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懷抱一顆通透的心—專訪李蘋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對於「文學」,李蘋芬強調:「不管面對什麼樣形式的創作,都要有一個很重要的想法──不安於現狀。我覺得這個心態是很必要的。」

高中畢業後,李蘋芬進入臺師大國文系完成學士學業,而後至臺大中文所攻讀碩士,目前在政大就讀中文博士班。儘管三間學校都備有豐厚的人文資源,但對她來說,不同的空間有著不同的特色,在她的生命歷程中留下了各自的回憶。

言談中的李蘋芬,流露出種種思緒。「創作者」與「學生」的身份對李蘋芬而言,幾乎在時間上完全重疊,不難想像教學場域對於她文學養成的影響有多麼重大。究竟,學院的訓練對以「詩創作」為人所知的李蘋芬,造成了什麼實質的影響呢?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李蘋芬,有詩集《初醒如飛行》,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入選台灣詩選與九歌年度散文選。現居木柵,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raw-image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2會員
112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3/09/01
隨著訪談集的出版,本計畫也即將告一段落,感謝所有關注「文學小屋」計畫的追蹤者。在9月16日(六),永樂座將舉辦這本訪談集的新書講座,有幸邀請前陣子剛出版詩集《隱於詩》、《台灣新詩史》的共同作者楊宗翰教授主持和與談。相信席間將會有精彩的觀點對話,邀請所有關注「文學小屋」的讀者一同參與。
Thumbnail
2023/09/01
隨著訪談集的出版,本計畫也即將告一段落,感謝所有關注「文學小屋」計畫的追蹤者。在9月16日(六),永樂座將舉辦這本訪談集的新書講座,有幸邀請前陣子剛出版詩集《隱於詩》、《台灣新詩史》的共同作者楊宗翰教授主持和與談。相信席間將會有精彩的觀點對話,邀請所有關注「文學小屋」的讀者一同參與。
Thumbnail
2023/07/14
如同白萩《現代詩散論》所說:「藝術所以能偉大的呈顯在我們眼裡,正是由於技巧的偉大。」只有理解、尊重當代文學場域中「詩意」的多元性,同時觀照其中的「藝術層次」,才能顯現當代詩超越時間的價值;而在這個所有文字加上「像極了愛情」就能成詩的時代,「詩藝」便更顯難能,這也是這本書取名「『詩藝』的復興」的原因。
Thumbnail
2023/07/14
如同白萩《現代詩散論》所說:「藝術所以能偉大的呈顯在我們眼裡,正是由於技巧的偉大。」只有理解、尊重當代文學場域中「詩意」的多元性,同時觀照其中的「藝術層次」,才能顯現當代詩超越時間的價值;而在這個所有文字加上「像極了愛情」就能成詩的時代,「詩藝」便更顯難能,這也是這本書取名「『詩藝』的復興」的原因。
Thumbnail
2023/05/27
「如果這算是新詩,洛夫和余光中會死不瞑目。」一位詩刊編輯諷刺道。 「可憐的讀者,可憐的評審,還有可憐的作者。」本土詩社的前輩詩人評論。 「評審大概患了文句解離症吧?」年逾七十歲的雜誌主編如此回應。 訪談開始之前,我將網路上的這些批評給洪萬達看,他說「哈哈哈哈哈」,然後正色罵道:「怎麼好多臺灣詩人老了
Thumbnail
2023/05/27
「如果這算是新詩,洛夫和余光中會死不瞑目。」一位詩刊編輯諷刺道。 「可憐的讀者,可憐的評審,還有可憐的作者。」本土詩社的前輩詩人評論。 「評審大概患了文句解離症吧?」年逾七十歲的雜誌主編如此回應。 訪談開始之前,我將網路上的這些批評給洪萬達看,他說「哈哈哈哈哈」,然後正色罵道:「怎麼好多臺灣詩人老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昨夜涉水》是詩人李蘋芬2023年最新詩集,共收錄其41首新詩,全書共分3輯:輯一〈鏡子〉、輯二〈致不具名者〉和輯三〈木質與雲堆〉。 循著《昨夜涉水》的詩徑,先是聽見詩人內心世界的跫音,後看見伊人地上遠去溼漉的腳印,最後交感旅程上風物的相遇,粼映著詩人的心靈與她心思所繫之人事物的對話。
Thumbnail
《昨夜涉水》是詩人李蘋芬2023年最新詩集,共收錄其41首新詩,全書共分3輯:輯一〈鏡子〉、輯二〈致不具名者〉和輯三〈木質與雲堆〉。 循著《昨夜涉水》的詩徑,先是聽見詩人內心世界的跫音,後看見伊人地上遠去溼漉的腳印,最後交感旅程上風物的相遇,粼映著詩人的心靈與她心思所繫之人事物的對話。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文青年 ●〈望君早歸〉/Lîm Him-jû 心內話 ●〈猶原聽見lín ê聲音〉/李淑貞 講古hōo lín聽 ●〈頭一擺〉/Lîm Lē-gio̍k 逐家來phò-tāu ●〈Kap台文所ê約會〉/陳俐雯 台灣人寫真 光景bóng uē 台羅會交流道 Sann-kap 讀小說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文青年 ●〈望君早歸〉/Lîm Him-jû 心內話 ●〈猶原聽見lín ê聲音〉/李淑貞 講古hōo lín聽 ●〈頭一擺〉/Lîm Lē-gio̍k 逐家來phò-tāu ●〈Kap台文所ê約會〉/陳俐雯 台灣人寫真 光景bóng uē 台羅會交流道 Sann-kap 讀小說
Thumbnail
同樣採取了極短行數「單獨成節」的結構,若語言或敘事沒有足夠的張力支撐起這個形式,則會顯得較為空洞。對於這本詩集,蘇家立說「早慧並不足以形容他」;然而,楚狂卻似乎有著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同樣採取了極短行數「單獨成節」的結構,若語言或敘事沒有足夠的張力支撐起這個形式,則會顯得較為空洞。對於這本詩集,蘇家立說「早慧並不足以形容他」;然而,楚狂卻似乎有著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我會期望散文應該要介於不同的文類之間,要有那種流動性;但就是因為懷有這個期望,所以會更加審視自己的作品──怎麼講,年過30會變得有點刁鑽(笑),不像21到25歲那個階段的爆發。」
Thumbnail
「我會期望散文應該要介於不同的文類之間,要有那種流動性;但就是因為懷有這個期望,所以會更加審視自己的作品──怎麼講,年過30會變得有點刁鑽(笑),不像21到25歲那個階段的爆發。」
Thumbnail
「只要你有心的話,繼續寫下去。總有一天,你終究還是會被看見,這裡還是會有你的位置──畢竟當初是這句話鼓勵了我,所以我希望可以把這句話傳承下去。」
Thumbnail
「只要你有心的話,繼續寫下去。總有一天,你終究還是會被看見,這裡還是會有你的位置──畢竟當初是這句話鼓勵了我,所以我希望可以把這句話傳承下去。」
Thumbnail
「月光也隱喻著台語文學的處境——月光雖然沒有陽光那麼閃耀,但是夜晚因為有月光的存在,在黑暗之中才能看見光線。」
Thumbnail
「月光也隱喻著台語文學的處境——月光雖然沒有陽光那麼閃耀,但是夜晚因為有月光的存在,在黑暗之中才能看見光線。」
Thumbnail
一年一度、詩壇盛事的臺北詩歌節,2020年的主題為「所以我們發光」,準備了各式精彩詩歌活動與展演,以及題目多元的詩講座。十月七日晚間於藝風巷,幾位去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的青年詩人齊聚一堂,由《潔癖》林夢媧、《一次性人生》吳緯婷、《初醒如飛行》李蘋芬,以「從疼痛開出花來」為題進行對談,《Mini Me》
Thumbnail
一年一度、詩壇盛事的臺北詩歌節,2020年的主題為「所以我們發光」,準備了各式精彩詩歌活動與展演,以及題目多元的詩講座。十月七日晚間於藝風巷,幾位去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的青年詩人齊聚一堂,由《潔癖》林夢媧、《一次性人生》吳緯婷、《初醒如飛行》李蘋芬,以「從疼痛開出花來」為題進行對談,《Mini Me》
Thumbnail
國立臺灣文學館收藏的幾篇報導,便是李維菁在專業職場上的見證。或許是對新聞的滿腔熱血,促使她從農經系挑戰新聞所,又因為對當代藝術的執著,進入藝文記者的領域。 二十多歲的少女是如何在變化多端的新聞領域站穩步伐,又為什麼果斷離開耕耘多年的職場呢?
Thumbnail
國立臺灣文學館收藏的幾篇報導,便是李維菁在專業職場上的見證。或許是對新聞的滿腔熱血,促使她從農經系挑戰新聞所,又因為對當代藝術的執著,進入藝文記者的領域。 二十多歲的少女是如何在變化多端的新聞領域站穩步伐,又為什麼果斷離開耕耘多年的職場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