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人生最大突破的關鍵!40歲那年做了這個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 / 葉丙成
原本要寫 2021 這一年的感言,但看到學生所寫的文章有感,我把時間都花在寫了這篇文章給他,也分享給大家。
我的人生,在40歲那年有個很大的轉捩點。在那一年,我決定放棄從小到大我最自豪、最引以為傲的價值:事事追求完美。而回顧我人生歷程中最大的突破,就是在我開始放棄事事追求完美這種價值的時候。

放棄事事追求完美的價值觀

從小到大,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出手的東西一定要有99分、100分的水準才行。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才出手,這是我非常引以為傲的。而那些做事隨便的傢伙,總是讓我看不起、也看不慣。
一直到我當了教授也是如此,我也是這樣子在教我的學生們。告訴他們事事自我要求完美的重要。
但在我40那年,我同時兼任台大教發中心的主管工作、台大 Coursera 執行長、又去台灣各地學校演講談教育,在台大又教五門課。
為了事事都要完美,有長達一年的時間,我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連續四個月,週末每天都是滿滿的行程。整整四個月沒有一天是整天空白可以休息、可以好好喘口氣的。
後來,我崩潰了,不論是身體或心理都是。我超氣自己,為什麼把自己搞成這樣,有必要嗎?你為什麼不能跟別人說不?你幹嘛每件事情都要做到完美逼死你自己?連續四個月沒有一天能休息、天天睡三小時,有必要搞到這樣嗎?
但我放不下啊,這些事情都好重要:改變大家對教育的看法、教學生那些只有我能教的課、培訓新來的教授跟助教把課教好、做 Cousera 課程把台大最好的教學讓世界看到……
這每一件都對台灣、對學生、對台大好重要。我怎麼放得下任何一件?如果要我只把一件做到100分,把其他的事情放掉,這我做不到啊!
圖/放下事事自我要求完美,才能找到自在,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放過自己可以做更多事情,幫助更多人

就在那時候我體悟了,把一件事情做到 99 分,跟把一件事情做到 90 分比起來,花的力氣不是只多 9 分,而是要多花好幾倍!我開始試著說服我自己:
「放過自己吧,接受 90 分就出手,你可以同時做更多的事情,幫助更多人,創造更多價值。」
但我很難放得下,因為「龜毛」、「追求完美」,就是一直以來我們這種人最引以為傲的價值。特別是當教授、當老師的人,我們常教學生要做事認真、追求完美。如今要自己放下這種自己很自豪的價值觀,這怎麼可能!
但很感謝當年的崩潰,讓我真正能決定放下那追求一切完美的價值觀。我決定不追求事事完美,我決定放過自己。
觀念改變了之後,我得到了自在。我可以自己決定哪件事要做到多好、哪件事要做到剛剛好就可以,我感覺到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全然的掌握。

放下才能找到自在

更重要的,是我能接受自己某些面向能力不夠好的事實,不會以完美去要求自己,而是以看到自己有進步成長就好。
我在台大的簡報課,其實就是希望大家在一次次的作業演練中,真正了解自己,也透過看到不同同學的各種不同的好,讓自己了解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好。簡報沒有絕對的完美,就像藝術一樣的有各種的美、各種的好。既然沒有絕對的好,我們就專注在了解自己、讓自己每次有進步就好。
我自己是在40歲那年才崩潰而蛻變的。希望我的學生們能比我更早20年得到這樣的體悟。希望之後的20年,大家能更加自在地看待生命中、工作中的種種事物,成為真正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祝福大家,特別是那些常被自己的完美逼到喘不過氣的你,能夠放下、能夠找到自在。
延伸閱讀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本文轉載於葉丙成個人臉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丁菱娟 目前的世界變化太快,社群年代帶給傳播和行銷很大的挑戰,對老師而言要能與時俱進的確不容易,但業師能帶給同學的應該不是教導傳播行銷的知識和理論,業師能夠帶給學生比較不同的,應該是現實工作中的案例以及解題的能力,還有接軌社會的能力。 延伸閱讀 (作者為影響力學院創辦人)
文 / 丘美珍 「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第一次結婚是為浪漫,第二次是為家庭,第三次是想找伴。」有一次在書上看到這句話,出自美國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我還記得當時非常受到震撼。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丁菱娟 目前的世界變化太快,社群年代帶給傳播和行銷很大的挑戰,對老師而言要能與時俱進的確不容易,但業師能帶給同學的應該不是教導傳播行銷的知識和理論,業師能夠帶給學生比較不同的,應該是現實工作中的案例以及解題的能力,還有接軌社會的能力。 延伸閱讀 (作者為影響力學院創辦人)
文 / 丘美珍 「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第一次結婚是為浪漫,第二次是為家庭,第三次是想找伴。」有一次在書上看到這句話,出自美國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我還記得當時非常受到震撼。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社交媒體上,許多人感到無趣與焦慮,但玩耍不僅是放鬆的方式,更能增強心理韌性和社交資本。瞭解如何提高你的玩商,拓展興趣,來從日常生活中發掘更多快樂。本文分享了玩耍的益處,以及如何重新探索你對生活的熱情與創造力,鼓勵你重新定義有趣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之前在社群平台看到一系列圖片,除了讓本咚感到些許幽默之外,也稍有體悟,跟大家做個小小分享: 首先,本咚的第一直覺當然是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吧,每年都重要嗎?從小學一年級一路內卷到60歲??那是要人怎麼活?每一年都必須繃緊神經拚命嗎?這樣怎麼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就好像要拿螢光筆在課本上畫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寫作是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從廣告臺詞到流行歌詞都融入其中,本文介紹了撰寫吸引人目光的技巧和寫作的萬用絕招,同時分享瞭如何收集故事靈感。此外,文章推薦了一本好書《我人生的好運都因寫作而發生》。
Thumbnail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一開始的困難,都有熱情撐腰,掩蓋一切辛勞。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不只習慣了挑戰,也習慣了熱情,這才終於看見現實,發現終點還那麼遠。小至習慣的養成,大至人生方向,幾乎都是如此。有時是因為人生觀念的轉變,也有時,就只是真的認清現實,發現自己的熱情只是三分鐘熱度。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回顧碩一生活,比一般人晚了二、三十年,而這一年也算是人生最充實的一年。每個人學習成長的課題不同,自知自己在回校園學習的動機是在圓自己的夢,優異的成績、專業的知識研究已經不是自己的重點,而如何面對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逐漸在生命中有了樣貌。
聽過我故事的人 都說我的人生就像一部八點檔一般 該說是無可救藥嗎 還是說比起其他人的淒慘人生來說 我算是好的呢 連我自己都不清楚           簡單來說說好了 也不過就是小時候爸媽離婚 在爸媽的天天吵架逼問下 比起控制狂的爸爸 我選擇了一年見不到兩三次在台灣生活的媽媽 跟著她從大陸離鄉背
Thumbnail
忙碌的日子裡時常感到生活上的一成不變,衍生出厭倦和疲憊感。其實細細體會生活不難發現生活中有不少小確幸,若將它當成是今天上天送給自己的禮物,的確會”make your day”. 在此讓我分享給你們那些我人生中發生過的小確幸,願我們能時刻珍惜這些小確幸,讓它們成為生活中的甜蜜驚喜。   圖書館找
Thumbnail
在30歲過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不知道該往哪去,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起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認真唸書,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唸了所謂頂大商院,順利進入外商、升遷,結婚、買了房子,我一直向上仰望,向前走,來到了30歲初頭,卻突然看不清晰前方的路,不知目標與方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社交媒體上,許多人感到無趣與焦慮,但玩耍不僅是放鬆的方式,更能增強心理韌性和社交資本。瞭解如何提高你的玩商,拓展興趣,來從日常生活中發掘更多快樂。本文分享了玩耍的益處,以及如何重新探索你對生活的熱情與創造力,鼓勵你重新定義有趣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之前在社群平台看到一系列圖片,除了讓本咚感到些許幽默之外,也稍有體悟,跟大家做個小小分享: 首先,本咚的第一直覺當然是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吧,每年都重要嗎?從小學一年級一路內卷到60歲??那是要人怎麼活?每一年都必須繃緊神經拚命嗎?這樣怎麼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就好像要拿螢光筆在課本上畫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寫作是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從廣告臺詞到流行歌詞都融入其中,本文介紹了撰寫吸引人目光的技巧和寫作的萬用絕招,同時分享瞭如何收集故事靈感。此外,文章推薦了一本好書《我人生的好運都因寫作而發生》。
Thumbnail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一開始的困難,都有熱情撐腰,掩蓋一切辛勞。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不只習慣了挑戰,也習慣了熱情,這才終於看見現實,發現終點還那麼遠。小至習慣的養成,大至人生方向,幾乎都是如此。有時是因為人生觀念的轉變,也有時,就只是真的認清現實,發現自己的熱情只是三分鐘熱度。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回顧碩一生活,比一般人晚了二、三十年,而這一年也算是人生最充實的一年。每個人學習成長的課題不同,自知自己在回校園學習的動機是在圓自己的夢,優異的成績、專業的知識研究已經不是自己的重點,而如何面對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逐漸在生命中有了樣貌。
聽過我故事的人 都說我的人生就像一部八點檔一般 該說是無可救藥嗎 還是說比起其他人的淒慘人生來說 我算是好的呢 連我自己都不清楚           簡單來說說好了 也不過就是小時候爸媽離婚 在爸媽的天天吵架逼問下 比起控制狂的爸爸 我選擇了一年見不到兩三次在台灣生活的媽媽 跟著她從大陸離鄉背
Thumbnail
忙碌的日子裡時常感到生活上的一成不變,衍生出厭倦和疲憊感。其實細細體會生活不難發現生活中有不少小確幸,若將它當成是今天上天送給自己的禮物,的確會”make your day”. 在此讓我分享給你們那些我人生中發生過的小確幸,願我們能時刻珍惜這些小確幸,讓它們成為生活中的甜蜜驚喜。   圖書館找
Thumbnail
在30歲過後,我感覺自己突然停了下來,不知道該往哪去,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想起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認真唸書,進入前三志願的高中、唸了所謂頂大商院,順利進入外商、升遷,結婚、買了房子,我一直向上仰望,向前走,來到了30歲初頭,卻突然看不清晰前方的路,不知目標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