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選題#3|《童年會傷人》:你仍然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你童年的時候,是否曾經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疏忽,或是父母親的長期冷落,或是其他言語暴力,如羞辱、嘲笑和貶低等?

身為心理師的我,自從成為新手媽媽後,就特別在乎這些事情。因為這些惡性的壓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與功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很有可能一路跟隨到成年,影響著孩子的求學生涯、親密關係、工作...等等。

然而,我仍舊無法阻止或改變,陪伴女兒的其他照顧者,持續地辱罵、貶低或嘲笑的負面言語。我理解他們並不知道童年經驗對孩子的養成有多大的影響,也不自覺過往的童年經驗,早已負面影響到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只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成為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讓他知道在我這裡,他可以傷心難過,也可以表現得脆弱或調皮搗蛋,我會試著穩定自己的情緒,並接住孩子所有的自然情緒反應。

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可能繼續遭受到其他人的傷害,或是我也在無意間傷害了他,畢竟我們不是萬能的,無法給孩子完美的無塵室。

不過,我們可以更努力覺察自己的童年經驗,不再度把過去的傷害帶給孩子,建立更有安全感的養育方式,來培養孩子自己的復原力。

即使童年會傷人,你仍然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

即使童年會傷人,你仍然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


你仍然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

正在閱讀的你,也曾經當過孩子,是否有覺察到過去童年經驗,讓自己吃了許多的苦,直到現在也深受影響?

留佩萱是一位美國認證的諮商師,長期研究兒童創傷治療,她在《童年會傷人》提到壓力分為三種。

一、良性壓力:適合的壓力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學習歷程,例如第一天上學、考試、上台報告等等。

二、可容忍壓力:難免會遇到高度壓力,如親人生病、天災或受傷,孩子產生劇烈反應,但有良好的環境支持或父母陪伴,就能緩衝壓力帶來的傷害。

三、惡性壓力:像是肢體暴力、性侵、父母長期冷落、羞辱、嘲笑和貶低等,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的孩子,可能會切斷所有感覺,變得麻木來保護自己。

你可以試著覺察自己在童年過程中,所承接的是哪些壓力?哪個壓力比較常見呢?

如果你承接了很多的惡性壓力,這並不是你的錯,不適當的養育方式只是一種代代相傳的錯誤方式,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深度覺察,並且讓錯誤的養育方式就停止在我們這一代。

許多研究都證實大腦是可塑的,也就是說過去的童年負面經驗,雖然改變了我們的大腦,但不代表就一輩子定型了。

因此,留佩萱諮商師鼓勵讀者寫道:「你還有機會改變,建立新的大腦神經迴路,用不同的方式生活,以及教養下一代。


讀書行動:覺察童年經驗的三個方式

一、覺察:搭乘時光機器,回想過去父母親教養我們的方式,以及對我們的影響。例如:從小父母經常怒罵我們,使得我們長大後,很害怕遇到衝突。

二、辨識:試著連結現在的生活與過去的童年經驗,探索自己所發展的保護機制有哪些,辨識自己在何時何地又無意識地啟動保護機制。例如:因為從小經常被父母辱罵,長大後的我們特別害怕衝突,只要衝突可能發生,就會委曲求全自已,避免衝突發生。

三、行動:大喊「暫停」,當啟動不合時宜的保護機制時,務必暫停且冷靜下來,重新好好思考適合的回應方式。例如:當衝突發生前,我們又想要委曲求全時,對自己大喊暫停,先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需求,不要急著做出回應。

書籍資訊

書名:《童年會傷人
作者:留佩萱
出版社:小樹文化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6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5/02/10
許多人際衝突來自於界線問題,尤其在親密關係中,界線模糊或僵化都可能導致關係惡化。本文探討三種類型的界線:僵化、模糊和清楚的界線,並說明如何透過心理諮商改善不健康的界線,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2/10
許多人際衝突來自於界線問題,尤其在親密關係中,界線模糊或僵化都可能導致關係惡化。本文探討三種類型的界線:僵化、模糊和清楚的界線,並說明如何透過心理諮商改善不健康的界線,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8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2024/11/08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2024/08/16
在婚姻中,如何面對公婆與自身家庭的雙標問題?許多人在婚後期望彼此能成為家人,卻常遇到不平等的對待。本文探討婚姻中的界線,強調自我尊重和建立界限的重要性,並引述馬克太太的書籍,來提醒讀者在婚姻中容易出現的不合理期待。
Thumbnail
2024/08/16
在婚姻中,如何面對公婆與自身家庭的雙標問題?許多人在婚後期望彼此能成為家人,卻常遇到不平等的對待。本文探討婚姻中的界線,強調自我尊重和建立界限的重要性,並引述馬克太太的書籍,來提醒讀者在婚姻中容易出現的不合理期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時期嗎?那時候的你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勇敢無畏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勇於探索未知的事物,不擔心初次嘗試的冒險、不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那時候的你富有創意又樂於實踐,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堅信自己會成為對世界有幫助的人,那麼,現在的你呢?
Thumbnail
你還記得自己的童年時期嗎?那時候的你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呢?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勇敢無畏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勇於探索未知的事物,不擔心初次嘗試的冒險、不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那時候的你富有創意又樂於實踐,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堅信自己會成為對世界有幫助的人,那麼,現在的你呢?
Thumbnail
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大人讀書會」,一群大人一起閱讀。其中一本書就是選這本書。感覺有點像,以前很有名「家庭會傷人」是類似的概念。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自我察覺童年或早期家庭的狀態。 . 童年你有受過傷嗎?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學會當父母,
Thumbnail
以前曾經有過一個「大人讀書會」,一群大人一起閱讀。其中一本書就是選這本書。感覺有點像,以前很有名「家庭會傷人」是類似的概念。閱讀的過程中,大家自我察覺童年或早期家庭的狀態。 . 童年你有受過傷嗎?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學會當父母,
Thumbnail
每一個心裡受苦、受傷的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孩子。看見自己內心童年所受的傷,讓傷痛說話,不再否認與逃避,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近來時常聽到的一段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童年時的記憶會是將來長大後,面臨困頓或苦楚時,回想起總能成為心中的養分,陪伴渡過難以捱過的時光
Thumbnail
每一個心裡受苦、受傷的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遍體鱗傷的孩子。看見自己內心童年所受的傷,讓傷痛說話,不再否認與逃避,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近來時常聽到的一段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童年時的記憶會是將來長大後,面臨困頓或苦楚時,回想起總能成為心中的養分,陪伴渡過難以捱過的時光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Thumbnail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Thumbnail
想謝謝自己的勇敢,作為這篇文章的起點。因為,整理自己童年的經歷、接觸自己童年的傷口,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不容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如果與你有所連結,也邀請你拍拍自己,擁抱很不容易的自己,辛苦了。
Thumbnail
想謝謝自己的勇敢,作為這篇文章的起點。因為,整理自己童年的經歷、接觸自己童年的傷口,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不容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如果與你有所連結,也邀請你拍拍自己,擁抱很不容易的自己,辛苦了。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Thumbnail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