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設計】你選擇在原地迷惘,還是到四處流浪

【職涯設計】你選擇在原地迷惘,還是到四處流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迷惘是常態,但真的是問題嗎?

為何會感到迷惘?該如何看待?

你也曾經有過迷惘的感覺嗎?1-10分大概有幾分呢?

你也曾經有過迷惘的感覺嗎?1-10分大概有幾分呢?

正值青年的我們,對於未來總充滿美好的想像,卻又因種種的現實條件以及不確定性,導致結果不如預期。

於是我們開始迷惘,來自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隨手點開社群動態,很容易看到 A 同學做了多精美的讀書筆記、 B同學這次模擬考拿到多好的成績⋯⋯

然後我們開始迷惘,來自於不斷地向外比較。

拖著沈重的步伐回到家,爸媽不免俗幾句叮嚀「想當年,我們多拼命準備這個聯考,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才好不容易才成功翻身的」。你要好好把握現在是學生的機會,忍耐一陣子,未來才會幸福一輩子。

而後我們開始迷惘,來自於對急功近利的糾結。

迷惘,在字典中的定義本是「因分辨不清,而不知所措」,然而我們卻因為迷惘,衍生出對自己沒有成就的失落、比不上他人的自卑⋯⋯

或許,這次你可以嘗試這麼思考

其實迷惘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把它當作問題。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分辨不清」提升至「慎思明辨」的狀態,更加知道自己的每個選擇是為何而選,也能更相信自己的決定,並勇敢前行。


把迷惘視為問題的三種後果

迷惘是個狀態,問題是它所延伸的情緒與不確定

迷惘是個狀態,問題是它所延伸的情緒與不確定

讀到這,或許你還在思考「迷惘本身不是問題」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接下來,我想從「把迷惘當作問題」的三種後果,開始與你分享

想了很多,做的太少

每到寒假農曆年,你也經常大破大立,想著接下來一年該如何改頭換面嗎?

但結局經常和«神隱少女»的父母一樣,擋不住美食等「眼前誘惑」,而吃的飽飽,睡的好好,只插被催繳作業的師長們殺掉了!

這時,你不免想著,為何自己經常訂下好多目標,最後卻又多付諸流水呢?究竟是我就爛,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要是什麼呢?

做了很多,思考太少

到了第7節的國文課,除了要聽懂今天教的«岳陽樓記»,也擺著晚上數學補習的「三角函數」作業,一到了下課,趕緊與同學約這週末討論「輔導課職人訪談」的報告…

每天都好充實,但也都快忙的喘不過氣

看似精彩的學習生活,往往藏著無害的毒藥,那就是可你無時無刻都在努力,但可能少了一些時間傾聽內在的心意。

過度努力卻未思考方向,就像沒有裝方向盤的跑車,四處碰撞

思考很多,但缺乏架構整理

高三的你開始回想,高一輔導課做的性向測驗,依稀有個印象適合從商。

但前兩個暑假分別參加完電視台的「主播訓練班」、大學舉辦的「法律思辨實作營」,你也都頗感興趣

這時父母告訴你,新聞系以後在外面跑,當記者會很辛苦;商管科系讀了出路太廣,反而沒有競爭力。

你也才開始認真回想,我當初真的有那麼喜歡法律營的學習嗎?我有更進一步的去了解法律系嗎?我是喜歡學習法律的感覺,還是透過理解幫助人的過程?

沒有思考的行動是盲的,沒有行動的思考是空的

當迷惘來敲門,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依然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後能篤行。

如何正確與迷惘相處的三種姿態

唯一確定的是,未來永遠都不確定
未來有85%的工作是目前不存在的,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適應挑戰

未來有85%的工作是目前不存在的,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適應挑戰

當不確定性存在,人們往往會開始感到焦慮與恐懼,糟糕的是經常還難以分辨。

而恐懼來自無知與未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已知」,換句話說,我們該如何持續透過學習、探索生涯來適應快速變遷的世代呢?

延續上段「把迷惘視為問題」的三種後果,分享個人的淺見


想了很多,做的很少:提升對成就的美好想像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願意做,或者就是純粹要發懶,而是訂定的目標不夠有吸引力,如:了解醫藥衛生學群。

上面這個目標,聽起來就是去「做一件事」,但若我們強化做完之後能帶來的成就、對自己的好處為何,就會很不一樣摟!

好比:認識醫藥衛生學群,詳細訪問醫療人員,想想看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從中更了解自己的個性。


做了很多,思考太少:確實記錄幫助自己回顧

行程滿檔、目標多的同學經常不需要太多的建議,唯一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如何透過反思,有效的整理自己的學習歷程。

讓走過的足跡,成為學習的印記,幫助未來的自己

而要能看見歷程,首先一定要落實紀錄,萬法不離其宗,想要塑身的時候我們會開始記錄每餐吃了什麼,想學理財的時候也是先從每天支出開始記錄起。

如果你昨天晚上吃什麼,現在想不太起來,要怎麼確認營養真的在我們的身體裡了呢?

思考很多,但缺乏架構整理:有系統的覆盤過往經驗

我們都知道重複舊的做法,並不會為我們帶來新的結果,卻還是經常犯了這樣的毛病。

原因不是缺乏思考,而很可能是反思過後

因為害怕改變,於是決定選擇待在舒適的位置,而你覺得這樣並沒有比較差。

或者,你其實有改變的念頭,但把難度設想的太過困難,導致自己駐足不前。

因此我想與你分享,在我自己跨領域轉職成為教育工作者時,整合多本「學習方法」相關書籍,整理出來的3L反思架構

  • Learn 學習:過程中我做了哪些事情?回頭看,我學到了什麼知識、能力、態度?
  • Like 喜愛:我最喜歡學習過程中的什麼部分?印象最深刻的環節是什麼
  • Leave 留下/離開:還有什麼地方是我不太理解的?需要加強的為何?未來還想再深入學習?

透過有架構的盤點,讓你的回顧反思不再只是形式上的紀錄,而是能幫助你有所頓悟。


你覺得迷惘是什麼?迷路又會如何呢?

失蹤很久的鑰匙,其實一直在你口袋

失蹤很久的鑰匙,其實一直在你口袋

最後,如果把生涯探索比喻為遊戲的話,其實我們只需要兩個條件,就能無往不利

  • 相信自己的方向感:不斷的更認識自己、探索世界的專業,並能做出每個小小的決定
  • 打造自己的導航系統:發展自己的熱情、挖掘自我優勢、盤點內在價值、認識真實世界等
不探索沒有錯,但很可能就此錯過 by 啟夢教育 創辦人

如果,遊戲只有兩種玩家,你是哪一種呢?

選擇在原地迷惘 or 開始到四處流浪

*期待你在留言區分享你是哪種玩家唷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個❤️, 也歡迎你到我的FB粉專「利他能の人生調劑所」逛逛唷~





avatar-img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的沙龍
62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怎麼老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是,老闆,下次不會了!」 「小傑,我不是說過很多遍了嗎?吃飽要趕快去洗碗」 「齁呦,我等一下就去洗了啦~」 有句話說「帶人要帶心」,偏偏我們經常搞不懂他們心中的聲音, 或者在所處的情境下,也不允許我們花時間、空間來好好傾聽⋯⋯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你也和我一樣,經常打開自己的備忘稿,在深夜一片寧靜的時刻,對著鍵盤敲敲打打好幾回,卻又總是刪了又刪嗎? 或許你需要的,不僅是理性的寫作綱要,而是一個能讓自己重新身歷其境的故事。透過故事表達,讓聽者彷彿回到當時的,你的世界! 何謂優勢感官?為何你我都需要認識它? 「你退伍之後有什麼打算呢?」
在你的生活經驗中,是否會有見義勇為,想拔刀相助的時刻呢?如果答案是「當然」、「很常啊」的話,很開心能在這裡與你相認,因為我們都是助人愛好者。 助人第一要領,就是不要助人⋯⋯
無論你的方法為何?相信在意學習的你,一定也相當注重學習方法與效果吧! 這時,或許你會轉身看看一旁的書櫃,赫然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再也不是詩人陸游的名言,而是你每天面對工作、專案時的最佳寫照! 過去一年,你買的書或許超過一層樓高,但能真正幫助你突破天花板的,是掌握知識複利的技術! .
除了在醫院當藥師,還有在當講師喔,那你不就是斜槓青年,很酷誒! 有好一陣子,當我聽到這句話時,總是露出不失禮貌的微笑,心裡卻是有種說不上來的忐忑。 我總覺得,關於斜槓這條路,會不會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已經整裝出發了呢? 直到最近,我選擇直面內心的懷疑,並坦誠地回應:斜槓並不是勇敢,而是不敢放棄
「你怎麼老是犯同樣的錯誤呢?」 「是,老闆,下次不會了!」 「小傑,我不是說過很多遍了嗎?吃飽要趕快去洗碗」 「齁呦,我等一下就去洗了啦~」 有句話說「帶人要帶心」,偏偏我們經常搞不懂他們心中的聲音, 或者在所處的情境下,也不允許我們花時間、空間來好好傾聽⋯⋯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你也和我一樣,經常打開自己的備忘稿,在深夜一片寧靜的時刻,對著鍵盤敲敲打打好幾回,卻又總是刪了又刪嗎? 或許你需要的,不僅是理性的寫作綱要,而是一個能讓自己重新身歷其境的故事。透過故事表達,讓聽者彷彿回到當時的,你的世界! 何謂優勢感官?為何你我都需要認識它? 「你退伍之後有什麼打算呢?」
在你的生活經驗中,是否會有見義勇為,想拔刀相助的時刻呢?如果答案是「當然」、「很常啊」的話,很開心能在這裡與你相認,因為我們都是助人愛好者。 助人第一要領,就是不要助人⋯⋯
無論你的方法為何?相信在意學習的你,一定也相當注重學習方法與效果吧! 這時,或許你會轉身看看一旁的書櫃,赫然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再也不是詩人陸游的名言,而是你每天面對工作、專案時的最佳寫照! 過去一年,你買的書或許超過一層樓高,但能真正幫助你突破天花板的,是掌握知識複利的技術! .
除了在醫院當藥師,還有在當講師喔,那你不就是斜槓青年,很酷誒! 有好一陣子,當我聽到這句話時,總是露出不失禮貌的微笑,心裡卻是有種說不上來的忐忑。 我總覺得,關於斜槓這條路,會不會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已經整裝出發了呢? 直到最近,我選擇直面內心的懷疑,並坦誠地回應:斜槓並不是勇敢,而是不敢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