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所/文跨所上榜經驗分享

2022/02/09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如同其他準備研究所考試的考生,我在考前也參考了一些網路上的心得,讓我在準備上獲得滿大的幫助。時隔一年,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當時在準備臺灣文學研究所/文學跨域創作所的考試經驗。
大學時,我就讀的是臺師大的社會教育學系雙主修國文學系,修習高齡學程與文學創作學程。畢業前,應屆考上北藝大文跨所(2021-)與政大臺文所(2021-2022),隔年考上臺大臺文所(2022-)。後來考量北藝大的性質偏向創作,便在上榜的學校中選擇雙重學籍,同時就讀臺文所和文跨所。

成績綜覽
個人在2020至2021年間,共參加了臺大、政大、清大、北教大、北藝大五個文學相關研究所的考試共七次,以下將以時間序進行個人經驗的分享,先附上成績:
  • 110學年度碩士班甄試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不錄取)
審查81.33/口試81.67
總分81.51,正取最低88.84
  • 110學年度碩士班考試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不錄取)
國文76/英文52/臺文史35/文學理論70
加權後總分294.25,正取最低353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備取一)
國文71/英文50/臺文史65/文學理論與批評80
加權後總分/266,正取最低274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正取)
臺文史161/英文72
總分233,正取最低18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文學組(正取一)
書審90/面試89.667
總分89.834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正取一)
書審93/面試94.45
總分94.45,正取最低86.68
  • 111學年度碩士班甄試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正取三)
審查86.67/口試90
總分88.34,正取最低86.18

考試經驗分享
真正下定決心要考臺文所,其實是大三下的事情。雖然沒有投過大專生研究計畫,在校成績也真的不好看:
在110和111學年度臺大臺文所的推甄口試,都被問到「在校成績有點差,要不要解釋一下?」真是尷尬。
不過以我當作成績差的考生案例,可以應證並非只有成績好的人才能推甄錄取。
雖然主修社教系,但我在大學時期修習了大量的文學/文化相關課程,累積了一些論文寫作的經驗。也因此,雖然是從升大四的暑假才開始準備備審資料,但其實只是把過去的東西整理起來,沒有為了備審而新寫太多內容。
  • 110臺文所書審與口試
110學年度推甄報名時,想說這次沒錄取之後還有考試的機會,就只有報考臺大一間。要繳交的書審資料,包括歷年成績單、自傳、研究計畫、其他有利審查之資料等。當時我交出去的研究計畫題目〈臺灣現代詩中非原住民書寫原住民之現象〉,是延伸自修習臺師大地理系汪明輝老師開設的通識課「臺灣原住民社會發展」中的期末論文〈臺灣現代詩中非原住民書寫原住民之現象研究:以黃岡詩集《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為例〉。課程裡,每人期末必須發表一篇10000字左右的論文,對於練習論文寫作的架構與規模上,有著莫大的幫助。
臺大臺文所的推甄分為「兩階段」進行:先繳交書審資料,再篩選至多10位進入第二階段口試。不過,這一年(110學年度)的情況比較特殊,報考推甄的人數只有9位,所以全數進入口試。口試時自己被問到的題目,包括針對修課選擇(為何選擇國文系雙主修而非臺文系?)、成績好像有點差(有好多國文系的經學課程成績拿C或C-)、過去寫過的論文問題(為何要採取這種架構書寫?)、研究計畫的內部問題(方向、問題意識、前行研究等)。雖然沒有錄取,但這篇被電爆的論文/研究計畫,在參考教授們給出的建議修改後,參與2021年香港教育大學主辦的第五屆大學生人文學術研討會,拿到了最佳論文獎,也算是從這次口試中獲得的收穫。
另外,國北教臺文所雖然分為推甄與考試,但兩次都是採取書審與口試進行(臺師大臺文所也是如此),沒有筆試。和臺大臺文所的推甄相同,口試階段都是由三位教授對考生進行問答。
  • 110文跨所考試書審與口試
不同於臺文所,北藝大的文學跨域創作所每年度僅開放一次入學,在時間上必須特別注意。文跨所同樣採取「兩階段」的進行方式,在經過書審資料審核後,篩選40位考生進入第二階段口試。相較於臺文所的推甄,我在「自傳」上只有稍微調整,除了把重點挪到「創作經驗」上,主要的內容並沒有相差太多。和研究為取向的臺文所不一樣,文跨所著重「創作」,必須繳交一份有架構、規劃、主題、期程的「創作計畫」。這份性質近似於文化部與國藝會補助的資料,對有相關經驗的寫作者來說並不難,如何從中凸顯出自己的特色,同時利用學校的課程與資源,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
  • 110臺文所考試筆試
臺文所的筆試大多包含英文、國文、臺灣文學史、文學理論(與批評)四個部分,每個學校的題型都有差異。以英文為例,臺大以選擇題為主;政大包含英文作文;清大則是以「翻譯」為主,建議檢索考古題。剩下的就是一直讀、一直讀,沒有什麼偷吃步的方法。
  • 111臺文所推甄書審與口試
111學年度的考試,我在就讀北藝大與政大的同時準備重考,並捨棄上次的研究計畫,以自己真的想要完成的論文方向去撰寫研究計畫。相較於其他學校,臺大臺文所在口試階段給予每位考生30分鐘的時間,可以說是相當的長。特別的是,其中包含了15分鐘的研究計畫介紹(可以使用PPT簡報)以及15分鐘的問答。另外,歷屆臺大臺文所的推甄僅錄取3位,且不設備取名額。111同樣延續110學年度的規則,但錄取人數增為4位;本屆有21位考生報考,但卻僅篩選了8位進入口試,和前一屆9位全數進入第二階段口試的狀況大相逕庭。

考試準備之課程與文本
大學相關的課程修習對於準備考試有絕對的幫助。以我自己為例,在臺師大修習臺文系石牧民老師的「文學概論」、「現當代文學理論與批評」以及國文系陳室如老師的「臺灣文學(一)、(二)」、林芳玫老師的「臺灣文化概論」等課程,讓我對臺灣文學與文學理論有一定的認識。除此,校外有許多免費的課程可以參與,比如政大的陳芳明人文講座等,是非文學科系考生的一個學習資源。
在準備文本上,在口試前務必熟讀和自己研究計畫相關的概念與研究,記住各個教授的專業領域,瀏覽近期學界的重要期刊與專書;筆試的部分,最好在考前數個月列好書單,逐步詳讀與筆記,在考場最後複習時就能直接看筆記讀重點。另外,在考前大約一至兩週,可以嘗試練習近年臺文所的考題
在參考歷屆上榜心得文時,看到易珊學姊手抄一遍《台灣新文學史》和《眾裡尋她》,發覺時間上已經來不及,而且方式上可能不適合我,所以便果斷放棄,先把大概念記熟。各校臺文所的筆試中,最重視的科目都是「臺灣文學史」,再來才是「文學理論(與批評)」。因為110的推甄失利,我在考試前約一個多月才開始找文本埋頭苦讀,所以閱讀的資料其實滿少的。以下先附上自己熟讀的、有做詳細筆記的文本。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
莊萬壽等:《台灣的文學》
林文寶等:《台灣文學》
黃美娥等:《世界中的台灣文學》
葉石濤:《台灣文學入門》
陳室如:臺師大「台灣文學(一)」課堂講義
賴俊雄:《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
陳芳明的文學史只針對新文學進行梳理,因此古典文學必須另外找資料補充。我自己在準備這部分時,是直接拿之前上過的課程講義複習,搭配其他的專書來參考。
以上的書籍中,《台灣的文學》和《台灣文學》很淺顯易懂,適合對臺灣文學史概念不太清楚的人,在研讀更艱深的文本前做概略性的總導覽。《世界中的台灣文學》是臺大出版中心近年推出的新書,裡面針對各個專門的主題有詳細探討,非常推薦。《台灣文學入門》雖然年代久遠,但非常適合作為考前的「題庫本」——這本書以「問題」對應「論述」的方式來呈現,對於書寫申論題有絕對的幫助。在文學理論與批評方面,很幸運的在考前遇上了《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的出版,書中詳實地引介了各個文學理論。當然,如果要針對某個領域去更深入的理解,必須要另外再找專書來研讀。
除了上面列的書目,還有研讀一些如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陳芳明《殖民地摩登》與《左翼台灣》、Terry Eagleton《文學理論導讀》等書籍,但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便沒有整本讀完。另外,在準備的過程中,大多書籍都可以從圖書館借閱到,不用全部自己購買,否則就會像我一樣買了很多書但最後都沒有時間讀。

問題與建議
  • 我的成績很差,是不是不可能推甄上榜?
雖然推薦甄試對於成績非常看重,甚至在報名上有許多限制,但有的招生系所也有其他報名資格的附加規定,也有機會用成績外的其他方式進入該系所。
  • 我沒有寫過「大專生研究計畫」,推甄是不是很吃虧?
我認為重點並不是有沒有參與過大專生計畫,而是對於論文書寫有沒有經驗。雖然我沒有投過大專生,但我認為自己在研討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經驗,有稍微補足這部分所需的分數。
  • 如果第一年考研失敗,還要繼續考嗎?
可以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考研究所」。我在臺大臺文所的兩次推甄中,所繳交的自傳與成績單都幾乎相同,只有研究計畫不一樣,卻在推甄成績上有滿大的差異。如果對於自己未來的目標有明確想法,重考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 哪間學校的研究所比較好/好考?
沒有哪間「比較好」或「比較好考」,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研究所和以分數分發的教育體制已經不一樣,端看哪間學校的師資、課程、環境、資源比較適合自己的發展。每個學校有不同的氛圍,這和教授的領域有絕對的關係,建議可以先搜尋近年畢業學長姊的論文方向,參考所上的課表。
  • 面試的時候有什麼技巧,可以讓教授印象加分?
自信地端出自己的專業侃侃而談,謹記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
  • 參加「讀書會」有沒有幫助?
看個人的讀書習慣。在準備筆試期間,我和王柄富(後來考上清大臺文所)會約時間讀書,大部分都是各讀各的,不懂的部分才會互相討論、研究。因為主要的目的在於養成固定頻率讀書的習慣,所以並不是一個組織嚴謹的讀書會,不過這樣的模式在「長時間準備考試」的情況下,對我而言有莫大的助益。
  • 心態上該怎麼調整?
記得高中學測指考時,導師謝曉青一直告訴班上的我們「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有時候不是為了達成,而是為了瞄準那個方向,只要有興趣和熱忱地堅持下去,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 在考試之外需要注意什麼?
注意繳費時程、暫存資料外要按「資料送出」。
  • 文學相關研究所和創作所該如何選擇?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文跨所全名「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 進入臺文所/文跨所後需要適應的事情?
不管是什麼領域,如果對「研究」沒有熱忱,在研究所都會非常痛苦。文跨所並非不用讀論文,在進行創作前也必須要有相當的文本資料累積,才能有體系和脈絡地去完成一部創作。所上課程的閱讀文本非常多元,包括文學作品、學術論文、報導文學、影音資料等,並非只需要「創作」。
  • 近幾年臺文所相關應考心得整理

致謝
最後,想要對協助過我的(或者是讓我獲益良多的)家人、老師、朋友們致謝:允元老師、牧民老師、文蔚老師、芳玫老師、曉楓老師、室如老師以及柄富、明智、蘇吉、亮鈞、淵智等,族繁不及備載。
如果有其他能夠協助的部分,都非常歡迎聯繫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2會員
100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