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可能只是我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迷茫是不好十幾二十歲到專屬煩惱
三十歲就是大人了
應該有明確的所有方向
不會再迷茫了
我一直這樣認為
但是
我好像從二十歲開始沒有長大過
我好像錯過了一些閱歷
其實我知道我有一個必須前行的方向
照顧家庭
盡可能的付出
我是開心的 幸福的
但是
這個方向的過程
我有可能只是我嗎
我要怎麼做
要怎麼平衡
又怎麼開始
為自己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我在家裡排行老三,下面還有兩個弟弟,所以我有很明顯的討好型人格。常常很怕讓人不開心,也常常會有被忽略的感覺。 國中的時候幫一位我認為的好朋友做值日生做了半年,就因為她說她不喜歡擦黑板。那時候我覺得既然她不喜歡就幫幫她吧。還有很多讓我幫忙做的事情都讓我用我們是好朋友就多幫幫她吧為理由說服了自己。
因為我在家裡排行老三,下面還有兩個弟弟,所以我有很明顯的討好型人格。常常很怕讓人不開心,也常常會有被忽略的感覺。 國中的時候幫一位我認為的好朋友做值日生做了半年,就因為她說她不喜歡擦黑板。那時候我覺得既然她不喜歡就幫幫她吧。還有很多讓我幫忙做的事情都讓我用我們是好朋友就多幫幫她吧為理由說服了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愛情長跑好像就順其自然結婚了,很多時候的約定成俗就這麼向前走了,但怎麼就沒人告訴我結婚簽字的焦慮 ,所以我說,我得先成為我,才有可能組成我們,我們得先約法三章,才可能踏實
我相信我的第六感,他很可愛,只是,我可能沒有那麼喜歡? 這是第二次見面,花了幾乎一整天的時間在一起,是不會到尷尬到一個不行,只是我好像也沒有多自在? 因為是交友軟體所以我們必定是一定程度被對方吸引,而且都出來第二次了。 但是,為什麼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說開,可能我們可以當朋友之類的?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蒲松齡的名著《勞山道士》,探討故事中王生的學習困境及其與道士之間的關係。文章指出,蒲松齡藉由王生的失敗,探討好逸惡勞的人性對結果的影響,並提醒我們在學習和人生中需重視過程而非僅僅追求速成。
Thumbnail
人生的第二個十年的一些想法,關於自我反思及心態成熟
隨著年齡增長 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定義我自己 到底是要隨著過去的習慣生成自我? 還是依既定的年齡展現成熟的態度? 但成熟又是什麼呢? 所以有一段時間、好長的一段時間 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更失去了自己的特質 刻意地和人群分開 把自己的生活排滿 不再跟過去的人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這本小說讀完時,有種酸楚在心口漫開,擴散到胸口,無力排解。 《一切皆有可能》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故事以露西˙巴頓為開端,一個從小寂寞貧窮的女孩,長大成為作家後,消息一個傳一個的,在親戚,鄰居間逐漸散開。各篇描述在這個小鎮上,每個家庭掩蓋著不為人知的微小惡意,當惡意變成日常,當往事驅之不散,別人不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在30歲過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不知道該往哪去,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起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認真唸書,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唸了所謂頂大商院,順利進入外商、升遷,結婚、買了房子,我一直向上仰望,向前走,來到了30歲初頭,卻突然看不清晰前方的路,不知目標與方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愛情長跑好像就順其自然結婚了,很多時候的約定成俗就這麼向前走了,但怎麼就沒人告訴我結婚簽字的焦慮 ,所以我說,我得先成為我,才有可能組成我們,我們得先約法三章,才可能踏實
我相信我的第六感,他很可愛,只是,我可能沒有那麼喜歡? 這是第二次見面,花了幾乎一整天的時間在一起,是不會到尷尬到一個不行,只是我好像也沒有多自在? 因為是交友軟體所以我們必定是一定程度被對方吸引,而且都出來第二次了。 但是,為什麼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說開,可能我們可以當朋友之類的?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蒲松齡的名著《勞山道士》,探討故事中王生的學習困境及其與道士之間的關係。文章指出,蒲松齡藉由王生的失敗,探討好逸惡勞的人性對結果的影響,並提醒我們在學習和人生中需重視過程而非僅僅追求速成。
Thumbnail
人生的第二個十年的一些想法,關於自我反思及心態成熟
隨著年齡增長 其實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定義我自己 到底是要隨著過去的習慣生成自我? 還是依既定的年齡展現成熟的態度? 但成熟又是什麼呢? 所以有一段時間、好長的一段時間 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 更失去了自己的特質 刻意地和人群分開 把自己的生活排滿 不再跟過去的人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這本小說讀完時,有種酸楚在心口漫開,擴散到胸口,無力排解。 《一切皆有可能》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故事以露西˙巴頓為開端,一個從小寂寞貧窮的女孩,長大成為作家後,消息一個傳一個的,在親戚,鄰居間逐漸散開。各篇描述在這個小鎮上,每個家庭掩蓋著不為人知的微小惡意,當惡意變成日常,當往事驅之不散,別人不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在30歲過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不知道該往哪去,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起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認真唸書,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唸了所謂頂大商院,順利進入外商、升遷,結婚、買了房子,我一直向上仰望,向前走,來到了30歲初頭,卻突然看不清晰前方的路,不知目標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