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雜談|如此不合時宜的小作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偽」小作家受訪後記



raw-image


昨天在一陣慌亂中接受了《後綴》主編下酒菜的採訪。對他實在太客氣,又礙於自己只是偽小作家的身分,當然不能像海明威直接甩頭不回應、像亨利米勒說「這問題真無聊」,或是如納博科夫那樣隔著螢幕(電子閱讀器)都能感受出的不屑⋯⋯

我自認是一個很稱職的假掰文青,實在太適合這種角色扮演了,甚至有點上癮,能夠肆無忌憚的當偽文青。

說到採訪是在慌亂中進行是因為前一日收到下酒菜的私訊,我絲毫不知覺「原來採訪已經開始了!」,還是那句老話:「和記者之間沒有隱私。」一邊看甜點店一邊回應他的問題——還好,我正在讀作家訪談,多少模仿到「口氣」,秉持著原來就不太認真的講話風格結束了訪談。後知後覺的我不久就收到下酒菜的完稿,才驚覺:「啊,剛剛我是在接受採訪!」

不得不佩服主編下酒菜的採訪功力。

下酒菜說我的文字讀著彆扭,這我從來沒有思考過,以為自己的文字只是很隨心所欲,後來想想,可能是我的語言使用很混搭,大概是因為接受正統文學教育———姑且說我是個自學者好了。

如此不合時宜的小作家

大家都在談論web3,我只知道是與去中心相關,讀了matters和likerland發的電子報,還以為有看懂,但隨著大家的討論又發現自己根本一知半解!所以說我的閱讀障礙很令人困擾。

一方面是我無法專心的閱讀完任何一篇帶有數字的文章,我應該就是被時代淘汰的人了!剛好一邊讀《書頁中的永恆》,作者自序中提到一直以來都被提醒書本在不久將會消失,但經歷過好幾次音頻的技術變革,紙本書依然垂手可得。而我正使用電子閱讀器讀著這本書⋯⋯

《書頁中的永恆》的成功也正驗證了安伯托艾可說的:書籍和湯匙、榔頭、車輪或剪刀是相同的等級,一旦被創造出來,再也無法使之更好。根據該書的介紹,它的題材不新穎,編輯喜歡這本書卻不看好它⋯⋯沒想到卻得到讀者和媒體的讚賞,更在西班牙疫情間持續的熱賣——跌破了出版社眼鏡!

作者正是在研究古埃及時代的統治者對書籍的渴望。

改天再來寫小感想。

我十年前左右進入紙媒工作,當時恰好是台灣各主流媒體要轉為數位的年代(不過付費閱讀到現在都還沒真的成功)。我記得自己就寫了好幾次「內容不死,只是轉換媒介」的論調,就是老生常談,但我至今還是如此相信,只是這樣的相信對於網路上寫作的小作家而言已不再樂觀,不只是媒介的轉換,還要習慣多種技術的操作。

註解的重要性

大學時我曾經有在某個機構對中學生上史地(類似風俗)的課,當時我認為那些人小我三、四歲,我懂的專有名詞或是文化背景,他們自然也該知道——例如可能會直接引用康德說的什麼(又在自黑)——這樣就會被人認為很假掰。

後來有位比較熱心的同學提醒我:「你說的內容都很好,但不能把每個人想的跟你懂的一樣多,要加一點解釋!」那是因為我一向課外書讀的比教科書多,根本不知道學校教的程度如何,並非是在賣弄。

每個人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喜好都不同,其實也很難預設立場猜測大家到底都懂什麼。

最近讀《裸體午餐》深感譯者的苦惱,幾乎每一句都要註釋,而我正在讀的《永恆的書頁》裡面提到羅伯托艾可、克麗奧佩托拉七世、西元前的希臘、羅馬人名,亞力山大大帝時代的地名⋯⋯都沒有註解。歐洲人大概都懂,可能原文並無註釋但華文的讀者不一定知道在說什麼,譯者應該要幫忙加註,或許下一版會改吧?

自從讀了納博科夫的訪談後,感覺自己整個就是poshlo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2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給訂閱電子報的你: 前幾天聽聞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所謂前幾天,真的是種很好用的時間量詞) 我的兩位朋友在噗浪上討論起了我的電子報,而他們僅僅是互相追蹤,並不認識彼此。 更早以前,也曾有朋友拍了北藝大音樂系的某個置物櫃,裡頭有我印的明信片。 而我根本不認識除了那位之外,其他北藝大音樂系的朋友。
Thumbnail
給訂閱電子報的你: 前幾天聽聞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所謂前幾天,真的是種很好用的時間量詞) 我的兩位朋友在噗浪上討論起了我的電子報,而他們僅僅是互相追蹤,並不認識彼此。 更早以前,也曾有朋友拍了北藝大音樂系的某個置物櫃,裡頭有我印的明信片。 而我根本不認識除了那位之外,其他北藝大音樂系的朋友。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給訂閱電子報的你: 一般來說,我是擅長寫開頭的那種人。 在這裡擅長的意思,指的是拉開簾幕,整整齊齊存放了108種可供使用的開頭,那樣的畫面。
Thumbnail
給訂閱電子報的你: 一般來說,我是擅長寫開頭的那種人。 在這裡擅長的意思,指的是拉開簾幕,整整齊齊存放了108種可供使用的開頭,那樣的畫面。
Thumbnail
在媒體工作時,特別羨慕那些能夠輕易表達出自己想法的人,我的腦中總有很多概念但口語表達跟不上頭腦的運作。每次要進行一個提案就必須寫出逐字稿(雖然不會看稿唸,但一定要寫出來)才不會脫稿演出。書寫有其限制但我反而需要一定的範圍來自我約束。
Thumbnail
在媒體工作時,特別羨慕那些能夠輕易表達出自己想法的人,我的腦中總有很多概念但口語表達跟不上頭腦的運作。每次要進行一個提案就必須寫出逐字稿(雖然不會看稿唸,但一定要寫出來)才不會脫稿演出。書寫有其限制但我反而需要一定的範圍來自我約束。
Thumbnail
「妳不知道自己書寫的文章,實際上在散播什麼樣的東西。」擁抱了冷酷的棕眸注視自己時,我無法忽視陌生少年的證言。若然少年所言屬實,那我所書寫的小說到底在傳遞出什麼樣的東西來?駐足於此聆聽狂言,顯然是為了找到答案。
Thumbnail
「妳不知道自己書寫的文章,實際上在散播什麼樣的東西。」擁抱了冷酷的棕眸注視自己時,我無法忽視陌生少年的證言。若然少年所言屬實,那我所書寫的小說到底在傳遞出什麼樣的東西來?駐足於此聆聽狂言,顯然是為了找到答案。
Thumbnail
昨天在一陣慌亂中接受了《後綴》主編下酒菜的採訪。對他實在太客氣,又礙於自己只是偽小作家的身分,當然不能像海明威直接甩頭不回應、像亨利米勒說「這問題真無聊」,或是如納博科夫那樣隔著螢幕(電子閱讀器)都能感受出的不屑⋯⋯
Thumbnail
昨天在一陣慌亂中接受了《後綴》主編下酒菜的採訪。對他實在太客氣,又礙於自己只是偽小作家的身分,當然不能像海明威直接甩頭不回應、像亨利米勒說「這問題真無聊」,或是如納博科夫那樣隔著螢幕(電子閱讀器)都能感受出的不屑⋯⋯
Thumbnail
我之前也不乏在寫作平台甚至是網路媒體上寫過相對硬的哲學題材,但在去年「老高談尼采」事件之後就收斂了一點,純粹是一種認慫行為,生怕自己寫的文章被人認真的解讀——畢竟我也不以專業人士自居⋯⋯寫出來的文字無法避免相關責任也就只能避開專業話題了。 同時又覺得很認真的說的這些事,也是一種可愛?
Thumbnail
我之前也不乏在寫作平台甚至是網路媒體上寫過相對硬的哲學題材,但在去年「老高談尼采」事件之後就收斂了一點,純粹是一種認慫行為,生怕自己寫的文章被人認真的解讀——畢竟我也不以專業人士自居⋯⋯寫出來的文字無法避免相關責任也就只能避開專業話題了。 同時又覺得很認真的說的這些事,也是一種可愛?
Thumbnail
這年頭要出書,還需要報真名和學歷啊?
Thumbnail
這年頭要出書,還需要報真名和學歷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