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內在越充實,才越有抵抗誘惑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我有一個乖巧、認真、聰明、體貼、美麗又善良的女兒,但這些都不是她最令我感到驕傲的優點。
她最令我感到驕傲的地方是:
昨天晚上爸爸帶他們去吃晚餐、買電扇、吃冰,他們非常非常高興。然後女兒對爸爸說:「我終於知道為何我朋友考得好,爸媽都會給他們錢作獎勵,但你們都不會,我也沒關係了。」爸爸說:「為什麼?」女兒說:「因為我們平常已經過得很好啦~~」
她最令我感到驕傲的是,她是個知足常樂,充滿智慧,而且懂得對人心懷感激的女孩。回家後她覺得爸爸帶他們出去買東西花了很多錢,還想拿錢給爸爸,付自己吃冰的錢。爸爸說:「不用啦!你的錢你好好存著。」
女兒不懂的是,她的這些心意,和這些「懂得」,對我和爸爸而言就是最好的回饋了。
她知道她擁有全世界最愛她的家人,並且對一切知足感激,我覺得這樣就好了。This is the best child I could imagine.
有一次跟夥伴聊起孩子的事,夥伴說覺得孩子越來越大,需要擔心的事越來越多了,想到就焦慮。
我說:「別這麼想,把握重點就好了。」
他問我什麼意思?
我說:「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如果無法兩個都擁有,請問你要一個很會讀書但品行不好、生活習慣不好,把你的一切付出都當成理所當然的孩子;還是一個不是那麼會唸書,但心地善良,能把自己生活照顧好,且對你所付出的一切知足感激的孩子?」

當我問題問完後,夥伴就說:「喔~~我好像有點感覺了......」
我覺得多數人教養孩子多半劃錯重點,在生活小事上不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只會讀書卻沒有生活感的人之後,再來責怪孩子不會好好照顧自己,不懂得體諒父母,不會知足感恩。可是很多時候,這些東西多半不是先天會的,是後天教的。
我從我女兒小時望著她內心的黑洞,深知她也可能成為一位慾壑難填的女孩,於是我盡可能給予她需要的陪伴。陪著陪著,安全感起來了,親密依附也有了,她就成為一位知足體貼的孩子,不需要靠外在的物質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很久很久以前,我的學生問我:「你對你的孩子有怎樣的期望?」
我跟他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成為一位不被物質慾望宰制的人。」
學生很驚訝地說:「這個期望......好特別.........」

對,很特別,卻是非常重要的事。這世界的物質誘惑太多,所以一個人要能夠掌握著自己、不迷失,實際上需要非常強大的自制力和對外在誘惑的抵抗力,而我期望我的孩子能擁有這種自制力和抵抗力,他才能有機會活出自我,活得快樂。
而那些自制力和抵抗力的底層,不是任何一種說教,是一次又一次的陪伴、理解和照顧,是深刻的安全感和愛與被愛,它們都不是長在嘴巴上的事,而是透過真實地付出養出來的事。
所以,放下手機,遠離3C,很困難,這都需要學習。可是當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夠健壯,心中的安全感夠,沒有太多黑洞要填補,他就更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所以,說到手機成癮的問題,我認為不只是一個習慣問題,有時是一個心理問題。心裡有洞的人才容易成癮,因為現實世界太苦,要一直逃進那個地方躲著,才能感到快樂。如果在現實世界裡也活得開心的人,有必要一直掉進3C的洞裡不出來嗎?
前陣子我對我女兒說:「我覺得你準備好了,我看見你對這些3C產品的自制力,我覺得你已經知道這些3C產品的好處和危險性,所以等你國中後,我就會給你手機。但那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希望你進到虛擬世界後,可以不要忘記真實世界的樂趣。」
而這些人生的酸甜苦樂,對一個心理素質強健的人而言,其實都是樂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80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虹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老師,我們家小孩面對作文題目, 腦袋好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寫……😵‍💫 你是否也曾為此苦惱?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虹瑩老師認為要養成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最好還是從父母的陪伴開始,但此時的陪伴形式會和小時候長得不太一樣。首先,每週還是要有一些「親子共讀」時間,可以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家長也須放下3C產品,專心陪伴孩子閱讀。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2 文字整理
這兩天考試下來,很有創意的會考作文題討論程度超越所有科目。我向來對考題是不太積極研究的,都會拖很久才去看。但這次的作文題討論程度之熱烈實在太令我好奇,於是我主動找了題目來看,看完之後......一臉矇,想說......什麼??這是..............一時之間實在很難評論。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1 文字整理
我們家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都不錯,但有個很大問題是,這沒有反應在考試分數上,雖然沒太糟糕,但都會粗心個幾題,分數都剛好在平均分數而已,很多人都說她平常已經有大量閱讀,學習力很好不需要擔心,想請教老師這種情況是需要多刷題才能提升分數嗎?還是低年級不需要在意這幾分,持續大量閱讀就好?
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老師,我們家小孩面對作文題目, 腦袋好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寫……😵‍💫 你是否也曾為此苦惱?身為家長,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陪伴與引導,讓孩子帶回家的作文題目不再成為親子關係破壞者?
虹瑩老師認為要養成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最好還是從父母的陪伴開始,但此時的陪伴形式會和小時候長得不太一樣。首先,每週還是要有一些「親子共讀」時間,可以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家長也須放下3C產品,專心陪伴孩子閱讀。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2 文字整理
這兩天考試下來,很有創意的會考作文題討論程度超越所有科目。我向來對考題是不太積極研究的,都會拖很久才去看。但這次的作文題討論程度之熱烈實在太令我好奇,於是我主動找了題目來看,看完之後......一臉矇,想說......什麼??這是..............一時之間實在很難評論。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閱寫越快樂】EP.1 文字整理
我們家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都不錯,但有個很大問題是,這沒有反應在考試分數上,雖然沒太糟糕,但都會粗心個幾題,分數都剛好在平均分數而已,很多人都說她平常已經有大量閱讀,學習力很好不需要擔心,想請教老師這種情況是需要多刷題才能提升分數嗎?還是低年級不需要在意這幾分,持續大量閱讀就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我的女兒是天才!! 她是幫助人方面的天才!!! 今天孩子的媽跟我說 收到老師傳來的一張相片 原來我們家向來俠義性格的女兒 又做出了讓老師跟她爸媽都感動到不行的行動 而且我是張大了嘴巴覺得不可思議啦 就讀國一的女兒班上有位同學 有發生傷害自己的狀況 然後她就準備了一隻娃娃 加上這一張卡片送給了那個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我的女兒是天才!! 她是幫助人方面的天才!!! 今天孩子的媽跟我說 收到老師傳來的一張相片 原來我們家向來俠義性格的女兒 又做出了讓老師跟她爸媽都感動到不行的行動 而且我是張大了嘴巴覺得不可思議啦 就讀國一的女兒班上有位同學 有發生傷害自己的狀況 然後她就準備了一隻娃娃 加上這一張卡片送給了那個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