俗標準下“還不錯”的孩子,一定也跟她經歷過差不多的過往。
榮格的心理學提出「內在小孩」原型,大意是我們無論多年長,內在永遠都住著一個小孩,童年時所受的傷,我們揚起的許多情緒看起來是當下事件,但如果仔細深究會發現,是那個受傷的孩子在蠢蠢欲動。
你對自己夠溫柔嗎?你連結過自己的內在小孩嗎?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是不是太努力了?
是為了討好誰而成為現在的你?
現在,給自己一點時間,閉上眼,牽著你的內在小孩,低語對他說:
「親愛的你,我知道長年忽略了你的感受。
現在,我邀請你、我願意、我可以與你一起療傷,
一起放下過往、一起面對未來。」
紀錄我的母職點滴,作為母親這件事,永遠都還「在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