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劃與策略-4-年齡與沒方向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

職涯規劃與策略-4-年齡與沒方向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年紀已不小還是對未來及自己感到迷惘,想問老師對這樣的人,有什麼在尋找、探索上的方法與建議嗎?在想像理想性時,現況、自身能力的考量及比重應佔多少?

迷惘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個錯誤,誰沒迷惘過?但是不管我們幾歲,要是我們還在迷惘,就應該去探索與找尋。

迷惘的本質就是兩個方向

迷惘的本質就是兩個方向:一、對自己不認識;二、對環境不認識,未來的方向則是在對認識自己與認識環境之後的反應。

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沒有忙到沒有一點時間的程度。

所以不至於需要用到腦去考量到比重這事情,就是大膽的安排每週給自己一個晚上或是半天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去拓展一些視野,去聽聽課去認識一些在領域中專精的人,看看他們是如何的經營他們自己的生活

探索就是迷惘的解決方案,簡單,執行就好

找到一個Role model,或是找到那些會讓你心生嚮往的KOL,去看看他們的生活,與之產生連結(要是對方有演講或是課程就去參與),去爭取一些跟這些人對話與聊天的機會,他們也許可以更貼近你實際狀況的角度來給你建議,你看過一些美好的願景後,也許你才有能力勾勒出自己未來的願景

#先拓展自己的生活圈 要是這一點做不到 那也不用煩惱了 XDDD

有了願景後就去思考如何彌補這中間的能力缺口

你要如何規畫你的時間與資源去提升你自己的能力,那時候問題就不大了

最後,對我來說所有理想的探尋或是事業的嘗試.都要有一個穩健的財務基礎,所以現況說穿了,請先幫自己準備一筆一年的生活資金,財務過得去,我們再去思考夢想、願景、使命與價值觀。

先去尋找些領域中的KOL、去參加一些社群活動與課程吧!

最後,就多說幾句話:其實就算有迷惘我們還是可以先從客觀的大方向去累積自己的能力,同時在路途上好好的觀察那些優秀的人事物也不錯,反而關鍵是讓人看得出自己的價值這事情,讓自己被機會看到也是一個方式

avatar-img
策略思考-生活的累積
106會員
15內容數
策略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喜歡從本質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因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這多變的商業世界中找到自已安身立命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到現在這份工作覺得十分無趣但其實很有發展性,老實說做起來很迷惘 應該如何判斷這份工作應該多待一陣子,但感性覺得應該離開找一份快樂的工作,應該要如何有效判斷職涯上這是不是適合自己? 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了解你所謂的快樂 另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是「很有發展性但是十分無趣」這件事情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想請問治華老師是如何做職涯上的選擇?因為每份工作環境及職務性質有相當大的差異,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從科技媒體到東森到現在成為講師,謝謝老師~ 我的三段職涯中其實都是跨領域又跨職級,每次都是處理兩種問題,而我那時候怎麼判斷這一個新工作我可以去呢?我都是用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來判斷的
我覺得會讓我想要寫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句話「老師,您六月還有空來_____講課嗎?」 以前2019年的我應該會這樣回答 「我要看一下六月可能已經沒剩太多時間了」 但是在2020年時我的營收已經轉型過一次 50%是線上課程, 而2021年時我又轉型了一次50%是公開班市場 我真的可以不接
剛到現在這份工作覺得十分無趣但其實很有發展性,老實說做起來很迷惘 應該如何判斷這份工作應該多待一陣子,但感性覺得應該離開找一份快樂的工作,應該要如何有效判斷職涯上這是不是適合自己? 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了解你所謂的快樂 另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是「很有發展性但是十分無趣」這件事情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想請問治華老師是如何做職涯上的選擇?因為每份工作環境及職務性質有相當大的差異,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從科技媒體到東森到現在成為講師,謝謝老師~ 我的三段職涯中其實都是跨領域又跨職級,每次都是處理兩種問題,而我那時候怎麼判斷這一個新工作我可以去呢?我都是用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來判斷的
我覺得會讓我想要寫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句話「老師,您六月還有空來_____講課嗎?」 以前2019年的我應該會這樣回答 「我要看一下六月可能已經沒剩太多時間了」 但是在2020年時我的營收已經轉型過一次 50%是線上課程, 而2021年時我又轉型了一次50%是公開班市場 我真的可以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