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敬拜是生命的回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真正的敬拜是:人認識真理後,對真理的回應。

認識神的本質,認識神所做的工,認識神的心意,認識神啟示的奧秘,並且以信心相信倚靠,歸榮耀給神,以上帝為上帝,做生命的主。這,才是敬拜。

上帝和上帝的道是敬拜的中心,敬拜是人信心的回應。

就跟舊約時的獻祭一樣,其實上帝不需要有人敬拜祂,上帝也不需要從人的敬拜中得到什麼(反而人從敬拜中可以得到領受);然而對認識主的人而言敬拜卻是很自然的結果。(倘若人認識了神的權柄、榮耀、廣大、智慧、恩慈,發出讚嘆不是所當然的嗎?)

敬拜不單單只是一時的回應,一個在真理當中已蒙救恩的信徒,在一生當中會常常回應上帝的真理,時時因認識上帝的作為而歸榮耀於神。對於信靠神的人而言,敬拜是渺小的人與造物主之間自然生發出的互動。

敬拜的方式可以是詩歌,可以是禱告,可以是默想,可以是讚美,可以是安靜,可以是懊悔,可以是喜樂,可以是平安,可以是用信經或啟應文回應,可以是誦讀經文本身⋯⋯等。只要能夠達到敬拜的目的,其實敬拜不一定需要音樂。

其中音樂敬拜,只是以音樂作為工具,透過歌唱或演奏,使人更容易或更適恰地達到敬拜的目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晝夜思想神的話的沙龍
15會員
79內容數
只要您內心渴慕上帝的真理餵養:歡迎在此聚集、學習聖經、彼此堅固激勵,一同走這條跟隨基督的道路。這裡只有純淨的基督信仰,忠心教導聖經的話,建造隱藏在這世上上帝的兒女。
2022/02/06
以下簡單總結筆者對於教會中的敬拜服事的期許,期望各肢體都能在敬拜中得到造就,並主的名得應當的榮耀與讚美。 (1) 主動教導所有的信徒正確的信仰、敬拜知識: (2) 更看重敬拜服事,給予更多的預備時間與資源: (3) 簡化音樂技巧負擔,提升敬拜品質: (4) 長期培養、提升會友音樂的素養與技能:
Thumbnail
2022/02/06
以下簡單總結筆者對於教會中的敬拜服事的期許,期望各肢體都能在敬拜中得到造就,並主的名得應當的榮耀與讚美。 (1) 主動教導所有的信徒正確的信仰、敬拜知識: (2) 更看重敬拜服事,給予更多的預備時間與資源: (3) 簡化音樂技巧負擔,提升敬拜品質: (4) 長期培養、提升會友音樂的素養與技能:
Thumbnail
2022/02/06
過去在學習音樂時常常體會:「樂器只是工具,技巧只是方法,音樂才是目的。」意思是音樂的學習必須以音樂為中心,不論用什麼樂器,發揮樂器的特點以達到音樂所要的目的,傳達出演奏者的想法。 我們可以簡要歸納在敬拜服事中,領會者各階段應有的預備: (1) 預先思想、學習、明白本週真理(經文)主題
Thumbnail
2022/02/06
過去在學習音樂時常常體會:「樂器只是工具,技巧只是方法,音樂才是目的。」意思是音樂的學習必須以音樂為中心,不論用什麼樂器,發揮樂器的特點以達到音樂所要的目的,傳達出演奏者的想法。 我們可以簡要歸納在敬拜服事中,領會者各階段應有的預備: (1) 預先思想、學習、明白本週真理(經文)主題
Thumbnail
2022/02/06
讓我們講得更具體一點:在音樂服事上,知道如何選用正確語意的音樂來敬拜是最重要的能力;一首語意和內容正確的簡單詩歌,遠遠勝過優美精緻的錯誤音樂。 以上所解釋的現象都著重於音樂語言於「聽者」而言的感受,這邊要換個角度提醒音樂語言「說者」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2/02/06
讓我們講得更具體一點:在音樂服事上,知道如何選用正確語意的音樂來敬拜是最重要的能力;一首語意和內容正確的簡單詩歌,遠遠勝過優美精緻的錯誤音樂。 以上所解釋的現象都著重於音樂語言於「聽者」而言的感受,這邊要換個角度提醒音樂語言「說者」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真理有許多表現﹐對真理的感知更有許多層面。 對真理的感知很可能會被扭曲﹐取決於感知它的人以及在那一刻他可能擁有的恐懼。所以﹐不要執著於文字...
Thumbnail
真理有許多表現﹐對真理的感知更有許多層面。 對真理的感知很可能會被扭曲﹐取決於感知它的人以及在那一刻他可能擁有的恐懼。所以﹐不要執著於文字...
Thumbnail
感恩成長日記4 1.感恩上主-神-天父-阿爸父-我的生命之源-恬靜隱密之源,我所最親,我所最愛。 2.感恩祢創造了我,從創造之初到如今,未曾改變分毫,仍然和祢一樣,仍是愛、力量、美善、真實、喜悅、光明。 3.感恩祢確保了我之所是,告訴我未曾離開過家,即使我癡心妄想,自我折磨,祢仍不斷地透過
Thumbnail
感恩成長日記4 1.感恩上主-神-天父-阿爸父-我的生命之源-恬靜隱密之源,我所最親,我所最愛。 2.感恩祢創造了我,從創造之初到如今,未曾改變分毫,仍然和祢一樣,仍是愛、力量、美善、真實、喜悅、光明。 3.感恩祢確保了我之所是,告訴我未曾離開過家,即使我癡心妄想,自我折磨,祢仍不斷地透過
Thumbnail
有些人會先討論我們到底有什麼理由要相信神明,又有什麼論證或證據證明神明存在,存在的本質又是什麼 — 他們把神明當成知識或認識的對象去探討,不過亦有些人會先理解「感知神明的經驗」再討論神明的存在與本質。
Thumbnail
有些人會先討論我們到底有什麼理由要相信神明,又有什麼論證或證據證明神明存在,存在的本質又是什麼 — 他們把神明當成知識或認識的對象去探討,不過亦有些人會先理解「感知神明的經驗」再討論神明的存在與本質。
Thumbnail
不是先想像出一位神 然後嘗試的去相信!  如果沒按照你所求的成全 你就不信了!! 到底誰才是 " 神 " !!
Thumbnail
不是先想像出一位神 然後嘗試的去相信!  如果沒按照你所求的成全 你就不信了!! 到底誰才是 " 神 " !!
Thumbnail
神已計劃,要你為討他喜悅而活 他們必稱為公義的橡樹,是耶和華栽種的,好使自己得著榮耀。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3節,聖經新譯本)
Thumbnail
神已計劃,要你為討他喜悅而活 他們必稱為公義的橡樹,是耶和華栽種的,好使自己得著榮耀。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3節,聖經新譯本)
Thumbnail
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真正的敬拜是:人認識真理後,對真理的回應。 認識神的本質,認識神所做的工,認識神的心意,認識神啟示的奧秘,並且以信心相信倚靠,歸榮耀給神,以上帝為上帝,做生命的主。這,才是敬拜。 上帝和上帝的道是敬拜的中心,敬拜是人信心的回應。
Thumbnail
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真正的敬拜是:人認識真理後,對真理的回應。 認識神的本質,認識神所做的工,認識神的心意,認識神啟示的奧秘,並且以信心相信倚靠,歸榮耀給神,以上帝為上帝,做生命的主。這,才是敬拜。 上帝和上帝的道是敬拜的中心,敬拜是人信心的回應。
Thumbnail
雖然生在基督教家庭,但其實過去一直是冷眼旁觀一切宗教,但又喜歡去研究與比較各宗教的典籍。身為從小就愛思考生命意義的人,哲學與宗教一直是我非常重視的人生課題,對於各種流派亦有多方涉獵,而身為理科人,對一切證據,都要透過科學驗證或邏輯推演才能信服,畢竟科學是造物主立下來最為明確的規矩,人類只能瞭解「有這
Thumbnail
雖然生在基督教家庭,但其實過去一直是冷眼旁觀一切宗教,但又喜歡去研究與比較各宗教的典籍。身為從小就愛思考生命意義的人,哲學與宗教一直是我非常重視的人生課題,對於各種流派亦有多方涉獵,而身為理科人,對一切證據,都要透過科學驗證或邏輯推演才能信服,畢竟科學是造物主立下來最為明確的規矩,人類只能瞭解「有這
Thumbnail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Thumbnail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Thumbnail
人類對環境與未來的茫然、自我喪失、面對困境與挫折的無力感產生了絕望與疲倦感,也萌生尋求依賴的渴望。宗教,正是滿足了這份渴望,讓迷失的人類有了依靠。 宗教的寬容與啟發效益,是獲得信眾認同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信眾對宗教的認同有時是受出身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
Thumbnail
人類對環境與未來的茫然、自我喪失、面對困境與挫折的無力感產生了絕望與疲倦感,也萌生尋求依賴的渴望。宗教,正是滿足了這份渴望,讓迷失的人類有了依靠。 宗教的寬容與啟發效益,是獲得信眾認同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信眾對宗教的認同有時是受出身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