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rceline Loridan-Ivens, Judith Perrignon
我其實有猶豫過,到底要不要打這篇文章。關於這本《而你,沒有回來》,讀來實在是讓人感到心情低落、沮喪,甚至忍不住質疑「為什麼人類會做出這麼殘忍的事?」
即使隔了幾年,但再次翻閱這本書時,我還是會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哀,也又一次認知到,就算距離那殘忍的大屠殺已過去幾十年,但人類還是反覆的重演相似的劇碼。
我們身處於一個沒有戰爭的地方,但其實戰爭的陰影無處不在。就連此刻,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有硝煙繚繞,戰火翻騰,無數個失去家人的難民悲慟不已,但眼淚與嘶吼卻挽回不了已成定局的分離。
在我最喜歡的動漫作品《航海王 OnePiece》裡,有一個反派角色——多佛朗明哥,他說過一句話:「不知何為『和平』的小鬼們,與不知何為『戰爭』的小鬼們,價值觀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後還是想寫寫看對於這本書的感受,因為唯有知道「戰爭」帶來多麽巨大的傷痛,聽到親身經歷過苦難的人們的心聲,身在平穩環境的我們才能顛覆以往的價值觀,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讓「和平」不再只是種曇花一現的理想。
以下是我的分享心得。
內容簡介
15歲時,瑪賽琳與父親一同被抓去集中營,從此分隔兩地。父親說了一句話:「因為妳年輕,可能還回得來,而我,是回不來了。」
這句話從此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縈繞在瑪賽琳的心裡。
後來父親被送去奧許維茲,瑪塞琳被送去比克瑙。集中營的苦難,漸漸消磨掉她的柔軟,強硬與冷酷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在猶太人被解放後,倖存下來的罪惡感,各種複雜的情感與思緒交織而成,讓瑪賽琳數度想自殺。
一本薄薄的小書,裡頭卻寫著最沈重的告白。這是書,更是一封信,在歷劫歸來的75年後,瑪賽琳把它寄給永遠不會回來的父親。
這封信的名稱是:《而你,沒有回來》。
心得
戰爭的可怕
2022年2月底,「俄羅斯攻打烏克蘭」是全球發燒的話題。世界各地都有反戰的聲潮,呼籲俄羅斯收回軍隊。各個真真假假的戰事影片,在網路上快速流傳,一夜之間,彷彿所有人都在關注這件事。
究竟戰爭哪點可怕了?
顯而易見的,戰爭帶來的後果,是死亡、分離、衰退。
本書中,瑪賽琳輕描淡寫的道出與父親的分離、集中營的慘酷,和親眼見識過的無數個死亡。
燒焦的屍體味,隨著冰冷的風盈滿深紅色的大地;空洞無光的眼神,填滿各個殘破的廢墟;刺耳的炮聲,混雜著人們的血淚響徹天際。
這是戰爭的第一現場,所呈現的人間煉獄。
伴隨著死亡的陰影,在如今各國經濟緊密的狀況下,戰爭帶來了無可避免的經濟衰退,直接或間接的衝擊身處和平國家的人們。
這是戰爭的第二現場,範圍漸漸涵蓋了整個世界。
身為同在地球上的人類,戰爭是無法避免的話題,總會在未來的某刻藉著世界情勢的轉變而不斷被討論。
那些經歷過的、被留下的人
身為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作者瑪塞琳是那個經歷過,也被留下來的人之一。
為什麼重回人生之際,我卻活不下去呢?就像是經歷好幾個月的黑暗之後,一道炫目的光線顯得特別刺眼。人們希望所有的事情重上軌道,他們想搶奪我的記憶,自以為很有邏輯,覺得一切就像輪迴一樣,可以重新來過。他們都瘋了!不只是猶太人,全世界都瘋了!戰爭業已結束,卻還繼續啃咬著我們所有人的內心。
瑪塞琳在集中營時,拼了命的求取生存的希望,卻在被解放之後,才發現戰爭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折磨她。所謂的倖存者內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許多經歷過、僥倖活下來的人,終其一生都逃不出戰爭的夢魘。
那麼沒有經歷過集中營,卻因此與親人分離,被留下來的人呢?
瑪塞琳的幼弟——米歇爾,與父親分離時年僅四歲。在猶太人被解放後,他天真的相信父親只是迷路了,總有一天會找到家的方向,回到他們身邊,所以總想跑去火車站等候。
他當然等不到父親回家。青春期的米歇爾,變得躁鬱易怒,父親的死在他的心上開了一個大洞。他甚至裝成納粹親衛隊,扮起劊子手的角色,只為了和父親這個罹難者更親近。
當他來到你死亡的年紀時,他吞下大量藥物和酒精,但這次的劑量讓他再也醒不過來。他總是說:「我要和我爸爸在同年紀死去。」
種族滅絕,來自人類的惡意,帶走了一個父親,也就此讓一個家分崩離析。
不論是經歷過的,還是被留下的,又或兩者皆是的人,他們的心從此缺了一角,時間也許能治癒傷痛,也許不能,誰知道呢?
結語
有這麼一句話:「人類的歷史,就是戰爭的歷史。」
究竟為什麼會有戰爭,是一個很大又極為複雜的命題,恐怕最有學問的學者,也無法輕易斷言就是因為A因素,才導致B戰爭的發生。
和平國家的人,大多都過得太安逸了。雖然知道在遙遠的某個角落,有許多人正在遭受戰火的摧殘,但那與他有什麼關係呢?畢竟他也得努力的生活啊!要賺錢養家啊!只能在看到類似的新聞時,感嘆地說一句:「可憐啊!真希望戰爭早點結束。」然後,生活還得繼續,戰爭只是遙遠國度的事情。
但現在的世界,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別的國家打仗,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局勢、經濟、政治等層面。而且我們也不能斷言,自己身處的地方很安全,未來絕對不會發生戰爭吧!
如果我們期望和平,就不得不去正視戰爭的存在。戰爭,是因人而起,所以想要和平,也得從人類自身下手。
人有百百種,舉凡個性、成長環境、人生經歷、見識、價值觀⋯⋯等等都不盡相同,所以當彼此相遇,有時就會產生碰撞、爭執,最後形同陌路,更甚者還會互相憎惡。這些微小的惡意累積起來,就有可能爆發更大的衝突。
人類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對這個世界產生正向的影響力,最終成為和平的基石?
我認爲要從每個人自身開始做起。
尊重並包容他人的文化,時刻關注周遭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再微小的事情,也要記得以善意相對。如果遇到不講理的人怎麼辦?笑一笑,忍一忍,走開就好,沒必要因為他人的緣故,在自己的心田種下惡意的種子。
當我們的善意傳遞給下一個善意,就像一個個點亮的星星之火,在無盡的黑夜中冉冉升起,最終將龐大的惡意燃燒殆盡。
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不需要再許下「世界和平」的願望,只因世界已充滿全體人類的善意與溫暖。
資訊
- 作者: 瑪塞琳‧羅立登-伊凡斯, 茱蒂特‧佩利農(Marceline Loridan-Ivens, Judith Perrignon)
- 譯者: 蘇禎怡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16/11/30
⭐️Hi~我是十二月星!謝謝你點進來觀看我的文章,希望你會喜歡我寫的內容,也歡迎點個愛心❤️和拍拍手👏,支持我繼續創作。那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